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晓蕙

秋光的五律(绘谈孟鸿声春有百花秋有月)(1)

唐·刘禹锡《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孟鸿声 书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凉风,是炎炎夏日里人们的“小确幸”。它不必有多强劲,微微的、袅袅的就好,若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那就是完美夏日了。

让我们一解暑气的,还有折扇。孟鸿声喜爱并擅长题写折扇,带起清凉的文化雅风。他拿出一把扇子给我看,上面以行草书写四字:万事俱备。我们会心笑起来,脱口而出:“只欠东风”。

中国文化处处包含智慧和机趣,对自然万物、四时节令的吟咏多不胜数,万千情意鲜活如初。端午节,孟鸿声题写“来时三月春犹在,到日端阳节又临。珍重主人意勤腆,满槃角黍细包金。”(唐·杨巨源《谢人送粽》)。隔着遥远的岁月,粽子的甜香和送粽人的心意,又呈现在扇面上了。

秋光的五律(绘谈孟鸿声春有百花秋有月)(2)

积善余庆国富民丰 孟鸿声 书

扇面上留下的,还有另一个花香四溢的夏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唐·高骈《山亭夏日》);还有一个空气中处处弥散着稻花香的夏夜,“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书写一首首诗词,可以听到曾在我们这个古老国度生活过的文化人的声音,感受到逝水流年之中人们的喜怒哀乐。孟鸿声说,书写的过程,像是与先贤共享一份时光,真是奇妙极了。体味诗词的内容,通过行笔的节奏,可以品味到信息源极少的时代所特有的细腻和精彩。

“杜甫、李白、王维、孟浩然、苏东坡、辛弃疾……我都喜欢,很难讲独爱哪一个,也不好说‘最’中意哪一首,要说爱,爱的是诗词‘写我心、抒我怀’的自然坦荡和洗练放达的节奏吧。”孟鸿声说。

夏天里,自然还是要写点有清凉感的诗句,比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元·王冕《白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孟鸿声十分注重笔墨的“时空”构成和“节奏”。节奏,是对古诗词的即时解读,也是自身情绪在书写时的调度。2020年,我曾在稼轩书院参加纪念辛弃疾诞辰880周年的专场晚会,见孟鸿声现场挥毫书写辛词名篇,有一种“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的感受。平日里温文尔雅的他,在书写时却澎湃激昂。孟鸿声说,书写时怀着充沛的情感,自然投射到整体的节奏和字的线条结构之中,“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必须得舞起来啊!书写的过程,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目的,只要下笔,便是书写者“当下须臾间”审美的全然呈现。它或许并不是那么无懈可击,却有云卷云舒的情趣和真意。

秋光的五律(绘谈孟鸿声春有百花秋有月)(3)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鸿声 书

之后的漫谈中,孟鸿声谈及习书的心路历程,“年轻时把柳公权作为目标,不知不觉写到深夜,手被冻裂了一道道口子也全然不觉。历代经典书家书作,都是我追赶的目标,在追赶的过程中我开始思考书法精神,同时研究哲学理性。”他谈起对自己影响深刻的一次“感悟之旅”——去贵州修文县龙场驿探访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阳明洞”。至今他仍然记得那无法言述的颤栗。“崇山峻岭,茂林幽径,夜深苍茫,独坐于石洞中,默诵阳明悟语,就像进入古今之间的时间裂缝。”正是在无边的静谧之中,他对“心气一体”“心物之辨”“知行合一”有了自己的理解,比如:知,即良知,行者皆为良知载体,即善与美,即塞于天地间之浩然之气。“内有真善美之良知,写字时对天地、对心灵持有敬畏本心,怎么可能写出来俗书呢?”孟鸿声说。

秋光的五律(绘谈孟鸿声春有百花秋有月)(4)

孟鸿声,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书法专业毕业,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课程班肄业。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职业道德与行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兼职业道德工作部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山东省文联二级巡视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山东省青年书协名誉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