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朋友问题:是不是我语言班上的孩子都很活泼开朗、能说会道?

我说,不是呀,也有少部分内向的,不善言谈的孩子。

朋友又问:“那些内向小孩在你课上表现怎么样?我在想要不要让孩子跟你学学,锻炼一下胆量。”

我说:刚开始很多家长会和你一样,认为孩子内向不好。把孩子交给我,想让他们变得更善于社交、更开朗活泼、更讨人喜欢。

但是时间久了,我发现,并不是所有内向的孩子都能一下子就能融入语言课堂,突然把一个内向的孩子放在活跃热烈的环境里,他们往往会感觉更加不自在、不自信。

孩子从内向变得外向正常吗(家长不必过于焦虑)(1)

不过我和家长反馈时,家长们仍然希望孩子继续学习,他们认为内向是种性格缺陷,在适应社会,工作和未来的人生发展中是不利的。

家长说这些否认的评价时,经常会当着孩子的面。

有研究表明:内向的人心思敏感,他们很在意家人朋友发生的情绪变化,很害怕被别人所讨厌。他们会时刻关心他人的近况,表现很体贴。

孩子在接收到家长评价后,会觉得自己内向是错误的、不被喜欢的,从而怀疑自己,产生焦虑情绪。

所以很多时候,我在和内向小朋友的家长聊天时,会让孩子离开现场,去旁边玩一会儿。

说回孩子内向的问题,由于当今社会的文化气氛、人际交往、工作需求大多数会要求人们更擅长沟通,社交能力强,善于表达自我,性格开朗大方。

诚然,开朗的人确实在工作与生活更吃香些,但是内向的人就不优秀,不值得肯定吗?

和大家分享一个几年前我在下课时,发现的一个宝藏孩子。

这个孩子小名叫梦梦,上课时表现平平,在下面练习时状态还不错,但是一旦被叫上舞台表演,她就一脸紧张、焦虑,下课时也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说笑打闹。

但是她下课后经常会去没有人的教室,自己忙活点什么,出于给予孩子个人空间的考虑,我无意打扰梦梦“一个人的狂欢”。

但是她每次下课都自己独处,即使有小朋友在旁边围着她,她也不会被干扰。我安静地走到她身边,低头一看,被眼前的景象惊讶到。

梦梦面前摆着图画本,上面用蜡笔、铅笔勾勒出很多表情栩栩如生,动作张弛有度,颜色饱满有创意的人物,我惊讶于一个4年级的孩子绘画有如此天赋,便在得到梦梦同意后看了她其它画作。

孩子从内向变得外向正常吗(家长不必过于焦虑)(2)

有的画作人物环境俱全,而且比例恰当,有的是四格漫画,有对话有情节,幽默有想法。我内心默默佩服着梦梦的天分,也感受到一个性格安静内向的孩子,竟有如此强大烂漫的内心世界,和极其专注的定力。

课后,我和梦梦妈妈交流,孩子内向的性格无需强行改变,可以发挥所长去学习绘画,画画是梦梦与世界相处的另一种方式。

我向梦梦妈妈推荐自己认识的绘画老师,几年后,这位老师和我说梦梦获得了全国绘画比赛的金奖。

我打心眼儿里高兴,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对内向性格的偏见,只是大人们贴的标签,只要多加关注与理解,内向的孩子同样闪闪发光。

孩子从内向变得外向正常吗(家长不必过于焦虑)(3)

前段时间,一口气把央视出品的《00后》纪录片看完了,影片从北京芭乐园的几个幼儿园孩子出发,历经十年,将个性与制度、应试与素质、以及青春期的亲子冲突等教育热题摆在家长面前,展现孩子的成长。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孩子名叫一一。这个孩子太特别了,她做什么都喜欢一个人。

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玩耍,一个人散步。摄像叔叔问她为什么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三岁的一一竟然睁着可爱的大眼睛说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孩子从内向变得外向正常吗(家长不必过于焦虑)(4)

图片来源:《零零后·一一的世界》

这么有自我意识、有观点的话,竟然从一个三岁孩子嘴里说出,难以置信。

园长对独来独往的一一有这样的评价:你总觉得她眼睛里透露着淡淡的忧伤,但她是那么的高贵,可以很好地打发时间、愉悦自己。

孩子从内向变得外向正常吗(家长不必过于焦虑)(5)

图片来源:《零零后·一一的世界》

一一依然我行我素,可是老师们却认为一一应该多交朋友,于是经常会引导一一去亲近其他小朋友,可是一一总是淡然优雅地说:

我觉得一个人玩挺好的。

我不需要好朋友。

我不喜欢小朋友们总追着我,我只喜欢一个人玩。

一一的妈妈对此并没有过分焦虑,因为夫妻二人也属于安静的性格,对于一一喜欢独处这件事,妈妈觉得很正常。

孩子从内向变得外向正常吗(家长不必过于焦虑)(6)

图片来源:《零零后·一一的世界》

上小学时,一一还当上了班长。

孩子从内向变得外向正常吗(家长不必过于焦虑)(7)

图片来源:《零零后·一一的世界》

尊重孩子自然生长,是父母最大的智慧。

十年后,一一已经不再是那个独来独往的小不点。

她喜欢交朋友,但依然很享受独处的时光。因为独处是一种定力,可以让她一个人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情。

孩子从内向变得外向正常吗(家长不必过于焦虑)(8)

图片来源:《零零后·一一的世界》

在一众00后的孩子中,一一是最沉稳、理性、有想法的人,她对生活有着超越同龄人的见解,这得益于内向性格带给她的思考空间。

苏珊·凯恩在TED的演讲《内向性格的力量》上说: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都是内向的。

内向性格是非常普遍的,它只是一种特点,而不是缺陷,家长要接受孩子的性格。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爱孩子,就要爱他本来的样子。

