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第5章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相党乎!

原思:子姓原氏,名宪,字子思,春秋末年宋国商丘人,孔子的学生。

原宪出身于宋国一个贫寒之家,比孔子小36岁,年幼时就拜孔子为师。孔子在鲁国任司寇一职时,原宪曾做过孔子的家宰。

据《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记载:“孔子卒后,原宪退隐,居于卫。”

论语中值得为师的人物(论语史鉴预言家)(1)

孔子死后,原宪居住在卫国一个小巷内,住房很狭窄,屋内潮湿长草,茅草盖的屋顶,蓬蒿编织的门,以桑树为门枢,破瓮做的窗,上漏下湿,粗茶淡饭,生活极为清苦。人称“瓮牖桑枢”。

然而,原宪却不以为然,整天端坐里面,兴致勃勃地弹琴歌唱。个性正直狷介,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后人称“原宪甘贫”。

据《庄子》记载:原宪的同窗好友子贡,做了卫国的上大夫后,穿着轻裘,衣着华丽,坐着驷马高车,前护后拥,浩浩荡荡地来看望原宪。因陋巷狭窄高车无法通过,只好下车步行。

原宪衣冠不整,就出来和子贡见面。子贡就关心地问他:“啊呀!你是不是生病了?”原宪回答:“无财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我没有病,只不过穷而已。”

子贡见他如此安贫乐道,不慕名利,自己感觉很惭愧地走了。原宪站在门口,徐步曳杖朗诵着歌颂其祖先的诗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

后来原宪成为贫士的代名词,如晚唐诗人于濆(pen,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的《富农诗》: “西邻有原宪,蓬蒿绕环堵。”

论语中值得为师的人物(论语史鉴预言家)(2)

为之宰:做孔子的家宰。孔子做过鲁国大夫,任司寇并代理国相。

粟:粟不同于栗,粟是起源于中国或东亚的古老作物,栽培历史悠久,是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主要的栽培作物。

黄河流域史前考古发掘的粮食作物以粟为多。直到唐代以前,粟一直是中国北方民众的主食之一,通称“谷子”或“小米”。

至秦汉时期,粟是种植最多的谷物,唐宋时期也在中国南方提倡种粟。直到宋末,稻、小麦逐渐发展,粟才退居二线。

粟不同于黍,黍俗称黄米,属于“黍属”,而粟属于“狗尾草属”。《诗经·魏风·硕鼠》有诗云:“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论语中值得为师的人物(论语史鉴预言家)(3)

毋:象形兼会意字,女之分化字。从女,中间加一横笔为分化符号,女亦声。女、母、毋均一字之分化。战国时始分化出“毋”字。

《说文》:“毋,止之也。其字从女,内有一画,象奸之形禁止之”,毋的原义就是“勿奸”,后延伸指“莫”、“不要”等意。如《诗·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

论语中值得为师的人物(论语史鉴预言家)(4)

全文理解为:

原宪做了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九百斛谷米作报酬,原宪辞谢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可以给你的邻里乡亲啊!”

本文的画面感非常强,弟子出于对师傅的崇拜和感恩,不愿意接受师傅给的报酬,师傅却认为,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坚持要给,并说“你如果不想要,可以送给邻里乡亲。”

孔子的这句话堵住了原宪的退路,原宪没有理由推辞了。体现出了孔子的语言技巧和仁慈之心。

孔子一贯主张人要有“仁义”,要“见义勇为”,但他反对“济富”的谄媚行为,他曾痛批冉求的这种行为。

冉求也做过孔子家宰,但是冉求却主动求粟给富裕的公西华,而且还背着孔子多给了公西华,孔子对此事非常不满。

冉求后来还帮季氏敛财,孔子大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由此可见,原宪和冉求的境界,差距不是一点点。

论语中值得为师的人物(论语史鉴预言家)(5)

预言家、铁冠道人张中

由于《论语》真实地记载了孔子和弟子们之间的言谈、事迹,所以我们能十分清晰、真实地感受到孔子和弟子们之间的真挚感情。

除了孔子师徒,历史上,还有很多感人的师徒故事,但多少都有点虚幻、神秘、不真实,毕竟有很多后人加工的成分。

比如刘伯温的师傅张中,他来无影,去无踪,料事如神,能预测未来,感觉就像是神仙,不是人类。

张中,出生于1294年,什么时候去世的?没人知道。为江西行中书省抚州路临川县(今抚州市临川区)人,名中,一作白中,字景华,又字景和,字涵素,道号虚灵子、玄真、隆德僧人。

