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往往用今天“国”的概念来对位这句话,也往往用今天“民”的概念来对位这句话,从而对这句话进行了南辕北辙的解读,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老子小国寡民哲学意义?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老子小国寡民哲学意义(老子的小国寡民)

老子小国寡民哲学意义

人们往往用今天“国”的概念来对位这句话,也往往用今天“民”的概念来对位这句话,从而对这句话进行了南辕北辙的解读。

古代与今天国家的概念相对应的,《道德经》明确记载为“天下”,“天下”下面才是“国”,“国”下面才是“家”,所以老子教导他的儒家学生孔子要把“齐家、治国、平天下”,“国”的概念是针对诸侯国国君册封的,对应秦王朝的“郡县制”类似于“郡”,相当于今天的“省”,“家”的概念是针对诸侯国国君下面的大夫阶层而册封的,对应秦王朝的“郡县制”类似于“县”,基本上就是今天县的概念。

所以,“小国”的意思就是“国”或者“郡”不能划分的过大,要讲究“分而治之”,从政治结构上防止君主无法掌控,使“尾大不掉”的情况发生。

“寡民”中的“民”意思是“奴隶”,“寡民”的意思就是说不要让奴隶太多,有必要使他们摆脱“民”的奴隶身份,拥有“人”格,享受现代社会所谓的“国民待遇”,这样就可以在人类族群层面消除反抗,有力的化解社会阶层矛盾。

所以老子的儒家学生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世界就是“天下大同”,就是发源于九黎部落的战败“黎民”转化而成的儒家(因为国家治理需要而由“民”被选拔成为的新“人”)可以与道家“百姓”贵族联盟同等的社会地位,同时,由于“国”变小了,就无人对抗“天下”,从而实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故此,“小国寡民”的思想延伸就是“天下大同”,也就在古代产生了“朝贡贸易”的思想基础。

“小国寡民”的思想在汉武帝时期主父偃也对其思想进行了丰富,那就是著名的“推恩令”,通过不断的分封将封国削弱,使道家思想在政治生活中进行了实际应用,也算是另类的“理论联系实践”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