孩子从内向变得外向正常吗(家长不必过于焦虑)(9)

内向性格早在1913年被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在国际精神分析大会上荣格提出性格的两种态度类型:内倾和外倾。

1921年,他在著作《心理类型》中分析了内向者与外向者的性格特征:

内向者会受到内心的思考与感受的世界的吸引,外向者会受人与活动等外在生活的吸引。

内向者专注于他们理解的周围事物的意义,外向者扎入事件本身。

内向者通过独处充电,外向者在社交不足时需要充电。

相比外向者,内向者更倾向于内在的思考、感受,他们更专注于理解事物,更喜欢独处。

这些性格特点扎根于他们的基因里,不会被轻易改变。

孩子从内向变得外向正常吗(家长不必过于焦虑)(10)

发展心理学专家杰罗姆·凯根曾经测试了 462 位婴儿,并进行了十几年的跟踪调查。

研究结果得出:4个月时会表现出手脚蜷缩、极度不安甚至大哭的婴儿,通常1~2岁时就会倾向于腼腆和内向,即使在他们到了18岁,性格依然内向的。

这是与生俱来的神经化学特质使得小孩子有那样的表现。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曾因为性格内向备受困扰,于是他试图改变,强迫自己多交朋友,变得能说会道。

孩子从内向变得外向正常吗(家长不必过于焦虑)(11)

结果,他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整个人看起来也开朗许多。

但是四五个月后他变回了曾经的自己,直言:我觉得好累,也觉得那不像是我自己,于是就变回来了。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的作者马蒂·兰妮博士却说,想让内向孩子变外向,简直跟种下一棵郁金香却期待开出玫瑰一样,不现实。

可见,内向是一个人伴随终生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是由生理原因造成的。

孩子从内向变得外向正常吗(家长不必过于焦虑)(12)

哲学博士Jennifer B.Kahnweiler认为:内向的人更注重深度,能准确地表达,喜欢独处,这些特质让他们更易成为卓越领导者。

研究也证实了Jennifer B.Kahnweiler博士的这一看法 ,这世界上,有70%的成功者,他们的性格都非常内敛,但并不影响他们依靠自己的才能获得非凡成就。

诺贝尔从小体弱多病、家境贫寒,生活的艰苦使得他性格内向,但正是因为内向性格的优势,才使得他对研究炸药保持长期专注,从不放弃梦想,最终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孩子从内向变得外向正常吗(家长不必过于焦虑)(13)

宫崎骏出生在二战末期,正值日本社会动荡,再加上母亲常年生病,造就了宫崎骏内向坚韧的性格。

在面对镜头或者被人注视时,他会格外紧张,甚至连画都画不好,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动画片治愈了全世界无数人的心灵,无论大人小孩都喜欢他的作品。

孩子从内向变得外向正常吗(家长不必过于焦虑)(14)

除了诺贝尔、宫崎骏,牛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乔布斯都是性格内向的人。

引用罗永浩的一句话——外向的人也许会左右这个世界,但是内向的人才会创造世界。

孩子从内向变得外向正常吗(家长不必过于焦虑)(15)

无论是外向的孩子还是内向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都值得被鼓励和赞许。

对于内向性格的孩子,顺应天性的培养更重要。

1.别给孩子贴标签

苏珊•凯恩说过,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常常因为孩子的性格而向其他人表达歉意,或者有意无意地去纠正孩子的性格,都会让孩子对自己的性格产生自卑。

就像我开头和家长们进行交流时,往往会让性格内向的孩子暂时回避,怕的就是他们听到父母给自己的负面评价,因为这种评价是不正确的。

自卑情绪往往削弱孩子的自我认知,看不到自己的优点长处,还会自我怀疑、痛恨:为什么我是这样的人?

孩子从内向变得外向正常吗(家长不必过于焦虑)(16)

这样的心里很可能会让孩子产生社交障碍和严重焦虑。

所以,父母们要学会接纳孩子,别给孩子贴标签。

2.帮助孩子克服恐惧、紧张情绪

性格内向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敢当众发言、面对生人。这个时候家长就要给孩子做好心理建设,提前帮孩子进行准备。

比如家里来客人,要提前告知孩子,引导他和客人打招呼,告诉他客人的来访时间和好玩的地方,让孩子卸下防备和紧张。

孩子从内向变得外向正常吗(家长不必过于焦虑)(17)

需要演讲或发言时,家长帮助孩子提前准备好稿件,可以通过“老师与学生”“主持人和听众”的游戏进行提前模拟演练。

3.发掘孩子的爱好

用心观察孩子的天赋和兴趣所在,内向的孩子一般都是很有想法和创造力的,他们往往也不会依靠于团队活动,比如绘画、书法、音乐、魔术、科学研究等。

内向的孩子因为自己的爱好不被家长重视或支持,而将自己的爱好隐藏起来,如果家长换一种思维,发扬孩子的特长,而不是一味弥补短板,孩子的自信和勇气会慢慢建立起来。

那个时候,你也许会收获一个在某个领域大放异彩的孩子呢。

4.教会孩子保护自己,与老师保持联系

我们会发现,遭受到班级边缘化的孩子往往是不开朗的,封闭自我的。所以家长在平时要多多与孩子沟通,如果发现孩子行为表现有非正常现象时,要引导帮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办法,和老师多保持联系,取得老师的理解。

孩子从内向变得外向正常吗(家长不必过于焦虑)(18)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但有时会被乌云遮住光芒,他们需要一阵清风吹去阴霾,更需要那个懂得赏识光芒的人。

如果你有一个内向的孩子,请多一点耐心与理解,认清孩子的性格特点,好好珍惜,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吧。

今日留言话题

你家有内向娃吗?说说TA的优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