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七大谜团深度解析(对汝窑六大错误理论的分析)(1)

张玉昌|文

宋代陶瓷艺术是我国陶瓷史上的第一个巅峰时代,创造了华夏二千年文明史上一个不可跨越的高度。出现了“五大名窑”、“八大窑系”。宋代不尚奢华,钟爱自然,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成就了宋瓷惊世之美,宋瓷之美,美在收敛、温厚、含蓄、朴素无华的风韵,深深吸引着世人。而作为五大名窑之魁的汝瓷,更是令世人痴迷追求。

由于历史的局限和原始资料的匮乏,原来一些对汝窑研究的传统理论明显有误,并且一直误传至今。

按照近年来汝窑考古的新发现,应于重新审视纠正,否则将会导致对汝窑的曲解和误判,笔者现对汝窑六大错误理论分析如下,与诸位专家学者共同商榷,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错误理论一: 北宋汝瓷存世只有67件半

汝窑七大谜团深度解析(对汝窑六大错误理论的分析)(2)

北宋 汝窑瓷器21件 台北故宫馆藏

早期文博界曾定论“北宋汝官窑瓷器存世67件半”;上海博物馆曾做过两次统计:1987年为65件,1991年更改为69件;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2009年统计为70件;北京故宫博物院,2015年统计为92件。(以上数据选自赵青云著《汝窑新论》,岭南美术出版社,2018年)

这些统计数量注明是全世界各大博物馆及收藏家己公开发表的,所以,是比较公正准确的。但反常的是这些数据却被少数掌握话语权的人,故意扭曲宣传为除此之外世上再无汝瓷真品。进而把未统计的民间汝瓷藏品全盘否定。

而真实情况是:民间不但有汝瓷,而且数量、品种和档次与现有92件馆藏品相比毫无逊色。就现有这92件馆藏而言,又有几件是从北宋传承下来或墓葬出土的?还是大多数都来自民间。

汝窑七大谜团深度解析(对汝窑六大错误理论的分析)(3)

北宋 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 台北故宫藏

中国著名汝窑专家赵青云先生在所著《汝窑新论》中论述:存世的汝官窑完整器绝对超过一百件,民间收藏家收藏有相当数量的汝官窑瓷器。

宝丰清凉寺汝窑址的发现线索,是由宝丰县陶瓷工艺厂技术科科长王留现先生,在1986年中国古陶瓷西安年会上,向到会专家提供两件在该窑址采集的,农民从窑址挖红薯窖出土的两件天青釉汝瓷洗而引发的,专家看后为之震惊,从而开始对宝丰清凉寺窑的调查和发掘。随即,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1987年第一次窑址发掘,就发现了窖藏的8件汝官窑完整器。

宝丰清凉寺汝官窑址总面积达110万平方米,主要烧造区基本都在当地百姓民居之下。几十年来村民动土就有可能会发现汝瓷而流入民间。所以,汝窑瓷器的民间收藏及存世量可想而知。

汝窑七大谜团深度解析(对汝窑六大错误理论的分析)(4)

北宋 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宝丰汝官窑遗址窑藏出土

1989年3月29日在相距宝丰清凉寺村西北5公里的蛮子营村,农民在起土时发现一窖藏汝瓷器坑,累计出土有笔洗、板沿洗、碗、盘、钵、盂、瓶等共47件。

汝窑七大谜团深度解析(对汝窑六大错误理论的分析)(5)

北宋 汝瓷天青釉瓷碗 宝丰县大营镇蛮子营村窖藏出土

无独有偶,位于鲁山的段店窑址情况与清凉寺窑址基本相同,主要烧造区基本位于当地百姓民居之下,而且面积比清凉寺更大。

被称为“钧之源、汝之母”的段店窑“创烧于隋唐、兴盛于宋金、衰落于元明。”不但烧造时间长,而且产品丰富,基本包括了北方所有窑口品种。几十年来由于村民盖新房、挖红薯窖、修路等原因,也出土了一些汝瓷和其它古瓷器而流入民间。

汝窑七大谜团深度解析(对汝窑六大错误理论的分析)(6)

鲁山段店瓷窑遗址保护碑

汝瓷早期始于河南鲁山段店窑

1990 年10-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孙新民先生领队,郭木森先生、陈彦堂先生等参加,首次对鲁山段店瓷窑址进行了科学的考古发掘,虽然发掘面积只有200平方米,但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收获。

对该窑址的分布情况有了初步了解。段店窑址主要分布在沙河的支流大浪河的西岸台地上,段店村直接叠压在窑址上。他们分别在段店村南、中、北部布方发掘,从出土遗物判断:段店村委会以南区域为唐代堆积;村委会以北的村庄区域为宋金时期堆积;村庄以北主要为元代烧造区。

