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种练太极的通病(浅谈如何从练气入手练太极)(1)

1、练气也能练出太极功夫?是的,我以前就发过贴子,讲述气劲和骨劲其实是同一回事,但并不等同于有气感的人就一定能练出太极功夫,关键还要看有没有用对练法。

3、含胸拨背是意还是形?既不是意,也不是形,含胸拔背只跟呼吸有关,跟身形什么的根本没有关系。由着含胸拔背而能体会到气沉丹田;由着气沉丹田的积累而能体会到虚灵顶劲;由着含胸拔背虚灵顶劲气沉丹田等过程的不断提高,而能体会到功夫的不断积聚。含胸拔背虚灵顶劲气沉丹田的过程就是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

5、腹实心虚与含胸拨背是什么关系?基本上是一回事,当你在吸气里做到了虚心腹实,那么你虚心产生的胸不向前突出也可大量吸气的效果就是含胸,同时你的背部就会产生自然而然向上拨的感觉,这就是拨背。所以能含胸就能拨背。

7、虚灵顶劲与含胸拨背是什么关系?也是因果关系。人们对虚灵顶劲有多种理解。其实,所谓虚灵,就是虚而不实之意,它只能是一种感知感受,而不是任何的意想。气沉丹田气足,有时你就会感到头顶百会之上若有若无有丝丝气息存,气若游丝,因着感受而虚虚领受,并随之调整身形,以便上下贯通,就是顶劲。这就是虚灵顶劲。百会穴之上时不时的感到气若游丝就是虚灵顶劲,不是说要断气了,这只是一个现象,不是练法,不要专门去练虚灵顶劲,专门练是练不好的。

15种练太极的通病(浅谈如何从练气入手练太极)(2)

9、什么方法对含胸拨背的练习最有效?最有效的是静坐,所以静坐是太极基本功之一。很多人只知道静坐可以养气,但不知道静坐为什么能够养气,静坐养气,根源在于含胸拨背。静坐之法在于一念代百念,但是这个”非思念之”。而且盘拳时所谓的意,也不是意念的意也。不明此”与”,不论怎么练都是假大空。

11、静坐是怎么的坐法?静坐也定式,没有标准的姿式,盘坐和坐椅子上都可以。意守无对错,可以意守,也可以不意守。姿式和有无意守都不是关键,关键是注意含胸拨胸,以及气息的出入。

13、含胸拨背与呼吸频率有无关系?有,关系密切。如果你注意含胸拨背,呼吸频率自然就会下来。反之,呼吸频率下降,也能帮助含胸拨背的练习。如果呼吸频率能够达到五十营呼吸法的要求更好。

“五十营50个周期。营就是周,一营就是一周。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呼吸一个昼夜算下来是6.4秒,我们的呼吸一般情况下是15、呼吸频率与动作速度有关系吗?有,练太极时,要以呼吸频率来决定动作速度,太极练习有”五个字,稍有思想的人应该都能够看出这五个字跟动作连不上什么关系,实际指是呼吸的状态。一般来说,一呼一吸决定一个动作、一个开合。

17、运作配合呼吸练拳会产生什么现象?如果说含胸拨背方法正确,练拳时运作与呼吸又配合较好,时间长了以后,内气会越来越充足,产生气遍周身的现象。具体说来,就是体外体外,全身上下都感会到若有若无、气若游丝般的气机存在,意动则气动,气动则骨肉动,有时会产生不是用肌肉驱动身体的感觉。有些人则会时不时产生全身都不是实体,只是一团气在动的体验现象,这就是气遍周身不少滞。

15种练太极的通病(浅谈如何从练气入手练太极)(3)

