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为王 匠心打造百年品牌——古贝春建厂70周年系列报道之品牌建设篇

古贝春德国原装进口(古贝春质量为王)(1)

古贝春集团推出的中度酱香古贝元白版上市(资料图)

□本报记者高玉梁本报通讯员顾金栋张振忠

从1952年运河岸边公私合营建起“国营武城酒厂”起步,到今天的现代化企业集团;从70年前年产白酒80吨,员工30余人的企业草创,到今天成为占地1300亩,员工2000名,年产白酒10万吨,年创利税数以亿元计,拥有3个“中国驰名商标”品牌和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的鲁酒知名企业,几代古贝春人的风雨创业历程,写就了“奋斗者不输”几个大字。

回首古贝春集团走过的70年,品牌建设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助推器,而品质保证则是其品牌形象不断完善、品牌价值不断跃升的根本所在。

兼收并蓄打造中国驰名商标

坐拥“古贝春”“古贝元”“国蕴”三大品牌、三大“中国驰名商标”的古贝春集团,对品牌建设有着太深的感受:品牌的打造是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苦练内功的过程,更是几代古贝春人善于学习、兼收并蓄,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不懈追求。

经历建厂初期20多年曲折的岁月消磨后,彼时的武城酒厂已是散沙一盘。1975年,张子文上任武城酒厂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他便挨家挨户作动员,召集因生产不景气而赋闲在家的技术人员,在老技师马绍星的带领下,几名老工人组成学习小组,东奔西走、南下北上奔赴名优酒厂取经。1976年5月,武城特曲问世,经鉴定,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了优级。质量叩开市场大门,当年厂里生产白酒592吨,销售收入达108.65万元,建厂以来破天荒地突破了百万元记录。

张子文并不满足于此,誓要酿出更高质量的白酒。1978年4月,“古贝春”酒应运而生,当年便跻身省优质白酒行列。1984年,“古贝春”摘取轻工部铜牌奖。1988年全国首届食博会,“古贝春”又获得银牌。

浓香型白酒质量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张子文又将目光投向另一香型酒的研制。1983年,张子文几经周折,终于请到贵州茅台酒厂刚刚退休的技术科科长杜安民来武城研制酱香型白酒。翌年出产品,初名东阳好酒,注册商标古贝元。杜安民同古贝春酒厂一班老技师,历十年艰辛探索而定型,终将茅台工艺与北方酿酒环境相契合,被消费者誉为“北方茅台”。自此,企业实现“浓酱两条腿走路”。

张子文创立了“古贝春”“古贝元”品牌,周晓峰则让这两大品牌更加熠熠生辉。

1996年,接过接力棒的周晓峰大胆谋划,提出“高标准起步,超常规发展,创国优名牌,办大型企业”的发展目标。 迈出的第一步便是与中国浓香型白酒大王五粮液联姻,开展技术合作。1996年3月,公司派出“5人学习小组”赴五粮液酒厂各生产工序全程跟班学习40天,全面掌握了五粮液生产工艺。当年9月,五粮型古贝春酒研发成功,一经问世便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继全省质量行评“八连冠”之后,在2005年3月举行的全国浓香型白酒质量鉴评会上,38度、52度古贝春酒分获低、高度质量评分第一、第二名。当年年底,古贝春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古贝春迎来企业发展的高光时刻。

历经25年坚持、积累、蓄势,拥有上万吨酱香原酒的古贝春集团于2008年推出古贝元年份酱香。2010年,古贝春集团推出“国蕴”系列高端品牌产品,“三合”“六道”一浓一酱,是古贝春、古贝元的升级版。

2012年、2015年“国蕴”“古贝元”分别摘得“中国驰名商标”桂冠。2018年,集团推出中度酱香古贝元,以中度酱香品类创新引领品牌发展,引领北方酱酒消费潮流。“从集多家之大成的古贝春到‘南酒北酿’的古贝元,集团品牌建设的过程也是博采众长、创新发展的过程。”古贝春集团董事长徐秀菊说。

苦练内功持之以恒提质效

古贝春在“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注重结合当地酿酒环境消化吸收再创新,致力于酿造适合北方人口感的高品质白酒,赢得消费者满意。

在五粮型古贝春的研发过程中,公司技术人员不是生搬硬套五粮液酒生产工艺,而是在总酿酒师董福新的带领下,对五粮液工艺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进行了14项革新。

