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小雪那天写下那篇文字,我收获了特别多的关心,有人担心我在上海会流落街头主动提出可以去住他家那边闲置的大别墅,有人担心我会回不来北京主动说可以去他那里“养码”。我七十多岁的老父亲更是一直在给我叮嘱劝我别去,就算不担心自己也要想想回来会不会影响孩子正常上学,我跟他说“这是我的工作,我的伙伴已经做好一切准备,我必须去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一起面对一切的变数。”妻说她的朋友开玩笑说“你们好好吃顿饭吧,下顿没准就是年夜饭了”,我也只是说“对不起,孩子这段时间就辛苦你了……”

说来也奇怪,这三年HuanXin一共就组织过九次HuanXin之旅,每次都充满着意外。比如最开始的上海之行差点就去不了B站(后来也证明那是唯一一次B站向地产圈的开放),杭州那次遭遇台风来袭差点困在西溪,当然最多的还是和疫情一次又一次的擦肩而过,每一次搞的都好像生死之约。这次再度的上海之行我们精心准备了两个多月,本来很多圈内人跟我们说如今的上海商业倍受打击项目层面恐怕是看不到什么亮点,但我们想从人的视角(特别主理人这个角度)再去重新解构商业的逻辑,本来是想延续上次北京之行带来的启发和信心,人只要不被打败,商业就可以持续创新。为此有“HuanXin老母鸡”之称的晓兰姐和Tina一个个去走访那些项目里的主理人,一个一个去发现去劝说他们走到前台来和大家交流,精心设计了探访地图和交心环节。可是就在我那篇文章刚刚发布不久,上海的防疫升级政策就出台了,好像被特别针对,恰好就在我们选定的这一天(24日)零时开始外地人进沪五日内不得进入公共场所!

无论怎样你都欠我一句对不起(对不起我们认怂了)(1)

无论怎样你都欠我一句对不起(对不起我们认怂了)(2)

(这是好心的朋友发来的问询截图)

开始,我们还想保持最后的倔强,想无论能来多少人我们都会保证大家的平安,用尽各种办法让大家不虚此行。可是随着进一步的沟通,特别是和计划参访的项目方和主理人沟通后,我们开始犹豫了。项目方是国企和外资的直接表态是没法进入现场内部的,他们的场所码只要一扫就会知道有群外地人来过,项目很可能就会被封。酒店也明确表示是不能堂食的,哪怕是叫外卖也不可以在大堂等公开场合一起吃。主理人们要么是害怕(哪怕是不去现场只是请过来交流也担心会被认为时空伴随),要么就是一副豁出去的样子,为了这次相见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也恰好是在此时,我看到了北京的一则处罚信息,房山的一家饭店因为“违反防疫政策私接婚宴”而遭受多部门联合处罚,看官方发布的内容,这位店主不仅要接受行政拘留和罚款,出来后可能房子也会被扒了(因为被认定为“违建”)。我就对伙伴们说:“主理人也是店主,活在当下实在太不容易了,千万不要因为我们的到访而带给人家无妄之灾”。所以,最后我们还是认怂了,尽管有太多的不甘,还是要和所有信任我们的朋友说声“对不起!”。

无论怎样你都欠我一句对不起(对不起我们认怂了)(3)

很感谢这一路走来信任我们的朋友。有看到我文章就主动提出要拿自己最好地段的空间让那家咖啡免费租用一段时间以渡难关的,有人已经到了上海知道我们被迫推迟还毫无怨言的,有坚持不用退费随时等候活动再次开启的(虽然我们都知道可能会是遥遥无期)……很感谢是他们的努力让我们相信总还是有人不愿意接受命运的摆布不想躺平的,很感谢是他们的韧性鼓舞了我们的坚持让我们愿意相信美好努力更好。

无论怎样你都欠我一句对不起(对不起我们认怂了)(4)

(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消费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去拉动)

最后,是一点小小的建议,希望能被有关方面看到:城市的活力离不开小店经济,城市的创新离不开个体激活,请多用心关注一下他们的生存状态,多给他们一点喘息的空间,他们已经很顽强了,能否不要轻易熄灭他们还想继续奋斗的小火苗?我们的未来需要信心的恢复,不管多难都请保护一下这些小企业的生命,创业不易,有梦想的人值得鼓励。

最后的最后,希望我们能早点走出阴霾,上下同心共建我们的美好家园!我们已经被耽误太多时间,错过太多机会,该好好回到正轨,为了我们共同的梦想,撸起袖子加油干了!

无论怎样你都欠我一句对不起(对不起我们认怂了)(5)

虽然没能在感恩节的时候去成上海,还是要表达一下感谢:谢谢侬!云开雾散之时,我们一定还会再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