19、运劲如抽丝与松沉有什么关系?松沉是练太极的要求和现象,是练的一种目的,但是不是练法,很多人练了几十年都还是僵成一团,少数人只半年至三年就已经大松大软。做到运劲如抽丝,实际就已经松沉了,没有松沉,早不可能产生运劲如抽丝的体悟的。只要通过练气,达到气遍周身,放弃用力的想法,意到则气到,则根本不用过多去注意什么,自然就松沉了。如果不练气,那么松沉就必须守住一个字,那个就”!怎么理解”,想象一下生大病的感觉吧。对的,就是那种根本没有任何力气去动,也不想去动的感觉,守住这个感觉,也能得松沉。

21、含胸拨背与节节松开有什么关系?节节松开,最重要的就是以命门为核心,命门以上一节节向上松开,命门以下一节节向下松沉,做到了含胸拨背,自然就能产生这种现象。随着内气的增加,四肢关节也会产生气垫现象,由气垫催生四肢关节节节松开。膝关节产生气垫的人,练拳时就不会有膝痛的现象。

23、太极预备式的作用是不是引出气感?是的,太极预备式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两手及十指伸直,然后放松。这绷紧后的放松就会产生手臂及十指微胀微麻感,这就是气感,在整过练拳的过程中都要保住这种气感。保持这种气感把手伸出去,挨着别人自已没感觉到用力,别人就已经站不稳,就是”那种惊人威人的基础,如果保持这种气感打人,只加一点力道,都比使劲用力打人更痛。

25、练内气与松有什么联系?对于什么是”?有许多人都不清楚,从练气入手,松其实很好理解,真正的松就是象面包一样膨胀的——也可以理解为象一只有足够韧性的气球,任你怎么打压,只要你一放手,它就会慢慢的恢复原状。但要记住的是,”不是脱开一样的松,如果你做到含胸拨背和运劲如抽丝,就会有深刻的认识。

27、是不是有所有的部位都必须松?也不一定,对胯的要求并不是松,而是用意念使它内缩,而这个内缩不是要做出来,但一定要想到。这个胯的内缩你能够做到了,提肛跟着做到了,这个胯的内缩实际上在太极练习任何的功法中都应该做到。

29、练拳的时候是不是只要舒服就行?不是,虽然有”的说法,但并不是指单纯求舒服,要出功夫,如果不是每次练拳都练到坐下就不想起来的这种程度,是很难出真功的。但是如果练了一段时间,反而有不舒适的感觉,那就说有练错的地方,就必须找出原因,否则有百害而无利,功夫或者劲法是一法通百法灵,练拳容易改拳,实际上指的是意气身在练拳时的体现,而不是架子。

15种练太极的通病(浅谈如何从练气入手练太极)(4)

31、松沉是不是太极入门的基本功?如果从练气入手,那么松沉就一不是入门的基本功,这一点一定要强调。由练气而入进入太极之门,那么入门之基就是呼吸,要求人的呼吸频率达到五十营呼吸法的要求。呼吸,古人称之为练气,尽管在你达到了五十营呼吸法的要求后基本就会把这种呼吸忘了,但这是在达到要求后的一种习惯,并不是真正的忘记了。所以,忘记呼吸是相对较高层次的境界,现在许多人一开始就强调忘记呼吸,自然呼吸,用较强境界来要求初学的人,殊不知一开始就这么做,无论是练功还是养生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实现运劲如抽丝了,实际也就松沉了,而运劲如抽丝又与呼吸缓慢有极大的关系。

34、练太极是不是要很长时间才能出功夫?不是,那是一种误解。练太极拳如果真正得法,三五个月绝对可以功夫上身,身体变好那是绝对的事情。所难者,在于后期之修炼。武功一道,本没有境界一说,因为山外青山楼外楼,更有高人在后头。如果一定要计较,首先要有一个参照的标准,比如以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36、含胸拨背吸气时是否需要收腹?不用,吸气时并非小腹略收,而是用意识将胯根内缩。此法亦可以用在练拳时。气向上提是由含胸拔背来完成的。呼气时就不要再注意内部气是如何走的,也不要注意吐气,意识放在下丹田(就是刚才被提上去的气)。脚底涌泉为后天之跟,气沉丹田而沉至脚底,才能根基扎实。

