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霞提起“中国”这个词,人们的内心总会产生一种厚重的历史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一直延续至今,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从古至今,国人都熟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深刻道理,把学习、研究历史当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基础现实中,历史犹如一位老师,既给国家民族提供成败兴亡的经验教训,又教会个人如何走好人生的道路无论什么时候,学好历史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为什么我们该读历史?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为什么我们该读历史(为什么要多读一点历史)

为什么我们该读历史

赵 霞

提起“中国”这个词,人们的内心总会产生一种厚重的历史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一直延续至今,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从古至今,国人都熟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深刻道理,把学习、研究历史当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基础。现实中,历史犹如一位老师,既给国家民族提供成败兴亡的经验教训,又教会个人如何走好人生的道路。无论什么时候,学好历史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近日在山东考察时,专程来到甲午海战故地刘公岛,来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蓬莱市,冒雨登临蓬莱阁。他语重心长地说:“我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画卷。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实践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要不断兴旺发达,就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思想和方法。回顾党的历史,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这是我们党90多年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提倡领导干部多读一点历史,意在通过学习历史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阔眼界和胸襟,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从而促进领导工作水平的提升。

清人龚自珍有一句名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意思是说,要掌握社会发展的“大道”,必须首先研究蕴含着“大道”的历史。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大道”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治国安邦之道。以治国安邦为己任,从政为官者理应学习、研究历代从政者的经验教训,以资借鉴。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求学期间就认为,“读史,是智慧的事”。在中国革命迅速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在望的时候,他高度评价《甲申三百年祭》,目的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历来重视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常用历史教育启迪广大领导干部,深刻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为领导干部运用历史眼光看问题提供了重要遵循。

观成败、鉴是非、知兴替、明规律,历史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和精神“宝藏”。对领导干部而言,读史可以提高思想认识,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和分析问题,从而准确把握历史定位、理性看待当下、科学谋划未来。通过学习和吸取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宝贵思想财富以及革命历史传统,领导干部能够获得充足的精神营养,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涵养浩然正气、培养优秀品格,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通过学习借鉴中外历史中有关治国理政的经验,领导干部既可以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辙,还可以把一些被历史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运用于当下的实践,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学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不能读死书,而要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知古鉴今、古为今用,这样才能在认识和处理现实问题中发挥历史知识应有的积极作用。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新时代,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自觉按历史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办事,才能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新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