“武城气候干燥、多风,四季温差大。为此,我们把五粮液工艺中的发酵期由原来的70天改为90天,使酒坯发酵更加充分;五粮液工艺采用的是分层发酵、跑窖蒸馏、混蒸混烧、分级摘酒,在严格按照五粮液工艺操作的基础上,我们采用‘双轮发酵’‘分层阶梯水分法’等革新工艺,提高五粮香甜味,这种改变使生产工艺更加精细,有效提高了产品品质。”退休几年又返聘回厂的董福新对产品创新如数家珍。他介绍,酱酒生产亦是如此,最初完全套用茅台工艺,出酒率较人家差了三分之一,质量也差了一大截。后来,他们根据本地气候条件,通过“一增一减”(窖池增大1.5倍、蒸馏甑缩小25%)“双保”(保温、保湿)“双调”(调水分、调酸度),实现了产量、质量的双提升。

谈及古贝春多年来如何实现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已在集团躬耕40年的中国白酒大师、集团总工程师吴兆征坦言,坚持匠心酿制,持之以恒地坚守和在坚持中持续创新改进,才能成就一款好产品。

“白酒受环境影响较大,不同班组、不同季节所生产的原酒质量参差不齐。”吴兆征介绍,集团现有几百个大型酒罐、上万坛的原酒,他的工作就是对原酒逐一品评,以其质量等级及风格特点作为酒体设计和产品配比勾调的依据,一轮定期品评下来,用千杯万盏来形容实不为过。关键这是不间断的40年。也正是他所带团队的执着,在2005年把38度古贝春酒送上了中国浓香型白酒质量鉴评的头把交椅。

“低度酒并非古贝春首创,也不是五粮液工艺的强项,为什么古贝春能把低度酒做到极致?说到底,还是一个善于吸收借鉴并不断创新的过程。”吴兆征如是说。

正是有以吴兆征、董福新等为代表的一班人,通过苦练内功,传承创新,才成就了这些产品,成就了古贝春的今天。

“当下,集团正实施常态化万坛储酒计划。要求每一名技术人员掌握每一坛酒的个性品质特征,通过取样、化验、品评,在后期酒体设计和勾调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更有把握。”集团副总经理杜新勇介绍。

优化结构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

近年来,古贝春集团面对复杂的市场形势,持续推进产品、工艺和营销模式创新,为企业赢得了更大市场。

“面对白酒市场新常态,我们把产品结构调整作为突破口,砍买断、清积压,对竞争力差、生命周期短的买断、专销产品进行清理,全力优化产品结构。”古贝春集团总经理张洪昌介绍。

同时,集团聚焦核心单品,提升拳头产品的核心竞争力。2019年4月山东省第81届春季糖酒会上,古贝春水晶白版和中度酱香古贝元白版“双白版”迎来首秀,立即引发市场广泛关注。白版“双子星”成为集团拓展市场的又一硬核品牌。

在集团灌装车间,车间主任王树文正在流水线上随机抽检。“虽然现在生产任务大,活儿却越来越好干。基本都是大单品、大批量,一开灌装机一天都不用停,不用频繁换品种,又快又好还能保证质量。”王树文说。

从“砍买断”开始,聚焦高端,优化产品结构,集团已坚持了十年,这是个漫长且痛苦的过程,犹如“壮士断腕”。“但必须这样做,高质量首先就得是好产品,好产品就得面向高端市场。”张洪昌说,通过持续“砍买断”,公司产品种类从十年前高峰时期的上千个压减到目前的不足百个。“数量屈指可数,但核心产品销量高位递增,这就是高质量发展。”张洪昌说。

“千年大运河,万家古贝春”。这句在运河岸边流传已久的广告语,如今品来,韵味更显悠长。

尽管已经站在鲁酒的巅峰,但古贝春人对自身产品的定位依然那么理性:区域性品牌白酒,“2 3 N”的市场布局,其中的“N”就是运河沿线若干点状布局的市场,这也彰显了集团踏实谋远的战略规划。而企业先后获得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白酒工业百强”“中国酒文化优秀企业”“中华老字号”“中国白酒产业十大著名品牌”“全国浓香型白酒质量鉴评第一名”等上百项荣誉,就是最深厚的底蕴与支撑。

“古贝春70年来的发展源于对卓越品质的坚守和追求,我们将秉承这一永恒主题,推动集团更高质量发展,以匠心打造百年品牌。”张洪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