15种练太极的通病(浅谈如何从练气入手练太极)(5)

?身体重心的虚实跟双重是两回事。双重读作” “chong”,即重叠是也,指的是交手双方重叠用力,以致发生顶牛现象而陷于僵局,必然是力大者胜,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推手比赛基本上都是这种现象。所以”所以本是”,多误”, “唯接手先着力随即放松“人刚我柔谓之”,”就是克服双重之病的方法。

?有,除了缩胯的提法,大感确实还有坐胯一说,身体下坐时要想灵活,就只有把重心坐在股骨上才能做到。意识中的两胯内缩可以催生类似胯跟与股骨分离的状态,才能做到开胯圆档.现在大多数人都是把自身的重心落在跨跟上面,以致造成劲气不能下沉和身体运转失灵。劲气不能下沉,必然发劲不能松透39、练太极重点是不是在于练腰,古人说是练腰际的左右肾的抽动。锻炼这一部分,可以使人体上身的运动像门轴一样,从上到下一起转动,它的根子就在胯部。练习时要尽量使身体的重心下陷(不是整个人下陷)以求外在的”。身体内部在内气的引领下慢慢也会做到一动无有不动(需要呼吸配合),最后就形成了所谓的内外相合,从而真正达到全身的一动无有不动。

15种练太极的通病(浅谈如何从练气入手练太极)(6)

(骨质疏松造成的),这并不是练拳造成的。如果练法正确的话,肾气等五藏气血得到增强,骨及关节的病疼也会减轻甚至痊愈。另外太极拳的真正练法本来就是站着练的,随着功夫的提高,自己会慢慢往下,最后可以贴地而行。

42、深呼吸与内外气交融之间有什么联系?强调深呼吸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深呼吸能够使全身的毛孔全部打开,在毛孔打开的过程中慢慢体会毛孔打开后与天地之气的交融,就能够使你做到松和不沉,随着毛孔打开的程度越高,你的松和沉也就越强,这就是太极拳要求行拳慢的根本原因。

44、实腿架好还是虚腿架好?个人认为实腿架好,实腿转除了有连续进击的含义外最主要的其实还是为了满足桩架的要求,可以使根劲保持不变。而虚腿架由于不断变换重心所以就失去了连续进击的含义。如果想要快些出功夫,一般建议采用练气,站桩,行拳这样一个顺序。

“变转虚实须留意“刻刻留心在腰间“身形腰顶“腰“腰“腰46、太极拳练习是否有换力的过程?有,太极拳锻炼必然会有易筋易骨易髓这么几个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是改变过去各种不良习惯的过程。当你要想在功夫上取得进步,其实首先就要去掉几十年造成的习惯定势,而去掉这个定势的过程必然是反其道而行之的过程。习惯的是舒适,反过来行之必然就是不舒适,所以初练太极,不少有都有肌肉酸痛的过程,这种现象很正常。当然,到了一定的程度一定的时间以后,如果还有不舒适的情况,那就要考虑方法是否正确的问题了。

48、怎么才能判断是否练出劲来?太极拳的功夫以能否保持中定为标志。只要能够做到中定,就能够慢慢把所有的太极拳劲法劲别全部体悟出来。如果不能够保持中定,所有的一切都是空的。而保持中定的这些练法就是按照张三丰的太极拳论,杨澄甫的太极拳说十要、太极拳之练习谈上所说的方法去练,然后以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作为衡量功夫的标尺来判断自己功夫的高低。要想知道自己能不能发劲,你只要找一个功夫不如你的人去试一试,马上就能够知道,如果你不用什么大力就能够把对方轻松发出,就说明你已经有了一点”,如果你需要用大力才能把对方发出,那就说明你根本就没有太极拳的”。(本文完)

15种练太极的通病(浅谈如何从练气入手练太极)(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