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这样的话题:是不是大部分女性到了 40 岁,活着特别没意思?,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龄有哪些需求?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龄有哪些需求(是不是大部分女性到了)

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龄有哪些需求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这样的话题:是不是大部分女性到了 40 岁,活着特别没意思?

特别喜欢的一个回答来自一名复旦大学的历史学硕士,她自认非常平庸,有轻度社恐,超级佛系,奉行极简主义,热爱心理学,文学,想45岁提前退休,等孩子上了大学,就卖了上海房子回老家。

40岁的女性,没有全然付出、没有自我牺牲,也坦言因为孩子在教育上的无作为而选择躺平。有得有失,自是有成有败,比如出于结婚和孩子上学的刚需,在2010和2016买房和换房,房子默默升值到1800万;由于夫妻二人的理想主义,放弃了高薪工作,收入反而越来越低。

虽也调侃自己为失败者,但能不被环境影响和裹挟,活出自己的辨识度,是多么难能可贵。我可以如此形容她为:内心丰盈,灵魂有趣,从容淡定。

其实,这种状态也是我自己在40岁后所追求的,也因此对她的文字非常有共鸣。

认同她所说的“结果躺平,过程心流”的人生策略——对结果完全躺平心态,不追求任何升职加薪,不在意任何外部评价,只遵循内在评价机制来工作;对工作的唯一目标就是追求过程中的心流体验,享受每天制定任务和行动计划,拆解目标、专注达成阶段性目标,在不断学习中享受成长的快乐。

正如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Tyler VanderWeele教授说的,内卷与躺平之间,人类还有一种蓬勃生长(flourishing)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体现为5个维度,分别是:

1. 快乐感和满意度,也就是指向自我满意度的快乐;

2. 健康: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3. 人生的意义和目标:一个人要找到自己相信的、明确的意义和目标;

4. 品格与道德:有点类似亚里士多德讲过的正义感、勇气、智慧、节制等美德;

5. 亲密关系:亲密关系的内涵不光有爱情,还包括家人、朋友和社群的关系。

意思是,除了金钱以外,我们还可以有以上这5个人生目标值得追求,但当我们真正投入生活、作出选择的时候,往往还是将金钱当作了目标,这些更重要的价值,反而成了换取金钱的条件,或工具。

所以当这名历史学硕士不以升职加薪为目标,而是以内心自洽为追求,她才能在40岁的年纪,通过不断反思,从而建立起“自我认可”的标准,并坚守自己的选择。

所以,到了40岁,活着特没意思?我觉得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很多人到了40岁,才突然发现自己以往的行为都毫无意义,彻底厌倦了某些人和事,另一种是,40岁正处在“父母将老子女待抚”的不惑之年,也是责任最重的阶段,因此心情经常变得焦虑和沉重。

厌倦和焦虑确实是我目前会经常出现的状态,因为不惑二字,谈何容易。我努力学会去承担一些年轻时付出的代价,努力承受认知所带来的痛苦,努力在做判断时不会再非黑即白,承认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存在即合理,坦然面对。

所以我的40岁,并没有觉得没意思,而是觉得学无止境,知无止境,尽管内心还是会有诸多疑惑,还是会受情绪干扰,但已经深深地感觉到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