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太极宗师VS现代搏击30秒被KO的视频疯传,有人发出疑问,传统武术真是不堪一击吗?每一门武术都有它的优势和缺点,有的重防守,有的重攻击,有的仅为强身。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武侠宗师辈出。这里,国历君暂不点评太极,先介绍一个大家比较熟知的一套拳法和一位特别低调的一代宗师——咏春拳和叶问。

叶问真实的咏春拳(咏春拳是女人拳)(1)

咏春拳是女人拳?

关于咏春拳的起源,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以少林五枚师太的徒弟严咏春的名字命名的。清朝康熙年间,一些反清人士聚在福建南少林寺。清廷派兵围剿并火烧南少林,众僧死伤惨重,“少林五老”中身怀绝技的五枚师太藏匿到四川、云南交界处的大凉山下。南少林寺的俗家弟子严氏也逃亡在此。严氏有个女儿名叫严咏春,因生得靓丽,遭到当地恶霸逼婚。五枚师太为援救严咏春,将其带到山里,教授拳术。三年后,严咏春下山,将恶霸打得落花流水,登时名声大噪。严咏春问五枚师太该拳叫什么名字时,五枚说,这个拳没有名字的,就用你的名来称呼吧。咏春拳从此得名。正因为咏春拳的创始人都是女子,因此动作明显带有女性的扭捏,基本集中在中路。其基础马步更是与其他拳术都不一样,是两腿内夹的动作。

《叶问》剧照

师父念念不忘的弟子

佛山历来武风尤盛,南派成名的武术大师如黄飞鸿、张鸿胜、梁赞、冯小清等,都出自佛山。

清末民初间,佛山有一叶姓大富之家,单是位于佛山福贤路的家宅“桑园”,就已经占了半边街位,其富由此可想而知。

1893年10月10日,叶家又添了一位小少爷,取名“继问”,即后来的咏春拳宗师叶问。叶家家教严格,从小就让叶问接受严谨的儒家教育。可是,这位小少爷却偏好三件事——玩枪、玩雀、玩功夫!

当时叶家的祠堂租给咏春拳传人、外号“找钱华”的陈华顺作武馆。6岁那年,叶问看到陈华顺教授咏春拳,就非要学拳。叶问的母亲考虑到叶问年纪小,身体也不强壮,学点功夫总会对身体有好处,于是就同意叶问拜师学艺。

叶问年纪虽小,却哄得他那七十多岁高龄的师傅对他疼爱有加。当年陈华顺的儿子偷了他的药书和武术书,当了六十两银子。陈华顺把书赎出来时,干脆送给了叶问。陈华顺一生教了36年拳技,先后收了16名弟子。想不到就是这名年纪轻轻的关门弟子,竟成了他日后的承继者!

叶问投师习艺不过三年多,陈华顺便与世长辞,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这位年幼的弟子,再三叮嘱二弟子吴促素照顾他。

叶问真实的咏春拳(咏春拳是女人拳)(2)

叶问和李小龙切磋武功

香港奇遇,再得师叔真传

1908年,叶问得其姻亲庞伟庭资助,到香港求学,就读于赤柱圣士提反书院。

当时正值清末,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在学校里,英美学生经常欺负中国学生。叶问个子矮小,相貌清秀,更成了他们欺负的对象。谁知叶问奋起反击,将外国学生打得抱头鼠窜。后来,又有外校一些学过拳击格斗的外国学生过来挑战,都被叶问打得一败涂地。渐渐地,叶问的功夫便名声在外了。

有一天,一位姓冯的佛山籍男生,也是“南北行”的少东家,说家里有一位世伯,听说叶问会打咏春拳,而且从佛山来,便邀请叶问到南北行见个面。

两人见面,世伯要跟叶问黐(chī)手(咏春拳最常用的训练方式)。身为“咏春三雄”的叶问,出道之后罕逢敌手,二话不说,脱了长衫往茶几上一放,便与对方黐起手来。一搭手,叶问心里陡然一惊,他想起师父生前说过:如果遇上硬梆梆的对手,不用怕,那人功力有限;但如果遇上双手像烂毛巾般搭着不放的对手,便要小心了。

叶问此时正遇到了第二种对手,他在那世伯手里根本没有办法进攻,他使出的“绝招”刚一经接触,便给人家轻轻带过,他却连对方手脚怎样动作也看不清楚。对方却也无意伤他。叶问烦躁至极猛然出击,结果刹那间被世伯施以一招“漏手抱琶”打倒在地。

叶问真实的咏春拳(咏春拳是女人拳)(3)

叶问与众弟子合影

年轻气盛的叶问,败倒之后甚觉难堪,拎起长衫一语不发地走了。三天后,世伯再约叶问见面,说:其实你已相当不错,是否想学得更好一点?叶问答:我来香港是读书的,没有钱??世伯说,我教你咏春拳不收学费,你学成后回到佛山应是无人能敌,到时你只要告诉别人,教你的人是梁碧就行了。

