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总是让人念念不忘的时光,许多故事,在今天看来可能算不得什么,但仔细回想起来,是我们距离常识的日子太久远了。所以,许多基本的待人接物,也就有了缺憾。

今天,带着一位外地朋友在成都进行书之旅,临别,她跟大家一一拥抱告别。有人觉得很惊奇,但不管身份如何,总是陪同走一程吧。这样的告别,是一种尊重。

是的,我们欠缺尊重,所以少了风雅,也少了雅趣。从此,我们的生活,似乎只有向“”奔。

古韵遗风,我们一起风雅可好?

听千年风雅有感(我们一起风雅可好)(1)

2、推荐信

近读台湾作家萧曼青的《像我这样的母亲》,其中提到儿子(当时在台大读外文系)给他们的信,信中说:“我出国已经有八成的希望,朱炎教授向夏威夷大学写的推荐信我没有看见,只有系主任颜元叔写的一封信我看见了。他写得太好了。说我四年大学的成绩全班领先,说我参加校内活动多而表现得成绩好,说我在研究所选他的一门功课成绩最好,说他每逢叫我给他写封英文信后,他看到文词的写法都使他惊讶,说我翻译了不少外国名著,说我在校的服务热诚认真,写得太好啦!”

颜元叔的推荐信写得真切。而如今的一些推荐信,就像通稿一般,学生从网上下载一个模板,略作修改,打印出来,教授草草签上大名。

颜元叔是湖南茶陵人,1963年起任教于台湾大学外文系。他尤其关心教学质量,并对教学提出改革,对学生也是无微不至地关怀,桃李满天下,萧曼青的儿子只是其中之一。如今大陆的大学教授,有如此风气的还多吗?

在很多教授看来,申请项目赚经费,让学生替自己“打工”,似乎天经地义。真是令人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