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纷争不断,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至今尚在争议卧龙凤雏的优劣,曹魏军师阵营以谁为首,东吴集团最强舰船有多强等,这样的问题,因各人角度不同,只怕永远也没有最终的答案。

但有一件事是公认的,那便是吕布作为汉末最强将领,曹操的谋士荀攸,曾评价吕布“布骁猛,又恃袁术,若纵横淮、泗间,豪杰必应之”,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点评“吕布有虓虎之勇”这都是对吕布勇武的最高评价。

与之相对应吕布的缺点也很明显,其先叛丁原,后杀董卓,被骂做“三姓家奴”,其投靠过袁绍,又转而依附刘备,并与袁术联合夺取徐州,加速了汉末军阀的混战,给江淮百姓造成深重的灾难。

吕布为什么能站住诸侯脚(吕布既为一方诸侯)(1)

《三国》剧照吕布

吕布的人生充满波折,性格的缺陷,使其背负“三姓家奴”的骂名

《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明确记载“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吕布的出生地五原郡,地处边疆羌胡杂居,因此民风剽悍尚勇,吕布能够在尚武之地,而以勇武闻名,可见其当真勇悍异常,才被丁原所挖掘,招募至其麾下效力。

人生经历决定性格养成,并州乃是苦寒之地,大多是戍边将士和发配者居住,即便少数贵族也不属于吕布家族,否则绝不会查不到吕布家族谱系,也找不到其生辰的明确记载,要知道吕布的部将张辽都有明确的考证,因此经受磨练成长起来的吕布,性格上养成贪财重利。

吕布的性格缺陷丁原知道吗?很显然丁原是清楚的,但乱世唯才是举,吕布的勇武是安定汉室的良药,因此丁原在驻兵河内郡时,对吕布管束颇为严苛,吕布公认的智商欠佳,怎可能领会丁原的用意,反倒觉得受到丁原排挤,因此在董卓以高官厚禄攻势下,吕布向提携自己的恩人丁原痛下杀手,并率领麾下将士归附董卓。

正是得到吕布及并州军队,董卓才能够真正的把持朝政,行废立君王之事,董卓对吕布真的很好,封侯拜将,金银赏赐不绝,还找到天下良驹赤兔马,吕布为董卓守护虎牢关,迎战关东十八路诸侯,使董卓顺利携汉献帝迁都长安。

然而双方也产生裂痕,董卓妄图偏安西北,但西北毕竟民力财力有限,裹挟而来的群臣与士兵都颇有怨言,司徒王允不失时机地,向吕布阐述董卓衰亡的结局,吕布虽然莽撞,但也清楚目前的局势颇为不利,最终选择效忠正统汉王朝,而非演义般“冲冠一怒为红颜”。

吕布杀董卓获得加官进爵,这即吕布所谓“三姓家奴”的由来,三姓分别是丁原(丁)、董卓(董)与吕布的原姓(吕),并非包含王允(王),因为即便王允真的是吕布的岳父,古人也不会将妻姓冠之,否则三妻四妾,岂不是也变成多姓之人。

吕布为什么能站住诸侯脚(吕布既为一方诸侯)(2)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没有稳固的根据地,也没有谋士辅佐,吕布失长安,沦为丧家之犬

古人总结“书生误国”确实有一定道理,王允空有司徒之名,却不知天下形势变化,亦不懂安置凉州兵将,致使凉州兵马在李傕和郭汜等率领下反攻长安,吕布虽然力战,并且单挑中刺伤郭汜,但内无粮草外无援军,最终只能够率领亲卫向关东逃窜,投靠当初的对手。

当时天下诸侯中,唯有袁氏势力最强,袁术据南阳与江淮富甲一方,袁绍据冀州兵精粮足,被视作最可能安定天下之人,吕布最想投奔袁术,因为袁术手下稀缺战将,能为吕布提供施展空间,但袁术连庶出的袁绍都看不起,怎会尊重出身贫寒的吕布,何况吕布口碑又不够好。