原来,此人正是咏春拳集大成者梁赞的二公子梁碧。梁赞有两个儿子,长子梁春,次子梁碧。兄弟二人分别学到梁赞的绝技,梁春学了中医,梁碧学了功夫。梁赞死后,其经营的药材铺“赞生堂”顺理成章交给了梁春,经济大权也落到了梁春手里。学功夫没收入,梁碧只好向哥哥要钱。要得多了,兄弟间的关系开始恶化。

梁赞去世后,他的徒弟陈华顺大概不知道梁碧也学了咏春拳,就对外人说,只有自己才是梁赞功夫的传人。为此,梁碧更为郁郁,遂离开佛山,出走香港,栖身于朋友冯某在香港文咸东街开的南北行。南北行经营中国大陆和南洋之间的贸易,里面有很多客房,可以免费吃住。

就这样,初来香港的叶问机缘巧合地与师叔梁碧相识,从此开始一边读书,一边跟他学习咏春拳,一直到叶问1913年离开香港。

叶问真实的咏春拳(咏春拳是女人拳)(4)

《叶问》剧照

为谋生计,开武馆惹非议

抗日战争期间,整个佛山地区的工商业全部被日本人控制和侵占。叶家的生活陷入困顿,常常三餐不继。叶问的功夫被日本宪兵队闻悉,找他去担任宪兵队的武术教练,但叶问断然拒绝。他说:“一个人的民族气节比什么都重要,在这个问题上绝对不能含糊!”

抗日战争胜利后,叶问因身怀绝技,应邀进入县政府刑事单位任职,担负追捕盗贼劫匪等工作。他曾亲手侦破佛山沙坊之劫案,并在升平路升平戏院内亲擒劫匪,颇得上级赏识。以后,叶问又担任过广州市南区巡逻队长等职务。一天,叶问带领部下在闹市跟踪一名刑事案惯犯,同事突发奇想,问叶问是否可以徒手捉住惯犯。叶问将手枪和手铐交给同事,悄悄走过去,三下五除二就将惯犯牢牢捉拿住。这一事迹顿时又在佛山传遍了。

1949年,叶问来到香港。为了解决当时的生活问题,叶问接受了饭店工会理事长梁相的安排,在九龙的饭店公会公开传授咏春拳。渐渐地,由于求学者众多,叶问再三扩大场地,还分出晚间若干时段,到多家武馆执教。正是从叶问到港广收门徒开始,咏春拳得以开枝散叶。

叶问平时不大喜欢说话,连他自己也承认,“口才不大好”,若要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讲几句,他便会感到“口干舌燥”。他为人含蓄,性格高傲,生前授拳多以意会,甚少言传,一度被人讽刺“误人子弟”,并说他有“四不教”:无钱的不教,因为学不起;钱少的不教,因为他希望多敛一点钱财;聪明的不教,因为怕他学得太快了;愚笨的不教,因为反正也好不到哪里去。

事实上,说叶问故意歪曲了一些招式以愚他的弟子们似乎有点过分。但出身于书香世代大富之家的叶问,由于其极端高傲的性格使然,试问又何来耐心去对他眼中认为“平凡”的弟子们详加教导?再加上他那种旧派儒者的极度含蓄作风,就形成了即使眼见弟子错误百出也懒得理会的心态。直到叶问去世前后,门下黄淳梁、李小龙、梁挺等十大弟子相继声名远震,才一洗冤名。

叶问真实的咏春拳(咏春拳是女人拳)(5)

扬名世界,终成一代宗师

叶问宗师晚年,除了练武之外,最喜欢和三五弟子或好友在茶楼饮茶。偶尔会打几圈麻将。仲夏之时,他最喜欢看斗蟋蟀。有时还和他的同乡、蛇形刁手梁家芳一起去看斗狗。

1972年12月,叶问在香港病逝,享年79岁。咏春门人一致推崇他为咏春派一代宗师。

叶问生前最大的心愿便是成立一个联会,发扬咏春拳。他去世后,他的众多弟子,还有他的儿子叶准、叶正致力于向海外推广咏春拳术,将拳馆开到了世界各地。如今,咏春拳虽然未被列入国家标准套路,却以全球200多万练习者,稳居中国武术第二大拳种(第一是太极拳)。

回首一代宗师叶问的一生,他身怀绝技,却性格迥异,从不恃武好胜。他的淡泊名利成就了他,使他远离江湖恩怨,得以以79岁的高龄寿终;也使得他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钻研武功以及传授武术中去,进一步把咏春拳发扬光大;叶问的低调处事,更使他赢得了武林同仁的敬仰和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