论语中值得为师的人物(论语史鉴预言家)(6)

在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中,曾提到了张中,张无忌所在的明教,最大的是教主,其次是光明左使和光明右使,再次是四大护教法王,然后便是五散人。铁冠道人张中,便是五散人之一。

张中多次应举不第,遂放情山水,遇异人,学得太乙神数,能观云望气,预言祸福,谈福祸于咫尺之间,十分灵验。

张中因平素好戴铁冠,人称“铁冠子”或“铁冠道人”,道敎铁冠派奉张中为创派开山初祖。著有《透天玄机》,以二元推算一万五千年,二百七十劫数。

据说张中隐居华山时,刘伯温前往拜师,他传给刘伯温的是“天文地理、奇门遁甲、阴阳顺逆、星斗分野,并推测中华外夷一切吉凶及一万五千年三元劫数”。

刘伯温将后者纪录下来,名之为《铁冠数》,又名之为《透天机》。也即是说,此实乃以一万五千年为一单元的预言。当然,我们只能将之看成为历史的趋势,而不是个别事件的预言。

论语中值得为师的人物(论语史鉴预言家)(7)

《透天机》记录了张中和刘伯温之间的对话,开篇便是伯温跪立告曰:“弟子好学,忽迷心窍,不知吉凶。愿释为师,祈指妙理玄机,与人推算得失。”

僧人曰:“尔乃文曲降世,辅佐紫微。吾指明实理,慎之切勿汇漏。”学成之后的刘伯温果然能神机妙算,并辅助朱元璋统一了天下。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欲取天下,驻军滁阳。在开国名将邓愈(今安徽省泗县人)的引荐下,召张中晋见。张中对太祖说:“如今天下大乱,若非命世之主,不易平定。依我看来,你可以大有作为。”

太祖问其缘故。张中回答说:“明公龙瞳凤目,相貌非常,贵不可言。待至神采焕发,则如风扫云,登基称帝。”明太祖甚欣赏其贤,留为营中任事。于每出征,张中都能观察气色应事。

论语中值得为师的人物(论语史鉴预言家)(8)

鄱阳湖大战中,陈友谅中箭身亡,两军皆不知情。张中望云气察知此事,即奏上太祖曰:“陈友谅既中箭作故,而帝能书一封祭文,寄于陈友谅军营,朗诵其死因,使敌军士气动摇,我军则可一举获胜。”朱元璋如话寄书,陈友谅军队遂即崩溃。

开国名将徐达还在做将军的时候,张中便说他两颊鲜红,目光如火,定必官至极品,可惜只得中寿,享年不永。

后来徐达果然官至魏国公,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赐谥“武宁”,富贵至极,但终年只得五十四岁。

凉国公蓝玉曾载酒去访张中,张中便服出迎。蓝玉很不高兴,讥笑地说:“我这里有一个上联:脚穿芒履迎宾,足下无礼。请你对个下联。”

张中随即指着蓝玉手上的椰杯说:“手执椰瓢作盏,尊前不忠!”后来蓝玉以谋反罪被诛,证实了张中说他“不忠”的预言。

论语中值得为师的人物(论语史鉴预言家)(9)

张中在京城中住了多年,后又无端投水而逝。皇帝下令寻他尸体,却遍寻不获。第二年潼关守卫上奏说,某月某日,看到铁冠道人策杖出关。一查对日期,正是张中投水那天。

据传张中还成功预言了建文殉国和明朝整个历史命运。

建文帝时期,有人复见张中于金陵,张中作歌曰:“莫逐燕,逐燕自高飞,高飞入帝畿。”其中的“燕”就是燕王朱棣,后来建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准备削藩,燕王朱棣这才起兵造反的,这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张中的预言再一次得到了应验。

张中功成身退后,不知所终。成祖朱棣登位后,思念张中功绩,具椁招魂,葬于凤阳,敕封为张太师。

论语中值得为师的人物(论语史鉴预言家)(10)

除了《透天玄机》,张中还著有《玉景秘旨》、《皇极体要论》、《元元真书》等著作。

张中为人狷介寡合,其事迹见诸《明史·张中传》、《江宁府志》、《江西通志》、《英烈传》、《铁冠图》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