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南京出了一个相当重量级的规划,其中在人口规模那部分提到,规划至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300万人以内,2035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南京给自己定了人口规模目标的同时也定了个人口上限,1300万显然是南京未来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

南京未来还有希望吗(南京未来压力不小)(1)

一、规划与现实

南京2021年的常住人口数据为942万人,想要在13年左右的时间里将人口提升到1300万,缺口有358万,难度有多大?

我简单统计了一下2000-2021年南京常住人口的变化,2001-2021这二十年南京总共增长了314万人,2011年-2021年这10年,增长的数字是94万,不管是过去20年,还是过去10年,人口增长的数量都没有超过规划中的数字,显然根据以往的经验来说,难度还是不小的。

近几年,尤其是2015年之后,南京人口的增长开始明显放缓,不少年份的增长也就3-5万人的水平,能拿得出手的也就2021年,增长还算比较明显,人口增幅超过十万。

南京未来还有希望吗(南京未来压力不小)(2)

但时间往前推,我们发现2000至2011年这段时间南京的人口增长幅度较今天明显多很多,每年的增长都在两位数,二十几万的增长很常见。其中2011年南京一年就增加了47万人,这是现在不太敢想的成绩。

南京未来还有希望吗(南京未来压力不小)(3)

二、能否实现

未来13年增加358万人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从全国的角度来说,这项任务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过去10年,人口增量超过300万的城市就有8座,深圳光增量就达到了713万人,非常夸张,广州597万人,杭州也有323万人。这些城市能做到,南京理论上当然也能做到。

南京未来还有希望吗(南京未来压力不小)(4)

人口往某个城市聚集,无非是因为其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包括较高的薪酬水平、较好的教育水平、更强的医疗资源、便捷的交通以及更好的生活质量等等。南京这方面其实一直都是比较优秀的存在,尤其是交通以及教育层面。

三、教育与交通

作为最早实现区区通地铁的城市,南京整体的轨交便捷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保持着非常高的水平。不过区区通地铁在大幅度提升远郊交通效率的同时,也在另一层面增加了远郊的土地成本。使得远郊的房价在近几年明显增加了不少,这无疑提高了新南京人安家南京的门槛。除了区区通地铁,南京这些年还在做另一件事情,就是跨市跨省地铁,这当然是好事,尤其对于构建南京都市圈来说。但另一层面对于南京吸收人口却是不利的,当周边城市与南京实现地铁互通的时候,必然使得当地居民前往南京定居的意愿大大降低。

另外在教育层面,南京的高教资源异常发达,全国第三的实力已然是翘楚。南京甚至已经拥有6座大学城,包括浦口、仙林、江宁、溧水、高淳以及桥林。受此影响,南京高等教育人数比例也偏高,比如在主要城市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受教育人数的比例和人数均位列全国第二,这是相当出众的成绩。

南京未来还有希望吗(南京未来压力不小)(5)

但如果无法提供对应的足够多的高收入岗位,那么如此之多的学生实际上也会造成一些问题,要么是本地消化不了,致使人才外流,要么过度内卷,大学生待遇提不上去。这都是南京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提升南京就业的整体收入水平以及就业数量,既要吸引众多学子前来求学,更要留住毕业生在南京安家落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