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是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但是很多人对它的作用存在误解。在内蒙古的托克托地区,曾经出土了一件大型日晷,被誉为我国最早的日晷。后来,专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它竟然有个特殊功能,究竟是什么样的功能呢?如果您也想知道答案,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

古代用来测量时间的仪器日晷(国内最早的汉代日晷在托克托县找到)(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夏季,内蒙古托克托地区的牧民次仁,赶着一群羊到山坡上放牧。中午时分,突然下起了一场暴雨,把次仁也淋成了落汤鸡,就在他往家走的时候,发现暴雨冲开了一片草皮,漏出来一块白色的方形石板,次仁出于好奇就将它带回了家。

古代用来测量时间的仪器日晷(国内最早的汉代日晷在托克托县找到)(2)

石板上刻有密集的线条和文字,但可惜次仁都不认识,几天之后,他就将石板送到集市上给卖掉了。后来,这件石板又几经转手,被一位收藏家买到了手里,他经过仔细的研究,确定这是一件难得的日晷,而且还找到了它的主人,即清末大臣托忒克·端方,也是一位有名的金石学家。后来经过了解,原来这件日晷是端方曾经遗失的一件收藏,结果在内蒙古被发现了。

古代用来测量时间的仪器日晷(国内最早的汉代日晷在托克托县找到)(3)

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件日晷捐给了国家博物馆,专家们将其命名为托克托日晷,并根据上面的汉篆确定它为汉代文物,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算得上是我国最早的日晷。专家们经过测量,日晷边长约27.4厘米,厚约3.5厘米,表面平整光洁,摸起来如玉石般温润,可见汉代工匠进行了反复地打磨。在日晷中间,有个直径约1厘米的小孔,辐射出69根均等直线,若将未画线的地方补充完整就刚100直线,将整个圆均分。另外,在晷面上还有TLV纹。

古代用来测量时间的仪器日晷(国内最早的汉代日晷在托克托县找到)(4)

专家们经过研究,发现这件日晷少了两样东西,即正表和游仪。正表就是插在日晷中间孔的石棒,估计有十几厘米长。游仪是插在日晷线条辐射到末端小孔的石棒,估计长度也应该在十几厘米,但要比正表细不少,因为外侧圆孔的直径小。后来,专家们用木棒仿制了一根正表和若干根游仪,通过不断实践和摸索,掌握了日晷的使用方式,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

古代用来测量时间的仪器日晷(国内最早的汉代日晷在托克托县找到)(5)

众所周知,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工具,但您知道它是如何计时的吗?或许有的读者认为,就是先将它放在太阳底下,然后插上正表根据影子确定时间,其实不然,这是后来的一种使用方式,而且还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在阴天和晚上就无法使用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聪明的古人还发明了另外一样计时工具——漏壶,通过滴水的方式,带动时间刻度尺起浮,来确定时间。

如果您仔细思考,会发现虽然漏壶不受太阳的限制,但它本身也有一个弊端,因为漏壶底部滴水孔受到水的压力大小,会随着水位的降低而逐渐减小,所以滴水就会变得越来越慢。为此,古人就将日晷和漏壶结合在一起,利用日晷来校对漏壶的时间,让掌漏的人能精确控制漏壶的水流速度,以及更换时间刻度尺的日期,从而达到减小误差提高时间精度的目的。

古代用来测量时间的仪器日晷(国内最早的汉代日晷在托克托县找到)(6)

看到这里,或许您已经明白了日晷的作用,漏壶才是计时器,而日晷是漏壶的矫正器。正所谓“乃定东西,主晷仪,下刻漏”(《汉书·制汉历》),所表达的就是这样一个意思。通过文物,我们了解到古人的生活,也体会到了他们无穷的智慧,希望专家们能出土更多的文物,让我们对历史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