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打斗戏,崔器手持双锤大战手持单刀的突厥人曹破延。崔器将两把铁锤舞得虎虎生威,曹破延很快力怯不支,被他打倒在地。

李元霸怎么和宇文成都打起来了(为何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很萌)(1)

崔器剧照

看官们觉得,虽然崔器武功高强,锤法精湛,但是,它手中的双锤,却给人一种“萌萌哒”之感。毕竟,在我们的脑海里,古代的大锤并不是长这个样子的,它们不应该像李元霸的一样,都长得很硕大吗?


一、文学中的“大锤”们

在古典章回体小说中,特别喜欢塑造使用大锤的角色,以至于在不同小说中,接二连三的出现用大锤的猛人组合。

比如《说岳全传》中的“八大锤”,也就是四位使用大锤的武将:岳云一对银锤,严成方一对金锤,何元庆一对铁锤,狄雷一对铜锤,打得金军鬼哭狼嚎。

李元霸怎么和宇文成都打起来了(为何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很萌)(2)

岳云剧照

《隋唐传》里,也有另外一个“四猛八大锤”组合:第一金锤李元霸,第二银锤裴元庆,第三铜锤秦用,第四铁锤梁师泰。

李元霸怎么和宇文成都打起来了(为何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很萌)(3)

李元霸剧照

其中尤其以李元霸的锤最为强悍,他使用的两柄铁锤,400斤一个,两个合计800斤,各个如水桶一般,简直就是神兵!

不过,用今天科学的眼光看,这么大的锤子,肯定是小说家言,不合乎常理。

另外,在其他小说中,还有刘秀麾下的八大锤、杨六郎麾下的八大锤等等,我们不再赘述。但通过以上这些“大锤们”,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于这种威猛兵器和它们勇猛主人的喜爱。

既然李元霸们硕大的大锤乃是小说家虚构的产物,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大锤们”,它们真正的样子如何。

李元霸怎么和宇文成都打起来了(为何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很萌)(4)

李元霸形象

二、古代“大锤”长啥样?

1、“大锤”就是“骨朵”

我们刚才提到,在《说岳全传》中,岳云是使锤的。而在历史上,确实也有这样的记载。

《宋史·岳飞传》岳云的附传记载:“(岳云)每战,以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登城。”这里的铁椎,就是指的铁锤。

不过,在宋代的军事百科全书《武经总要》中,它有另外一个较为通用的名称——“骨朵”

李元霸怎么和宇文成都打起来了(为何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很萌)(5)

手持骨朵的士兵

我国历史上关于骨朵的最早记载,也是来源于宋代。宋代文人宋祁在他的《宋景文笔记》卷上《释俗》中说:

国朝有骨朵子直,卫士之亲近者。予尝修日历,曾究其义。关中人谓腹大者为“胍肫”(guā zhūn),上孤下都。俗因谓杖头大者亦为“胍肫”,后讹为“骨朵”。

这里说的是,骨朵原来的名字是“胍肫”,因为口音误传为骨朵。

李元霸怎么和宇文成都打起来了(为何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很萌)(6)

骨朵

2、“骨朵”的样子

一般来说,骨朵分为三类:“蒺藜”类、“蒜头”类、“沙袋”类。

1、“蒺藜骨朵”:此类骨朵的头部有锋刃或者是乳钉,呈放射状,杀伤力极强。我们在《水浒传》中看到霹雳火秦明手持的狼牙棒,就是“铁蒺藜骨朵”。除此之外,《三国演义》的蛮王沙摩柯,也是使用“铁蒺藜骨朵”。

李元霸怎么和宇文成都打起来了(为何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很萌)(7)

秦明剧照

2、“蒜头骨朵”:这类骨朵又被称为是“朱蒜”或者是“铁瓜”,顾名思义,它的头部呈蒜瓣状或者是棱柱状,整体为圆形或者是椭圆形。《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所使用的双锤,就属于“蒜头骨朵”。

李元霸怎么和宇文成都打起来了(为何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很萌)(8)

古画中的蒜头骨朵

3、“沙袋骨朵”:这类骨朵比较特殊,它源自于契丹人的一种刑具,其头部呈球状,部分球体表面饰有简单的花纹。

《辽史·刑法志》记载:“然其制刑之凡有四:曰死,曰流,曰徒,曰杖.....。铁骨之数,或五、或七”,也就是说,“沙袋骨朵”是对犯人执行杖刑的一种工具。

李元霸怎么和宇文成都打起来了(为何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很萌)(9)

古画中的沙袋骨朵

三、古代“大锤”发展史

骨朵的历史十分久远,它最早出现的年代,甚至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当时,古人类为了狩猎需要,经常制作一些石球,作为远距离攻击猎物的工具。

而到了新时期时代,这类石球便发展成为了环状的石器。后期,又出现了锤斧形石器、多瘤形石器等等。

李元霸怎么和宇文成都打起来了(为何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很萌)(10)

环状石器

进入青铜器时代以后,环状石器就演变成为了另外一种古老的兵器——铜殳(shū)。铜殳是一种锤击类武器,有棱无刃、安装长柄 ,是当时盛行在战车上的五种兵器之一。

秦代以后,由于战车退出了历史舞台,铜殳也被永远丢出了人们的武器库。

李元霸怎么和宇文成都打起来了(为何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很萌)(11)

铜殳

但是,它的演变体却一直在发展。一个方向是实战,而另一个方向是礼器。

在实战方向上,殳安上了“刺”,也就变成了“蒺藜骨朵”,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狼牙棒”,因为其杀伤力巨大,甚至被北方游牧民族吸收利用。

礼器方向,到了汉代,出现了一种叫“金吾”的兵器,就是一种两端涂金的铜棒,朝廷中御史大夫、司隶大夫一级的官员可手持“金吾”。因此,历史上才有了刘秀那句名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而我们刚才提到的“蒜头骨朵”,其表面无棱无刺,因而其实战功能已经愈加减退,逐渐变成了一种仪仗类器具。

比如,在《金史·仪卫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天子非祀巡幸远山,则用常行仪卫......各持金镀银蒜瓣式骨朵”。

李元霸怎么和宇文成都打起来了(为何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很萌)(12)

古代仪仗队

由此我们可知,在金朝军队的仪仗队中,多用这种镀上了金银的“蒜头骨朵”来展现皇家的牌面。

而在两宋时期的出土文物中,也可以发现这种现象,那就是骨朵已经基本不再用作实战,而是成为武士手中所持的军仗礼仪用具。

到了明清时期,骨朵的军事用途彻底消失,成为专门的礼仪器具。如《明史·仪卫志》中提到:“宫中常用仪卫二十人,内使八人,色绣幡二,金斧二,金骨朵二......”,金骨朵和金斧,已经成为了单纯显示皇家威仪之物,对于金骨朵,民间还有一个有趣的叫法——“金瓜”。而除了金骨朵,甚至还出现了玛瑙骨朵、玉骨朵等装饰物或者把件了。


小结:《长安十二时辰》真实还原了古代的大锤——“骨朵”。真正用于实战的铁锤,其重量根本不会动辄几百斤,像剧中这种手持的锤子,也仅仅几斤或者十几斤而已。只不过,崔器手中的“蒜头骨朵”,杀伤力肯定不如“蒺藜骨朵”。如果道具组在上面再来点刺,才显得更加写实!

参考资料:《明史·仪卫志》、《金史·仪卫志》、《辽史·刑法志》、《宋景文笔记》、《武经总要》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