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天性而行叫道,得到这种天性叫德。天性丧失后才崇尚仁,道丧失后才崇尚义。所以仁义立起来说明道德蜕化。礼乐制定施行也就说明纯朴散逸;是非显示反而使百姓迷惑,珠玉尊贵使人为之争夺。所以说,仁义、礼乐、是非、珠玉四者产生,说明世道衰落,是末世所用的东西。

什么是德是道(什么是道什么是德)(1)

礼是用来区别尊卑、贵贱的;义原是协调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关系的。但今天讲礼节的人,外表恭敬内心嫉恨;讲义理的人,施舍他人希望回报。君臣间互相非难,骨肉间互相怨恨,失去原本提倡礼义目的和意义,使人们结怨而互相责难。

水积聚深广会产生互相吞食的大鱼,土堆积成山会产生互相伤残的猛兽,礼义制定施行会产生伪善君子。尘土飞扬、灰尘蒙脸却不想眯眼,过河涉水不想打湿脚,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远古时代,人们混沌幼稚不知“东南西北”,憨厚质朴无虚伪表情,言词诚实而不夸夸其谈。衣着朴素只求保暖,兵器迟钝无需开口,歌谣直抒欢乐不用婉转修饰,哭泣表达悲哀无需故意放声。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无需用美物互相赠送笼络感情,也不想从别人那得到馈赠。一到礼义产生,有了货物财产价值观念后,欺诈伪善产生,诋毁赞誉兴起,怨恨感恩结伴而行,所以有了绣龙、垂缨伞盖的大车和结驷连骑的马车,就有了翻越墙壁、撬门入室、盗墓翻墙的偷窃奸恶行为;有了穿锦绣衣服的人,也就有了衣冠破烂不堪的人。高低互相依存、长短互相形成的道理再清楚不过。

什么是德是道(什么是道什么是德)(2)

不能通晓物性的人,很难和他来谈论变化。姜太公吕望、周公姬旦分别受封后见面,太公问周公:“你打算怎样来治理鲁国?”周公回答说:“尊敬尊长,亲爱爱人。”太公说:“鲁国从此要衰弱了。”周公问太公:“你打算怎样来治理齐国?”太公说:“我要举荐贤能,崇尚功绩。”周公说:“齐国后代一定有被篡夺弑杀君主。”从那以后,齐国一天天强盛,一直到齐桓公称霸,传二十四代时国政被田氏篡夺;而鲁国日益衰弱,到三十四代亡国。

《易经》说:“踩在深秋的薄霜上就知道结硬冰寒冬快到了。”圣人能从细微迹象预见事物发展结果。酒糟堆积成山肇始于用象牙为筷,炮烙之刑肇始于用熨斗烙人。子路救起溺水者接受主人答谢的牛,孔子对此评论说:“鲁国一定会兴起助人为乐的好风气。”子赣用钱财赎救出奴隶而不接受官府的钱财,孔子评论说:“鲁国再也不会有自己掏钱财来赎救人的事了。”子路接受谢礼而能鼓励人们修养善德,子赣推辞赏钱却停止了人们行善。孔子之所以伟大,是能从小处看到大处,从近处看到远处,在这个意义上说,孔子真是一位通晓事理的圣人。圣人应按能力将事处理得更缜密一些,这样办事也可更容易些。

什么是德是道(什么是道什么是德)(3)

人们安居的地方鸟儿飞入后会感到忧虑不安;高山深林是虎和豹的乐园人进入后会产生畏惧;山涧湖泊鼋鼍自由翔游的地方人跌入会淹死;形殊性异,人类引以为快乐鸟兽以为哀悲,鸟兽以为安全的人类认为危险。万物各便其性、各安其居、各处其宜、各为其能。愚者有他长处,智者有他不足;事物各有适宜范围,只有放在适宜地方才能发挥有用性,所以对物不能说长道短、厚此薄彼。事物无所谓贵贱,从有用性可珍贵断定贵重,那就没什么东西不贵重;如抓无用性、低贱性判断低贱,那没有什么不低贱。特殊环境决定更替使用。所以《老子》说“不要崇尚贤能(即不要有意创导某东西)”的意思是说不要将鱼赶到树上、把鸟沉到深渊。

什么是德是道(什么是道什么是德)(4)

尧帝治理天下,是任命舜为司徒,主管教化;任命契为司马,主管军务;任命禹为司空,主管工程建筑;任命后稷为大田,主管农业;任命奚仲为工师,掌管百工。尧帝是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让水边从事渔业,山林从事林业伐木,川谷从事牧业,平原从事农业。各种地方均有适合它的行业,又有适合器械工具,又均有适当用途,又有适合使用器械的人。湖泽地区人编织鱼网捕鱼捉虾;丘陵地带耕种田地生产衣食。用自己物品换回自己没有物品,因此,离叛人少而听从人多。各自有自己适宜安稳归宿,如同疾风吹过箫管,振动空气长短不一的竹管发出高低、清浊不同乐音。万物都不会避开对自己有利的、而去接受对自己有害的东西。空空荡荡不是人烟稀少,是人们各自持守本职;兴盛热闹不是人丁兴旺,是人们离开本职追求末业。

备注:

节选自《淮南子》,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收集史料集体编写而成哲学著作。

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基础上,综合诸子百家学说精华部分,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宗旨属于道家。梁启超说: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胡适说:"道家集古代思想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