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文课题组 杨文慧

河南名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杨文慧 / 责编:苏木

美编:陈柯

余秋雨经典散文朗诵坦然(美文选粹余秋雨)(1)

编者寄语

真正的旅行者会不惧严寒,在冬季到寒冷的地区,领略冰雪世界,知性的旅行者能于常人只看到风景之时发现不同。文化学者余秋雨贴地漫游世界,纪行文章别具匠心,既是游记,又可以被视为文化散文,将异域风光和文化思考自然糅合,极具可读性。这个冬季,我们随《行者无疆》行走北欧大地。

裂缝,产生于力量,源于内部或外部力量的作用,物体可能会涨裂或撕裂。可视的,小到一粒米,大到一座山,一个星球;不可视的,如人际、国际关系的破裂,如心灵遭遇痛苦的“撕裂”。然而,正如裂缝的产生源于能量——守恒的能量,裂缝中又存在多少能量呢?

披文入情

地球的裂缝

裂谷?河流?海沟?标题既是记游的主要景物,又吸引读者阅读。

①离开阿尔庭旧址的峡谷峭壁没多远,又见到一道延绵的石壁。没有阿尔庭的峭壁那么高,黑森森地贴地而行,看不到尽头。走到跟前探头一看,石壁下是一道又深又长的地裂,这才猛然想起,我们撞到了地球的一条老疤痕,早就在书中读到过的。

峡谷峭壁,黑森森,文章起笔很陡,文字简省,景物特征突出,“老疤痕”比喻不俗。

②地质学家说,不知在多少年前,欧洲大陆板块和美洲大陆板块慢慢分离,在地球深处扯出一条裂缝,地心的岩浆从这条裂缝中喷发,骤然凝固后就形成冰岛。他们还说,岩浆喷发时引起地壳变动,连这条裂缝也涌上地面,在这里冷冻。

点题。地质学假说,解释冰岛的形成,何其惊心动魄的地壳运动!

③眼下便是欧洲大陆板块和美洲大陆板块分离时留下的裂缝?

问句引出下文。

④这个匪夷所思的结论令人惊悚,我重新虔诚地扒在石壁边上俯视。只见两壁以紧紧对应的图形直下万丈,偶有碎石阻塞,却深不见底。惊悚的结果必然是大胆,我直起身来向地裂的两头打量,终于找到一处最窄的裂口,飞奔而去,然后分脚跨立在裂口上,左脚踩着“美洲”,右脚踩着“欧洲”。

因竟置身于著名的地质大裂缝“惊悚”,大胆的行动,是对大自然虔诚的激情爆发的亲近和“放纵”。

⑤像是两极间的电流接通全身,我的这一跨立动作刚刚摆开便产生一种强烈的身心体验。我往常并不恐高,此时却不敢直视脚下的裂口,越不敢直视越觉得此刻裂口正在扩大,活生生要把我的躯体撕开;我要抗拒撕开只得从“美洲”或“欧洲”缩回一腿,却又觉得会在缩腿之间坠入无底的深渊……当然这只是一时晕眩,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便回过神来了,心想世间很多伟大的业绩都经不住从某个特殊的角度来看。例如从我现在跨立的角度看过去,哥伦布从欧洲出发的对美洲的地理大发现,无非是我脚下的地裂扩大后两个板块之间的一次寻找,只是寻找得苦了一点;他的出发地和终点,都是我脚下裂口的延伸,只是延伸得长了一点。

奇特、强烈的体验,瞬间的晕眩,描写细致、准确;回过神后的思考,独特、深远。试想,又有多少人敢于并能够?请读者也深吸一口气,跟着作者继续向思维的深处探索。

让分裂开去的土地重新相认,就像为一个失散多年的家族拉线搭桥,哥伦布功不可没,可惜人们对这件事情的阐释一直出于欧洲中心论的立场,让南美洲的本地人听起来很不入耳。

评价言说地理大发现的立场,作者提出基于民族平等的思考。

⑦什么地理大发现?我们一直好好地住在这里,早已是人类大家庭中的存在,何用你来“发现”?即使发现了也不能算成是人类总体对什么怪异角落的发现,至多只能说是不同部位的互相认知罢了

以南美洲本地人的口吻,追问,提出全新的观点。

⑧冰岛人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不满。要说欧洲,冰岛也是欧洲,但冰岛人莱夫·埃里克松一千年之前就已到达美洲,比哥伦布早了五百年。尤其让他们感到骄傲的是,冰岛船队一千年前抵达美洲的时候,其中还有一位叫做古德里德的冰岛女性,她在那里生了个儿子,那也就是美洲大陆上第一个欧洲人后裔。古德里德留下了儿子,自己却返回冰岛,在家乡安度晚年。

再从冰岛人的角度,质疑似乎已成定论的观点。史实即是确凿的论据。

⑨思路一旦突破了哥伦布,冰岛人也就比其他欧洲人更坦诚地面对这样一个被很多证据所指向的可能:中国人在二千多年之前就可能到达了美洲。冰岛驻华大使奥拉夫·埃吉尔松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就以轻松愉快的口气说到这一点。现在我跨立在这个裂口上,立即明白了他轻松愉快的理由。

思路指向更久远的年代,更广阔的地域。“轻松愉快”源于民族间的友谊和民族自豪感。

⑩看来我们过去读到的许多历史,确实把许多并不太重要的事情说大了。冰岛没有什么大事,却又能把别处的大事一一看小,这很痛快。此刻我把心思从裂口延伸的远处收回,不想中国的二千年、冰岛的一千年和哥伦布的五百年了,只想脚底的这个地球裂口,是结住了的死疤,还是仍在发炎,仍在疼痛?

收拢,小结。再次追问,而问题又显得突兀,你不得不读下去。

⑪“仍在疼痛!”身旁的拉格纳尔·鲍得松先生快速地回答了我。他说,当初地心岩浆就是从这条撕开的地裂中喷发的,直到今天,冰岛仍有活火山三十多座,每五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喷发,每一次都海摇地动。

裂缝在疼痛,岩浆还在涌动、喷发,能量无比巨大。

⑫我们赶不上冰岛的火山爆发了,但也能用一种温和的方式感受地球伤痕的隐痛。冰岛那些火山熔岩湖的湖水,在这冰天雪地的季节依然热气蒸腾,暖雾缭绕,其间发出的硫磺味,使人联想到伤口自疗。

奇妙的比喻,生动的景物描写, 在此基础上的奇特联想,自然而然,不落俗套。

⑬当晚我就接受伙伴们几天前的召唤,终于脱衣跳到了一个火山熔岩湖里。咫尺之外是滴水成冰的严寒,湖里却热得发烫。抬头四顾雪山森罗、冷气凛冽,我赤裸地躲缩在地球的伤口间。

全身心地投入,赤裸的身体,在奇伟的“裂缝里”,感受寒冷与滚烫,用肌肤,用眼神,用心灵。

⑭一切伤口都保持着温暖,一切温暖都牵连着疼痛,一切疼痛都呼唤着愈合,一切愈合都保留着勉强。因此这里又准备了那么多白雪来掩盖,那么多坚冰来弥补。

主题升华。富含哲理。

——选自《行者无疆》

作者:余秋雨

文章珠玑

一切伤口都保持着温暖,一切温暖都牵连着疼痛,一切疼痛都呼唤着愈合,一切愈合都保留着勉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