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华社、国家卫健委网站9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中秋、国庆假期即将到来,公众如何安全出行?专家提醒公众在出行过程中依然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保持一定的警惕性,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中秋节放假一天哪都没去?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中秋节放假一天哪都没去(国庆假期不提倡聚集和聚会)

中秋节放假一天哪都没去

综合新华社、国家卫健委网站

9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中秋、国庆假期即将到来,公众如何安全出行?专家提醒公众在出行过程中依然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保持一定的警惕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发布会上介绍,截至目前,全国高风险地区清零,中风险地区下降到3个。

限制性措施违背接种原则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些地方为加快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出台了限制性措施,针对这一类情况,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要求各地对这种现象予以及时纠正。

“个别地区存在对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群不允许进入超市、医院、车站等重点公共场所,学生被拒绝入校等情况。”吴良有说,还有个别地区单位组织人员到外地接种。这些做法违背了接种的原则,也给群众造成不便。

吴良有表示,要按照知情、同意、自愿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并强调出台接种政策措施时一定要严谨审慎,认真评估,确保依法依规,严守安全底线。

据悉,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指导各地用好健康码、接种码二码联查的措施,坚决杜绝将二码联查和强制性接种捆绑。

吴良有强调,疫苗接种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适龄无禁忌人群要应接尽接,这是公民履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义务,希望各地积极稳妥地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保护好群众的健康权益。

出行过程做好个人防护

中秋、国庆假期即将到来,公众如何安全出行?专家提醒公众在出行过程中依然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保持一定的警惕性。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在假期期间,不提倡聚集和聚会,尤其是不允许大规模聚集。公众在出行之前要了解目的地的疫情防控等级,如果是中高风险地区就不能前往,如果所在地是中高风险地区,也不能出行。

“在出行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保持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不扎堆、不聚集,及时采取这些措施,是对个人的防护,也是对家人的防护,同时也是对公众健康负责任的表现。”王华庆说。

9.6972亿人完成全程接种

米锋指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仍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要对高风险工作人员严格落实个人防护要求和封闭管理,对高风险环境和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坚决做到闭环管理。要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米锋表示,截至9月6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1亿1308.3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9亿6972万人。

“加强针”接种有两个原则

针对高风险人群接种“加强针”疫苗接种工作如何开展,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表示,加强免疫是严肃的科学问题,实施加强免疫必须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疫苗研发专班在8月2日组织了专家论证会,听取了国药中生、北京科兴中维两家公司汇报了灭活疫苗两剂次免疫后6个月加强免疫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数据。专家组基于以上的科学数据,作出了针对重点人群进行原灭活疫苗加强免疫的建议。

郑忠伟介绍,除灭活疫苗外,我国其他技术路线的疫苗也开展了加强免疫的相关研究。在研发单位取得充分的科学数据后,也会组织专家开展相关论证工作。

此外,对于“加强针”接种会不会考虑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疫苗的序贯免疫研究,郑忠伟表示,必须在依法合规、尊重科学这两个原则下开展。8月2日的专家论证会上,专家明确建议支持开展序贯免疫研究和试点工作。目前,我国的一些研发机构也在国内外开展相关的序贯免疫研究工作,只有在获得足够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或者说是有效性的科学数据后,才可以对大规模人群序贯免疫工作提出专家建议。

来源: 新闻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