汝窑七大谜团深度解析(对汝窑六大错误理论的分析)(7)

北宋 天青釉浅腹圈足洗 段店窑址出土

1990 年度的考古发掘虽然面积较小,还是在宋代地层中出土了20 余块汝瓷残片,经拼对后为1 件天青釉浅腹圈足洗,洗为满釉裹足支烧,圈足内遗有3 枚支烧痕。

客观上讲,此次只能算是一次试发掘。因段店窑址遗存多在村周围及村内民居之下,所以发掘工作比较困难。尽管此次发掘取得了很大收获,但因发掘面积过小,根本无法发现更多物证,也许失去了一次揭开段店窑历史真象时机,难免令人遗憾。

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基本建设、高速公路、高铁、南水北调、房地产开发等基建项目,动土量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地下挖出古墓群和窖藏不计其数。还有一些出土的文物,因各种客观情况,没有上报而流落在民间,所以说民间收藏家亦是文物抢救和保护的主力军。

2020年4月10日,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在“加快文博产业改革创新发展的建议”报告中明确指出:“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全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深埋地下的文物流落民间,初步估计民间可移动文物在10亿件左右,超出登记造册的已知文物二十倍以上。”

刘玉珠局长代表国家文物局公开承认“还有大量的文物被民间收藏, 它们也是我国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错误理论二: 汝瓷无大器

传统理论认为汝瓷无大器,汝不过尺(33公分)。但从宝丰清凉寺汝窑址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瓶、尊、炉、罐、套盒及瓜棱瓶尊,均超过30厘米;有的高达近40厘米,由此证明“汝窑无大器”为错误认识。

汝窑七大谜团深度解析(对汝窑六大错误理论的分析)(8)

北宋 汝窑天青釉梅瓶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错误理论三 : 汝瓷只有目前馆藏的几个品种

赵青云先生对汝瓷品种的多样性也有论述:“根据对汝窑址的考古调查与科学的考古发掘,还出土一定数量的雕塑艺术品,其造型包括人物俑、禽鸡动物俑、佛像及兽首人身十二生肖俑等,雕塑精美,造型生动,形象逼真,堪称艺术佳作。最近各地窑口也不断出现一些带纪年铭文题款的器物,文字内容包括纪年、诗词、堂号和窑主姓氏等”(选自赵青云先生论文“30年来汝窑考古的新发现与研究”)

汝窑七大谜团深度解析(对汝窑六大错误理论的分析)(9)

北宋 汝窑天青釉莲花式龙形香薰瓷炉标本 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出土

汝窑七大谜团深度解析(对汝窑六大错误理论的分析)(10)

北宋 素烧仿青铜器出戟瓶 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出土

错误理论四 : 汝窑只有宝丰清凉寺一个窑址

汝窑七大谜团深度解析(对汝窑六大错误理论的分析)(11)

汝窑七大谜团深度解析(对汝窑六大错误理论的分析)(12)

中国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博物馆

宝丰清凉寺窑址发掘后,文博界原以为对长期悬而未决的历史谜团可以彻底揭开,但经考古专业人员与92件馆藏汝瓷认真比对,深入研究后发现,有些馆藏品的器型、釉色、胎质、烧造温度等与清凉寺遗址出土实物还有较大的差异。

从客观上讲,这92件特征明显不同的汝瓷器,怎么可能会出自同一个窑址呢?为此,中国著名陶瓷大师耿宝昌先生重新提出:“汝瓷窑址不应就是已发现的宝丰、临汝两地,应该还有其它地方。”

北宋时期,汝州辖管郏县、龙兴县(今宝丰县)、鲁山县、伊阳(今汝阳县)、叶县、襄县等地。

据《中国美术史》记载,汝州四方烧造瓷器的古窑址很多,形成“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并有南北两大瓷区:一是以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区张公巷、文庙,大峪乡的东沟、陈家庄至黄窑到临汝镇的坡地;二是以北汝河南岸的严和店起,沿东南方向伸至罗圈、桃木沟和清凉寺、梁洼、直指段店,方圆300多公里,上千座窑炉,鼎盛时窑场达到了300多处。至今当地还流传有民谣:“清凉寺到段店,一天进万贯。”

笔者认为:汝窑应称为“汝窑系”较为准确。

窑址包括宋代汝州辖区内的鲁山段店窑、临汝窑、宝丰清凉寺窑、汝州文庙窑、汝州张公巷窑、汝州东沟窑等古窑址。而不能局限于清凉寺一个窑址,考古学上将窑址按传统命名法,窑以州名也正是如此。

