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确实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你是性情中人还是重感情的人)(1)

你是性情中人,还是重感情的人?

这个题目是我在参加完线上读书研讨上,准备写读书笔记时联想到的。

很久以前我觉得我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我愿意牺牲自己的需要满足他人的需要。有时候不管他人需不需要也勉强他人接受。这么重情重义很多次我都被自己这种情义打动的热泪盈眶。后来我发现事情并不是向着我预期的方向发展的,甚至于事情有可能背道而驰向我无法接受的方向发展。这是我的人生之问一“为什么上天这么对我不公”。

仔细想一想我一个平凡人,该遇到的酸甜苦辣咸各种感受都通过不同的事情一个也没有少。这一生过得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怎么自己内心会觉得自己活得特别痛苦呢?这个哲学议题的思考从我很小的时候就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也一直在苦苦寻觅就这样思考寻找并伴随了我的前半生。

你确实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你是性情中人还是重感情的人)(2)

其实今天读书的内容是:我们请求他人的帮助,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积极回应。首先要提出一个具体的请求;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其中谈到使用抽象的语言使我们无法深入的了解自己,抽象的语言也妨碍了与他人交流。再就是要明确谈话的目的,还要了解我们的意思是否和他人理解到的意思一致要有一个请求反馈。最后一旦在确认对方已经明白了我们的意思之后,我们很想急于了解对方的反应有三个方面:第一就是很想了解对方听了我们这个请求对方当下的感受:比如可以用;“你听到我说这么些,你有什么感受吗”?或者“你听了我的请求,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当对方说出他的心情之后我们会继续去了解对方继续问他‘‘为什么呢?’’,这时候如果我们这样提问;‘‘你对这个建议有什么看法’’, 那么有可能对方谈的内容也许并不是我们关心的。如果我们这样问;‘‘我想请你谈谈我的这个建议是否有可行性,如果不太可行,那么根据你的判断,哪些因素会妨碍建议的实施呢’’? 说清楚,想了解的是哪方面的想法将有助于我们获得所需要的回应。这就是第二了解对方在想什么。有些时候我们可能想知道对方是否愿意接受我们的请求。

你确实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你是性情中人还是重感情的人)(3)

写到这里我的内心就开始翻江倒海这个苦苦纠缠我的这些个哲学议题的喷涌而出。就这些问题提出已经让我觉得跟我的逻辑思维相反的:提出问题的我是很明确的知道,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请求你的帮助是什么 ,如果你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会坚持我和我要做的事情,我不会放弃我。我会对阻碍我的是什么做一个分辨是非。特别是这一句‘‘我想请你谈谈我的这个建议是否有可行性,如果不太可行,那么根据你的判断,哪些因素会妨碍建议的实施呢’’直接抵达我的内心。我能感受到温柔而坚定、尊重和诚恳。能感受到“人”的存在,没有了我的存在。就是说有“我”的存在感时不需要强调我,更不会有“自我感动”这一出。又怎么可能有性情中人这一说呢?一个我在请求他人的事情首先先清楚自己要什么,对自己要什么有一个正向的肯定。再去感受对方的感受,了解对方的想法,最后清楚对方是否愿意接受我们的请求。

就是说有“我”的存在感时不需要强调“我”,更不会有“自我感动”这一出。

你确实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你是性情中人还是重感情的人)(4)

写给自己,觉察自己每一个行为后面的需要是什么?可以多问问自己你做这些,或者说你说这些需要得到怎么样的反馈呢?我写这篇读书笔记是想得到怎么样的反馈呢?

你确实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你是性情中人还是重感情的人)(5)

这是我写给自己的第一个优点:我在自我探索指条路上悟性和造诣颇高。

有兴趣阅读到这篇文章的读者,有同样志趣的读者,有和我一样带有深度哲学议题思考的读者。关注我的公众号,在后台可以留言私信给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