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意中看到刘德华、钟楚红主演的香港电影《爱人同志》,感触颇深。一是两位主演当时真是好年轻,尤其是钟楚红,真的是一股纯真之气,超耐看。某瓣上的影评不多,可能是因为这电影涉及到某些特别的东西,尽管不是本国的,但要说起来却真不是那么好说。

1970年的香港电影爱情(香港电影那个年代的印记)(1)

钟楚红饰演阮红

要说感触最深的,恐怕还是那个年代的港片,真的是比现在的景气、好看多了。相比现在而言,港片真的是没落了,但这恐怕也是时代使然吧。内地的经济发展了,相应地,内地电影市场成了主导,进入内地的港片也就开始按照内地的规则办事了。所以,以前的那种港味也就荡然无存了。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是内地与香港此涨彼落的原因。香港电影市场自身体量小,发展乏力,因循守旧,人才匮乏,创新动力不足,还有,西方影视尤其是美国影视的入侵,也是导致港片衰落的原因。

大约是在2000年前,街上影碟店里,卖得最好的就是港台那边的影碟。其中,香港的影碟是最好卖的,也最受欢迎。那时的香港电影市场,明星众多,而且题材相当丰富,并且不像台湾那样的对抗性色彩影响,更容易被内地观众所接受。值得注意的是,那时候的影片,在电影中时不时透露出对中国人身份认同的一些台词,这些台词当然不是演员随意为之,多多少少反映了当时香港影片中身份认同。如《爱人同志》中,逃狱返回国境的刘继祖一行,明显可以看出己方敌方是谁。

1970年的香港电影爱情(香港电影那个年代的印记)(2)

怎么说呢,当时的港片,对于国人来说,更像是睁眼看世界的初步阶段。好比一个懵懂封闭的人,要开始看世界了,港片就是开始看世界的启蒙。所以,那个时候的香港电影,虽然现在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完美,但对于当时的内地观众来说,已经是绰绰有余了。某瓣上对《爱人同志》的影评,有不少评价脑C、烂剧本之类的,可能某些细节的确有可考之处。但是,能把当时好些东西比较写实地还原出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1970年的香港电影爱情(香港电影那个年代的印记)(3)

刘德华饰演刘继祖

那时,相比其他省份的观众,两广地区的观众在看港片时,主要就是听得懂粤语的观众,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因为粤语配音会原生态一些,转变成国语配音,会失去一些纯正的东西。比如,《爱人同志》影片最后,钟楚红饰演的阮红最后跨过国境线,刘德华饰演的刘继祖在国境线内呼喊“阿红”时,粤语明显可以听出哀伤、撕心裂肺,配的粤语歌曲也更让人入戏。而国语的,直接把刘继祖的声音给消掉了,配的国语歌曲显得单调一些。当然,对于完全不懂粤语的观众来说,就不用考虑这个原生态的问题了。

1970年的香港电影爱情(香港电影那个年代的印记)(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