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方言的流传(浅谈福建方言怪象)(1)

福建方言以复杂著称,分别有: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客家话、莆仙话五大类;

其中,闽东方言又分为:以福安话为代表的宁德方言和以福州话为代表的福州方言。

在这五大类之中又有数不清的小方言,并且这些小方言之间又互不通用,你不知道我说什么,我也不知道你说什么;甚至,还出现村子两种方言的怪现象。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类现象呢?

鉴哥常说,一个地方的地理形态与它的文化是息息相关的。

福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山多,是福建最为显著的地理形态。

在福建的北边,有长长的武夷山脉将闽赣一分为二;在东边,有陡峻的雁荡山将闽浙分割两地。

在其中,还有几条大山脉,诸如,在宁德的洞宫山脉、鹫峰山脉、太姥山脉;在福州、泉州、三明之间又有戴云山脉,在龙岩与漳州之间还有博平岭,以及在龙岩境内的玳瑁山。

在这些大山脉之间,又有大大小小的山峰。

曾巩曾在《道山亭记》中,说: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絙,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

此文已经非常形象的形容了福建的地理特征----山多且难行,因此也阻隔了人们之间互相的沟通与交流。这也就为福建方言种类的“多”提供了地理条件。

也正是因为福建的地理形态---背靠深山幽谷,面向碧海波涛。故而,也成为了战乱年代天然的避祸之地。

春秋战国之前,生活在福建这片土地上的是福建土著。

自战国时期,越国灭亡,越人入闽成了第一批移民,与闽地土著融合,进而形成新的方言---闽越方言。

及至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中原人民南迁的同时,还带来了中原官话进入福建各地,与当地的闽语相融合,又形成一种新的方言。

唐末五代,王审知带领中原人民入闽又带来了中古的中原官话,再一次丰富了福建各地的方言。

此后每当中原战乱朝代更替,都会有不同的中原官话进入闽地,这些不同的官话、不同时期进入闽地,又因为福建地理的原因,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方言。`

随着移民的先来后到,不仅造成了各地方言的不同,也直接造就了一个村两种方言,甚至三种方言的怪现象。

那么,为什么很多外省人会觉得福建人都说闽南话?

在福建,唯一能够三市通用的语言,就是闽南语。闽南地区平原多,在闽南的厦漳泉几乎都可以无障碍交流,并不存在互相听不懂的小方言,并闽南语还通行台湾。

90年代,台湾的闽南歌曲风靡全国,不管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都会来两句“爱拼才会赢”。恰恰是因为这种软实力的输出,让外省人都认为闽南语,是福建人通行的方言。就如同人们以为广东人都说粤语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