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后,为了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满足实际作战指挥的需要,党中央开始酝酿实行“军衔制度”

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授衔:授予10名元帅、10名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以及800余名少将。

当然了,关于首次实行军衔制的大致情形已经广为人知,但关于这一制度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历史细节,却并不为人所了解。

比如在首次实行军衔制的时候,有哪些人主动要求降衔,又有哪些人觉得评低了要求升衔?

此外,他们又为何要求降衔,又为何要求升衔等等?

(王近山为何要闹着升衔)(1)

其中主动要求降衔的将帅中,最典型的就是徐向前元帅、罗荣桓元帅、粟裕大将和许光达大将。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徐向前就是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解放军总参谋长,在之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皆屡立战功。

无论是资历,还是战功,徐向前完全有资格当元帅。

然而,徐帅在得知自己被授予元帅军衔时,却主动向中央打报告说:“我们是幸存者,许多战友牺牲了。如果他们不牺牲,元帅、将军应该是他们的。”

(王近山为何要闹着升衔)(2)

此外,曾任八路军115师代师长兼政委、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一政委、总政主任罗荣桓,在得知中央提名授予他元帅军衔时,他当即就给党中央和毛主席写信,说自己参加革命较晚,对革命的贡献不大,不要授予他这么高的军衔。

(王近山为何要闹着升衔)(3)

原本应该授予元帅军衔的粟裕,在得知此消息后,更是多次请求不要授予他元帅军衔。

对此,毛主席不禁感慨道:

“难得粟裕!1945年他让了华中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又辞元帅衔,比起那些要跳楼的人,强千百倍嘛!”

最后,在粟裕本人的强烈要求下,党中央只好同意他的建议,但毛主席也说了:要让他当大将,而且是“第一大将”!

(王近山为何要闹着升衔)(4)

除了徐帅、罗帅、粟裕大将之外,许光达将军在得知自己被授予大将军衔时,也是多次写信给党中央和毛主席,再三请求降衔。

1955年9月10日,许光达在给毛主席等军委领导写的“降衔申请书”中说道:

“我感谢毛主席和军委领导对我的高度器重,高兴之余,惶惶难安。我扪心自问:论德、才、资、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静吗?……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说同大将们比,心中有愧,与一些年资较深的上将们比,也自愧不如。和我长期共事的王震同志功勋卓著……

为了心安,为了公正,我曾向贺副主席商请降衔。现在我诚恳、慎重地向主席申请:授予我上将军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为大将。

毛主席在中央军委的会议室里,举起许光达的降衔申请书,无比激动的说道:“这是一面镜子,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扬天下。”

事实上,这样的报告在这之前许光达已经发来过三次,每次都言辞恳切,希望中央能同意他的降衔申请。

虽然后来许光达还是被授予了大将军衔,但中央军委在慎重考虑他的意见之后,则将他的行政级别定为五级,比原定的四级,要低一级。

(王近山为何要闹着升衔)(5)

当然了,既然有主动要求让衔的,自然也有觉得评低了,主动要求升衔的。

在当时,还真就有少数干部公开摆资格、列战功、要军衔。个别干部甚至还闹情绪、哭鼻子。

比如在当时,就有一位红军老干部在得知自己被初定为少将军衔时,就曾大发雷霆,公开表示说:“我要把那牌子挂到狗尾巴上面去。”

以至于在谈及此事时,毛主席还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

那么,当时都有哪些人觉得自己评低了,要求升衔呢?

(王近山为何要闹着升衔)(6)

王近山和王必成,就是其中两个最典型的例子!

在1955年授衔时,王近山和王必成都被评为中将军衔,但他们却觉得中将评低了。

那么,真是如此吗?我们首先来简单看一下他们两人的任职履历!