吕布没办法只好投奔袁绍,但袁绍率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丰功伟绩被吕布所阻,虽然嘴上表示愿意与吕布联合,但攻打黑山贼张燕时,却不拨付兵马给吕布,但吕布的勇武再次体现,《三国志》记载“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遂破燕军”用亲军数十人反复冲锋,竟然击败万人的张燕军,这绝对是以少胜多经典战役。

袁绍借刀杀人之策未成,反而更加忌惮吕布,只能撕下脸皮派兵追杀,显然吕布勇武令袁绍的士兵吃尽苦头,“ 绍令觽追之,皆畏布,莫敢逼近者”,吕布从容的退到河内郡,再至陈留遇上一生的知己张邈,张邈迎接吕布,甘愿让出兖州牧的职位与坚城濮阳,要知道张邈是十八路诸侯之一,可见对吕布的敬重。

吕布为张邈,与亲率大军回师的曹操征战百日,张邈只有留守兵力数千,吕布亲军不过数百,却能与曹操抗衡到这样的地步,最后因粮草短缺而撤兵,曹操军中多是兖州本地人士,所以张邈与吕布军中开始动摇,最终曹操在钜野击败吕布,取得对兖州的控制权。

吕布为什么能站住诸侯脚(吕布既为一方诸侯)(3)

吕布辕门射戟

夺徐州失忠义,辕门射戟展神武,吕布究竟是英雄?还是枭雄?

在曹操与吕布鏖战之时,陶谦病逝由刘备统领徐州,整军备武欲大展宏图,再次失去依靠的吕布,闻之刘备招兵,遂前往投靠,此时刘备两面为难,接纳吕布必为曹操所忌恨,若将吕布拒之门外,天下英杰便再不敢归附,所以刘备只好折中,表面上接纳吕布,却也极度防备。

曹操命荀彧,设计挑拨刘备与吕布的关系,刘备坦诚向吕布出示曹操信件,使两人关系顿时亲密起来,但随着荀彧以朝廷名义,令刘备征讨袁术,气氛又变得颇为微妙,因为吕布与袁术长期保持着联系,而刘备与袁术开战显然并不符合吕布的切身利益。

与其说刘备奉诏行事,倒不如说曹操摸透刘备攻略淮南的野心,淮南既富庶,战略上又威胁着徐州,奉诏行事曹操不敢违约偷袭,若能趁此击败袁术,刘备才具备与诸侯争雄的资本,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刘备一代枭雄怎么可能错过。

吕布虽然勇武,但麾下仅有三千余人,初到徐州立足未稳,刘备以张飞戍守,安排也算周密,但没想到张飞贪杯误事,鞭打徐州的元老曹豹,联结吕布连夜夺取徐州,前线兵士闻讯家丢了,即便刘备再有魅力,依旧难掩颓势,最终被袁术击败。

刘备受到吕布庇护,退至小沛安顿,但袁术难消怒火,令将领纪灵前往征伐刘备,吕布与袁术是盟友,兵力又不足以硬拼,所以非常高明的采取,以宴饮赌约的形式“辕门射戟”,吕布果真神勇,准确命中营寨处的戟孔,袁术军皆称奇,纪灵见吕布已经出面干涉,又勇武异常遂就此罢兵。

应该说吕布夺徐州虽有负刘备,但也可以看出,刘备对徐州士绅的统治并不稳固,才会给吕布可乘之机,辕门射戟,吕布保全刘备,得罪了实力雄厚的袁术,而刘备却并不领情,吕布两面受到苛责,所以吕布既不是英雄,连枭雄都达不到,只能是没有远见的莽夫。

吕布为什么能站住诸侯脚(吕布既为一方诸侯)(4)

白门楼吕布被缚

吕布三千兵,胜袁术而虎步江淮,却难掩颓势,众叛亲离,白门楼将星陨落

吕布虽无尽忠汉室之心,但也明白袁术并非成就帝业之人,当曹操使者传达旨意,对其加封之时吕布大喜,斩杀袁术使者,命陈登向曹操讨要徐州刺史的官位,为了虚职头衔而得罪长期的盟友,这笔账吕布算得,当真有些神奇。

