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将至,今日腊八。腊八,可谓是腊月里第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已有与“腊”相关的腊祭的习俗,这一腊祭习俗被后人视作“腊八节”的来源之一。
过腊八,往往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就像传统儿歌里唱的那样:“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
《史记·补三皇本纪》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 殷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先秦时腊祭日期并不固定,后来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古书中多将其称为腊日。
今年的腊八,恰逢新年第二天。老话讲,“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腊八时正值数九寒冬,天气严寒。不过,比起前两天的“2019最后的冷酷”,今天北京地区的气温还是略有回升。
腊八作为腊月里的第一个传统节日,关于腊八节的来源,自然也是非常多。这些关于腊八的传说故事中,其文化内核不仅体现了人们向往健康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也与爱国精神、节俭美德等息息相关。
传说,当年岳飞率将抗金于朱仙镇,正直严冬腊月,数九寒天,岳家军饱受饥寒交迫之苦,当地百姓端粥相赠,岳家军饱餐百姓的“千家粥”之后浑身暖和,体力恢复,大胜而归。这天恰是农历腊月初八,人们后来为了纪念岳飞及岳家军的英勇,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煮粥,渐成习俗。
岳庙大殿中的岳飞像
还有传说,西晋有个青年人,平日里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家里人几次相劝他都无动于衷,一直拖到了腊月初八那天,家里断炊了。小伙子搜刮完家里的米缸粮仓也就几捧杂粮而已,无奈之下他只好把这些杂在一起煮了一锅粥。从这之后他痛改前非,辛勤劳作。后来,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煮粥喝,既表示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借此盼望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腊八,自然少不了腊八粥。传统腊八粥里,有各种米豆杂粮,就像汇聚在碗中的小型“农业展览会”一样。每到这一天,空气中弥漫着粥香,手捧着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喝着,顿时感觉腊月的严寒都被赶走。
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除了腊八粥,还有腊八蒜、腊八冰。泡腊八蒜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腊八蒜用醋腌制而成,成品色如翡翠,口味偏酸微辣。老北京吃腊八蒜还有小故事源自于“蒜”与“算”谐音。旧京时各家店铺有在年前腊月结账的习俗,一般从腊八日起查算,正如俗语“吃过腊八饭,就把年事办”,所以腊八节也称“腊八算”。
另外,腊八还有吃腊八冰的习俗。谁说吃冰是夏天的“特权”,早在古代,人们就有腊八吃冰的传统。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在腊七这一天,大人小孩就去河里打冰,打回来的冰最大的一块要放在墙根,祈福瑞雪兆丰年。还有一句顺口溜叫做“腊八的冰,吃死不肚疼”,据说腊八冰能治病,所以怎么吃都不会肚子疼,腊八这一天谁家起得早,能第一个打上冰就会有好运气。
腊八也启发着文人们的才思
这年或许是天气和暖
或许是心怀祈愿,杜甫写下了: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更多的诗人在这一天思乡恨归
比如宋代的张耒
看着天边的大雁陷入故乡的回忆:
东州逢腊雪,却忆竟陵梅。
客路人方远,天涯雁欲回。
遥怜檐外白,还点砌边苔。
久是无人过,谁知照酒杯。
好在今天
一段语音、一张车票
便可以疗愈乡愁
距离不再是亲情的阻隔
腊八节正昭示着团圆的开始
今天的腊八粥
香气氤氲着家的温暖
甜蜜里少不了儿时的回忆
记得给父母打个电话
“过了腊八就是年”
他们正盼着你早点回家!
来源:中国科普网综编自北晚新视觉、新华社、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民日报等
编辑:吴桐
审核:王飞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众号ID:kepu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