从考古资料上看,汝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早期由鲁山段店窑创烧,中期以宝丰清凉寺窑为代表,晚期则以汝州文庙窑和张公巷窑为代表。而92件汝瓷以及民间汝瓷藏品,应该是上述汝窑系所包含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址、不同窑口的不同产品,所以才会各不相同,特征各异。

错误理论五 : 清凉寺汝窑是官窑

在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清凉寺窑经过多年的发掘,出土有宋代汝瓷的各种器型,但很少有大梅瓶、大盘、大盆、佛像等大型瓷器,除发现一个汝釉龙形盖残器和一个汝釉龙纹熏炉盖残片外,没有发现其它龙型瓷器。另外还发现一个素烧的出戟瓶残器外,没有发现有仿青铜器类的礼器瓷器。基本上没有发现带文字款的瓷器和瓷片。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古陶瓷研究专家秦大树先生在《清凉寺窑址发掘资料研读谈汝窑的管理体制》一文里写道:“通过对汝窑的发掘,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贡御的窑场的一些特点:贡御的窑场并非凭空建造,而是自身已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在工艺技术上已具备了相当实力。清凉寺窑从北宋初年就开始烧造瓷器,北宋前期就生产了珍珠地划花瓷、低温黄绿彩釉瓷(这类瓷多陈设品和供器)、精美的黑釉加彩瓷等当时的高档精品的瓷器,青瓷生产的水平也很高,因此,才被官府选作贡窑。”

2010年5月12 —13日在深圳召开的“第六届文博会中国汝窑研讨会”上,香港宋瓷雅集会社首席专家、执行理事潘彦伯先生,在其题为《汝窑研究新发现》的演讲中说:“北宋朝廷没有在汝州设置官窑,宝丰清凉寺窑不是汝官窑”。

更为重要的是,由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著名陶瓷专家孙新民先生,在担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期间、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宝丰清凉寺汝窑址的发现与研究》(批准号01AKG002)最终成果的专著《宝丰清凉寺汝窑》”(已于2008年9月由“大象出版社”出版发行)里,通过对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考古发掘的研究、分析,结合古文献的记载,已经否定了“汝官窑”、“官汝窑”的存在。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布的《宋代汝窑的发现与研究——“宝丰清凉寺汝窑址的发现与研究”成果简介》里,也明确写道:“关于汝窑的性质,有人认为是汝官窑,甚至提出‘北宋官窑’之说。该成果认为,通过对窑址出土瓷器与传世品的对比,可以确定宝丰清凉寺窑址就是汝窑址.

而且,宋至清人文献中均以汝窑名之,大家已经习惯认可,不必另起'汝官窑'或'官汝窑'之名.宋人文献:‘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这表明汝窑是贡窑性质,在‘供御拣退’后还可以出卖,显然不是‘宫中自置窑烧造’的‘北宋官窑’。

错误理论六 :汝窑创烧于宋徽宗时期,烧造时间只有二十多年

据说,专家们把汝窑的创烧时间认定为北宋晚期的主要依据是,历史上有宋徽宗“弃定用汝”的说法,而南宋叶寘在《坦斋笔衡》里又有这样的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烧青窑器。”于是专家们据此推断:下诏“弃定用汝”的人是宋徽宗,宋徽宗是北宋王朝倒数第二位皇帝,在他执政二十五年后禅位于长子赵恒,但钦宗赵恒在位仅一年零两个月,“靖康之变”时便被金人俘虏北去,大宋王朝被迫南迁。

更重要的是,叶寘的记载并非“遂命汝州烧青窑器”就戛然而止,后面紧接着写道:“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这一句话,正是揭示了宋徽宗“命汝州烧青窑器”的原因。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汝瓷专家赵青云先生,多次带队参加汝窑考古发掘工作,在其《汝窑概说》一书里明确指出:汝窑的创烧始于北宋早期,而不是北宋晚期;汝窑的烧造时间也绝非二十年,从创烧到发展、再到鼎盛、直至衰落,前后经历了大约342年。

推荐阅读

北宋白釉珍珠地划花瓷器鉴赏

南青北白—唐代瓷器赏析

绚丽斑斓—唐三彩鉴赏

汉代新发明—绿黄釉低温铅釉陶鉴赏

变化万千—绞胎瓷器鉴赏

大唐窑变—鲁山花瓷鉴赏

高古瓷是一座被政策封存的金矿

作者简介

张玉昌,《艺条》公众号创始人,资深艺术品投资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深圳文交所艺术顾问,豫记文化艺术院院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涉足收藏,亲历了中国收藏界和艺术品市场兴起发展的整个过程。在对高古陶瓷、古代石雕、翡翠玉石、名家字画、崖柏等收藏实战中,感悟至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