王必成在红军时期是四方面军的干部,曾先后任第三十军第89师265团副团长、89师267团团长、89师副师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王必成任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四军军长,之后又任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副司令员兼浙江军区副司令员。

(王近山为何要闹着升衔)(7)

王近山是红四军出身,由普通战士做起,先后当过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等职,在长征前的最后职务,是红三十一军第93师师长,和陈赓平级。

抗日战争时期,王近山曾先后出任八路军129师772团副团长、769团团长、385旅旅长、太岳纵队副司令等职。

解放战争时,王近山又任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十二军军长和政委。

所以,仅从两人的资历来看,评为中将确实是“评低”了。

(王近山为何要闹着升衔)(8)

王必成在得知自己被评为中将后,心里觉得有点“不平衡”,于是就去找老领导谭震林说。

谭震林当时答应帮他向中央反映,结果被上级一顿批评。

王必成得知此事后,专程来找谭震林道歉,罗荣桓也找了谭震林解释。但谭震林却丝毫不怪罪王必成,一笑而过。

谭震林的很多部下在谈及这位老领导时,常说:“谭老板这个人很厉害,爱发脾气,但是对部下很体贴。”

最后,王必成也没有就军衔的事情发表过什么意见。

至于王近山,在得知自己被评为中将军衔的时候,也“愤愤不平”地喊了几嗓子,结果遭到了邓小平的一顿批评,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王近山为何要闹着升衔)(9)

除了这两人以外,钟伟少将也曾为了军衔的事情发过脾气。

钟伟在红军时期的最高职务只是师政治部主任,相较于王近山和王必成来说并不算高,但在解放战争中,钟伟却提拔得很快。

1948年4月,钟伟出任东北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司令员,和后来被授予上将军衔的黄永胜平级。

同年11月,钟伟任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九军军长,与时任东北野战军第四十七军军长的梁兴初是平级。

所以,就此资历看下来,钟伟至少也应该被评为中将才对。

于是,觉得评低了的钟伟就发了脾气,骂了人,最后连毛主席都知道了。林彪得知后,气得把他叫去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其实,关于对钟伟的军衔评定,毛主席是非常清楚的,他也知道给钟伟评为少将确实是低了,因此在对他的实际任用中,一直都是按照中将甚至是上将的标准定的。

比如他出任北京军区参谋长一职,就是毛主席亲自点的名,因此这也算是“低衔高配”了。

那么,王必成、王近山、钟伟等将领,为何都觉得自己的军衔评低了,要求升衔呢?

(王近山为何要闹着升衔)(10)

其实,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因为按照当时中央的有关规定,不同军衔对应的待遇是不一样的。

其中,元帅是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的待遇;大将是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待遇。

而自大将以上者,皆可算作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与此类推,上将是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的待遇;中将是行政六级,享受部长待遇;少将是行政七级,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

而自中将以上,就是军队中的高级将领,可以配备警卫员、秘书和保健医生、厨师、勤务员。

所以你看,不同级别之间,待遇、权力和地位,的确相差很多。

(王近山为何要闹着升衔)(11)

不过话说回来,无论是主动要求降衔的将帅,还是觉得评低了,站出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的将领,在笔者看来都是一样的。

前者体现了开国将帅们在面对荣誉和地位时的风骨,他们身上这种淡泊名利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但后者也并非不值得尊敬,他们同让衔的将帅一样,依然应该受到我们的尊敬。

他们为了中国人民能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英雄。

再者来说,军衔并不是一块牌牌、几颗星星,而是一份责任和担当!

正如朱老总被授予元帅军衔后,对高级将领们说的那样:

“同志们,如果我们要问天下是谁打下来的,这份功劳应该归在谁身上,那我要说:这个天下是全党同志和群众一起打下来的,这份功劳应该首先归在人民大众身上……人家把功劳归给我,我就把功劳往下推,我想你们也要这样推才好!”

除了朱老总,彭老总在看待自己的军衔时,也曾多次说道:

“我这个人并不需要这个牌牌,我也够不上什么元帅,如果要评的话,也很难说评个什么‘将’是合适的。但这不是个人问题,倘若不评一些元帅,那就会使一些人难得依次评下去。”

当然了,无论是授予怎样的军衔,大将也好,少将也罢,都是对个人革命贡献的一种肯定。

但这并不是说,被授予大将的人就很光辉,被授予少将的人就很普通,两者并无本质不同,他们所奉行的宗旨都是一致的——“为人民服务”!

(王近山为何要闹着升衔)(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