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戏曲里的情爱的套路有千百种,有古典的爱情,也有古典的奸情。古代戏剧才子佳人的故事是分三步走:“私定终身后花园,才子及第中状元,奉旨完婚大团圆”。似乎已经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了。还有一些诸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类的思想在古代小说里的现象,比如《杜十娘》里让孙富和李甲没有好下场。

古代十大友谊之交的故事(古人情爱的套路)(1)

“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这个传统剧本的套路,俗套的和现在打开电视就看到古装、女性、偶像剧是一样一样滴。

想来这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人“和”的思想,以和为贵,喜欢看到统一,团圆的大结局,这也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也是一种大众的愿望的表达。只不过过于程式化了。就拿京剧来说,红脸就是忠肝义胆,白脸就是阴险狡诈,这也是思维定式在做怪。

这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魄公子中状元,应该是属于读书人的意淫。对中国科举制度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书生要想考中状元,必然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个朝代虽不尽相同,但大体都要由童生-秀才-举人-进士一步一步走过来。可中国的传统戏曲,从古到今都是一个模式: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一般是秀才),在备受冷落歧视的时候得到小姐的同情和资助,然后上京赶考,一夜之间就考中状元衣锦还乡,经常是奉旨完婚,皆大欢喜。

一直不明白,说今天的人不太明白古时的制度还有情可原,古代写戏的怎么会集体失察,以致一错再错呢?请大方之家多多指教,是怎样的历史原因,或怎样的文化心理,怎样的艺术手段促成这样一个结果的呢?

题材重复性。我们都知道,写作文都应避免题材重复性,哪怕一个词,上句用了“风流倜傥”,下句再用也不好嘛。“书生落难,小姐搭救,私定终身,考中状元,衣锦团圆”,写了再写,究其不外两个原因:

第一、题材具有典型性,一直写着,一直快乐着。看的人审美疲劳了,写的人仍旧飘飘欲仙。这又是古人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国人的对生活的追求历来是团团圆圆、美美满满。中华民族,是一个苦难的民族,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自然规律,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战事不断,百姓颠沛流离。人们向往有好的生活,和好的人能够美满生活在一起,即使千里之外,也欲共慕婵娟。所以在太平盛世,有盛世华章,多写歌舞升平、喜气洋洋,这是写实,歌颂;在锋火连三月的岁月里,也会有喜剧出现,这里所说喜剧,不是指看了使人哈哈大笑的作品,是说作品会有一个好的结尾,失散的亲人重逢,相恋的男女终聚,这是追求。

封建思想对文人的束缚。文人是一直充满理想的,对社会一直充满改良愿望的,古有之,今亦有之。士大夫之流会对不满的社会现实说----看透了,没戏了。文人可不一样,他会呼吁,实在不行了,到了田园,做了居士、隐士,不能立功了,还欲立言立德。这是古代文人的意识形态。在男女问题上,(古代)世人是扭扭捏捏的,不像现在可以送照片,发短信。中国第一部彩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当时周总理请外国元首一起观摩,当放到梁祝在祝家最后相逢的时候,老外惊了,为什么好不会容易相逢,没有拥抱,没有接吻???

所以,就我们现代人看古代人,在男女关系上,还是显得特别矜持的。现在我们过的元宵节,实际是古代的情人节,“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的就是元宵节的桥段。个人认为比七夕节来得更有意义。元宵那天可以观花赏灯,在平日里,女子是不被允许出门的,关在闺中,称为闺女,只有在元宵节,才特许到外面去观观花,赏赏灯,这时青年男女才有机会接触,才有机会触电。上面说文人是理想的文人,男女爱情是受束缚的爱情,那文人就会去写一些另类的爱情戏,像昆曲《游园惊梦》,书生柳梦梅在后园中,想和杜丽娘发生关系,表现得很急切,言语也很直接,现代人看来,还是觉得很像风马牛啊。至于“书生落难,小姐搭救,私定终身,考中状元,衣锦团圆”,这类题材,会有人去写,而且不断的写,大写特写。

第二、创作思想局限性。“书生落难,小姐搭救,私定终身,考中状元,衣锦团圆”,写来写去,这次张生变为李生;小姐这次是资助现钞,下次是送手链;这次中状元,下次中榜眼,总之不会名落孙山。“落难公子中状元,私定终身后花园”,这类创作,古今中外都有例。《泰坦尼克号》中,“落难公子”就是那个杰克,小姐当然是露丝了,杰克是中船票,在泰坦尼克号最后起锚的时候登上了船。私定终身在哪呢,既不是头等舱,也不是末等舱,在一个不是舱的充满灰尘的动力间里----有点意思。最后我们都知道,杰克是死了,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露丝,露丝活下来了。片子快结束时老态龙钟的露丝说:“我只知道他的名字叫杰克,我没有他的一张相片,但是,他永远活在我的心里。”----非常有意思。当没有看过《泰坦尼克号》前,有人说泰坦尼克号,我会想到一艘船,一艘永不沉没的船最后沉没了;当看过《泰坦尼克号》后,一艘永不沉没的船最后沉没了,但杰克和露丝的爱情却没有沉没,他永远活在她的心里,悲剧的结尾,让人的心,多少是宽慰的。所以写作,应是跳出思维局限的,不然,好的东西也会写滥掉。生活是作品的来源,所以对生活的体会、感悟尤显重要了。

古代十大友谊之交的故事(古人情爱的套路)(2)

书是文人写的,这是穷书生对未来的向往.穷书生不懈读书,一日成名地位和美人都有了,这样的写法和宣传也是教育那些富家小姐,不要看不起穷困潦倒的书生,说不定明日他就进爵入相。明日就成为你崇拜骄傲的对象。一人升天,仙及鸡犬!

首先,你应该明白写剧本的人大都是那些穷酸落拓的文人,而那些文人写剧本的时候,肯定会将自己的梦想在剧本中得到表现,那些穷酸文人的梦想就是“私订终身后花园,金榜题名中状元,奉旨完婚大团圆”。在封建社会,文人们除了应试科举之外,别无出路,而潦倒的生活、困顿的现实只能让他们的梦想永远只是梦想,于是文人们梦想的美女、功名、富贵、抱负都只能通过剧本来实现,于是剧本就几乎都写成了一个模式。而恰恰这个模式是那些穷酸文人梦想中的完美人生。(尽管这个模式下,各个具体的剧本里也有些细微的区别)。这里面当然也有封建社会制度的局限,思想的局限,文化的局限等等。但是最主要的就是思想的局限,人们喜欢美满的结局,但是更主要的就是文人自己的梦想与认识水平。

以这种模式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才子佳人小说(剧本)在元朝时兴起,清初达到顶峰。之后,看戏的人也看腻了,编戏的也编烦了,于是另一个方式公案侠义小说开始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