后疫情时代,开怀大笑愈加成为人们渴求的一剂强心剂。2021年,《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一季(下文简称“一喜”)开播,在近年喜剧综艺里表现亮眼。节目让观众看到了一批优秀的喜剧演员,也让幕后的编剧走到聚光灯下,他们创作的精彩作品,将快乐——喜剧这一最纯粹的魅力挥洒于舞台。无论是现实讽刺,还是自由狂欢,都让观众得以在笑声中松弛下来。

然而,眼下综艺一旦做成系列,成为“综N代”,多数难逃高开低走、口碑下滑的命运,喜剧综艺也概莫能外,典型例子如《欢乐喜剧人》,从第一季豆瓣8.4分降至第七季3.3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下文简称“二喜”)播出后,在口碑上也出现了分化,第一季的惊艳不再,观众最直观的感受是,没有那么好笑了。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吐槽(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为什么不那么好笑了)(1)

喜剧作品《妈妈的味道》的结尾“强行煽情”。 (资料图/图)

在人们已熟知的小品、脱口秀等喜剧形式之外,《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另辟蹊径,致力于呈现“新喜剧”。素描喜剧(Sketch)、漫才、默剧、物件剧、音乐喜剧等在“一喜”中轮番上演,让人眼前一亮。“二喜”舞台同样展现了对喜剧品类的包容,独角戏、黑场剧的加入也引起了关注。但形式上的创新并不是最终目的,节目内核立得住,才能真正征服观众。

“一喜”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能真正突破晚会小品喜头悲尾上价值的窠臼,从作品内容到喜剧价值观层面实现脱胎换骨。在主题上,既有切中时下年轻人关注话题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偶像服务生》,也有脑洞清奇的《这个杀手不大冷》《大巴车上的奇怪邻座》,更有将历史文化背景和荒诞笑点巧妙融合的《笑吧,皮奥莱维奇!》《水煮三结义》。这些优秀的喜剧作品不刻意煽情,专注于包袱的设置抓取、“笑果”的升级,在逗人发笑之余,讽刺或抒情,自然而然地随着表演展露,丝毫不突兀。

而在“二喜”舞台上,喜剧观念又有了趋于保守的苗头。受人诟病的节目《妈妈的味道》,正踩在了“强行煽情”这一雷区。观众想看的是喜剧,主创却总想教育观众点什么。这种陈旧的喜剧观,直接影响了技术呈现。当女顾客发现餐馆提供的是一种特别的服务——妈妈的管教和外婆的疼爱,想吃的菜吃不着,还得听唠叨和教训时,本应是吐槽担当的她,却几乎没有一句戳中要害,甚至在结尾屈服于这种“关爱”,节目的“笑果”失灵,只留下令人尴尬的“感动”。

另一个以吐槽乙女游戏(以女性群体为目标受众的恋爱模拟游戏)玩家为主题的节目《男友来了》,因遭到抵制与抨击而全网下架,则是喜剧输出价值观的一次翻车。并非说喜剧无法承载价值观,恰恰相反,所谓“高级”的喜剧,指向的其实就是作品在逗乐的同时,蕴藏着更加深刻的东西。然而,从内容创作的角度分析,该节目借母亲之口,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企图点醒沉迷于游戏世界的女儿,并且将女儿设定为一事无成的角色,无怪乎玩家们有一种自己被放在对立面上审视的不适感。

同样是聚焦圈层文化现象的《少爷与我》,却收割了一众好评,原因无他,主创们将霸总文学剥开揉碎在舞台上悉数呈现,没有设置角色去直接品评,而是留待观众自己去感受与判断。

除开笑料不够,价值来凑,另一些作品同样缺乏喜剧内核,只将唱歌跳舞作为讨巧的得高分的手段,场上氛围热了,观众被感染,但回想起来,整部作品没什么笑点。

这些现象最终可以归结为创作能力不足,这一问题,在“二喜”中暴露得较为明显。“二喜”的主创力量中,编剧明显变弱,反观上一季,无论是获得年度喜剧编剧的六兽,还是自编自演的大锁、宗俊涛、铁男等人,都贡献了不少扎实的本子,笑点跳脱出装疯卖傻、强行反串、奇特口音、网络热词的简单拼接,堪称雅俗共赏。

这季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变少,与编剧质量下滑脱不开干系。能够打动观众、引发热烈讨论的几部作品,如《黑夜里的脆弱》《排练疯云》,都能精准拿捏观众在意的热点,“一喜”出圈作品,亦多属于这种类别。由此可见,对于现实生活的观察力与提炼能力,是当前喜剧编剧最需要的能力。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吐槽(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为什么不那么好笑了)(2)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中,像《黑夜里的脆弱》这样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变少了。 (资料图/图)

由于节目赛制是每期分不同主题竞赛,给参赛者们创排的时间较短,即兴能力突出或有编剧技术的演员的珍贵便凸显出来。“二喜”出众的组合中,演员往往同时担任编剧,比如少爷和我中的鑫仔、胖达人中的土豆,他们的优势在于,能自如地在本子提供的牢固根基上,运用自身的表演抽枝散叶,使作品丰满,当别的组还卡在编剧设想和演员效果打架上时,他们已一骑绝尘。

进一步说,节目组的选手选拔,也直接影响了节目呈现效果。“一喜”的参赛组合大多专业从事喜剧或有多年喜剧经验,他们对于喜剧题材不乏认知和创作经验,对舞台喜剧的表达效果,拥有较为精准的判断和驾驭能力。“二喜”请来的参赛人员,则更多的是一些有舞台或表演经验的跨领域人员,哪怕他们是从业多年的话剧演员,此前已有一定的积累,但并未专注于喜剧领域,依然会有隔靴搔痒之处。如此一来,想要推出精彩的作品,便需要配备优质的编剧和喜剧类表演的指导,显然目前的节目安排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吐槽(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为什么不那么好笑了)(3)

喜剧作品《今天你要嫁给他》在网上引发质疑,其与此前的日本短剧《婚礼》构思雷同。 (资料图/图)

“二喜”进行到第六期,总体作品显得中规中矩,缺少了很多惊喜,不似“一喜”舞台上,有让人嗑起来上头的高糖CP“皓史成双”,有完全猜不透下一秒举动的野路子“三狗”,有用严谨包裹荒诞、创造了刘关张IP的“江东鸣”。舞台上固然少不了正经搞笑的学院派作品,但经历了“一喜”洗礼的观众,显然期待喜剧创作者们带来更生猛多元的好作品。

喜剧包含着自由与超然的艺术精神,其本质便是笑。英国戏剧理论家阿·尼柯尔指出,“笑本身所包含的解脱之感”,是人“力图摆脱社会束缚与传统习俗的一种解放”。在主创们陷入创意枯竭的境地,心态上趋于保守之后,观众畅快的同声一笑变得寥寥无几,也就丝毫不奇怪了。

南方周末记者 朱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