可悲的是陈登早已倾心于曹操,通过此举激怒吕布与袁术,果然袁术联合韩暹、杨奉合计数万大军,而吕布可战之兵仅数千,听从陈珪之策,与韩暹、杨奉联合攻打袁术,袁术军猝不及防几乎全军覆没,吕布追击袁术至江边才撤兵,随后吕布又迫降泰山臧霸,击溃小沛的刘备,收编其精锐数万,使得江淮之境已无对手,被赞为虎步江淮。

吕布看似如日中天,实则危机四伏,其部将高顺,早已指出其所存在的问题,诸如反复无常,没有固定的发展战略,徐州治下长期缺乏粮草储备,又无稳定兵员补给,而吕布又常年征战,且与袁术失和,徐州士绅纷纷暗中结交曹操,以期结束这种压迫的生活。

曹操见时机成熟,遂亲自率兵攻打吕布,指责吕布不能采信陈宫计谋?但从过往的经历看,陈宫其实军事谋略极为有限,他主张决战只会加快吕布的败亡,吕布亲兵人数过少,徐州将领出工不出力,与其为曹操送人头,倒不如坚守城池,等曹操粮尽以后撤兵。

曹军围攻数月,吕布意志消沉饮酒作乐,使军心涣散,《三国演义》说“吕布鞭挞侯成,宋宪先盗其画戟,便与魏续一齐动手,将吕布绳缠索绑,紧紧缚住”但其实作为吕布的老部将,侯成与宋宪等人,知吕布必败无疑,却不忍心加害,遂捆绑陈宫投降,吕布见大势已去,不忍士卒受苦,才命人将自己捆缚投降。

曹操之所以杀吕布,很大程度上在于,吕布已经过了鼎盛期, 吕布落魄之时称刘备为弟,说明其年龄真的有可能稍长刘备,而刘备是161年生人,吕布199年被诛杀,因此吕布接近40岁,在古代已经是身体机制衰退,与其留着具备野心的吕布,不如杀了他,收编其部将。

吕布为什么能站住诸侯脚(吕布既为一方诸侯)(5)

网载吕布

吕布既为一方诸侯,除去勇武,他的人格魅力也不可小觑

袁绍夺冀州而杀韩馥,公孙瓒占幽州而击刘虞,都是为了杜绝隐患,而吕布助张邈平定兖州,可谓倾尽全力,即便大权在握,也并未对张邈有任何的不轨,可见吕布的背叛行为,也实在逼不得已,董卓指定要丁原死,王允又必须除掉董卓,吕布只是采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

吕布从长安之乱带出来的亲兵中,张辽被誉为“曹魏五子良将之首”;高顺善于治军,麾下“陷阵营”屡立战功;成廉《三国志·武帝纪》赞其为骁将;归降的侯成,宋宪,魏续能与张辽并称,随吕布出生入死自然也绝非等闲之辈。

河内太守张杨,不仅帮吕布摆脱袁绍的追击,还在吕布被围困时出兵想要救援,却不幸被部将所杀;陈留太守张邈,将兖州牧的位置让给吕布,并协助吕布稳定兖州民心,险些令吕布占领中原;陈宫全心辅佐吕布,使曹操难以扩张,被俘后依然不肯屈服,随吕布共赴黄泉。

吕布其实为人很单纯,虽然狂傲,但任何场合都没发表过僭越言论,部将也都没有这方面的意图,只想不受拘束,为一方诸侯便心满意足,请求曹操加封徐州牧的虚名,面对声势浩大的曹军,吕布第一反应竟然是投降。

若有可能,吕布未尝不想归隐山林,但这种可能是不现实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吕布勇武天下闻名,慕名的诸侯不计其数,这些野心家若不能为其所用,又怎能留给他人效力?因此吕布只能够不停的战斗下去,与其依附他人,不若自己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引证文献:《后汉书》《三国志》《三国演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