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孟子不以什么规矩不能成方圆?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孟子不以什么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您不帮助别人)

孟子不以什么规矩不能成方圆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陈昌文解读:邹国与鲁国打仗,但是怪事发生了。发生了什么怪事呢?邹国穆公问孟子,我们跟鲁国打仗,我们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个人,而老百姓呢?一个也没死,什么情况才会老百姓一个也不死,只死当官的?答案很简单,就是老百姓不积极,不参与,袖手旁观,您打您的,我休息我的,我躲我的。于是,死的都是当官的。这可把邹穆公给气坏了。所以,邹穆公说,我想杀了他们,但是好像找不到理由,杀谁呢?不知道杀谁,总不可能都杀了这些老百姓吧,找不到杀谁的理由,也找不到全部杀掉的理由,就是很生气,但是,不杀,好像也不妥当,因为这相当于默认这种行为是合理的,眼看自己的上司被敌人杀了,自己袖手旁观也是合理的。于是邹穆公卡壳了,问孟子,您说咋办吧?这种情况,在我们经营企业的时候,也常见,就是老板说要干啥,下面的人不出力,或者出点声音,也不出力,您的事情是您的,下面的人才不关心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其实是一个交换的原因,大家不愿意出力,不愿意为您工作,是因为您平常也没为大家工作。您的价值太小,没有照顾到大家,故而,大家也不愿意照顾您了。有您没您都一样,您死了,活着都一样,我为什么要帮您呢?所以,真正想动员别人,就要平常对人有恩惠,有价值,不仅仅过去有恩惠,有价值,未来也有有恩惠有价值。所以,真正的上司,老板,都是时时刻刻想尽办法释放价值,帮助自己的跟随者,这样,等您需要帮助的时候,才自然有人帮助您。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陈昌文解读:孟子说,遇到灾荒之年,您的老百姓,年老体弱的人居然被弃尸在山沟里,怎么死的?就是饿死的啊。而那些年轻力壮的人在干什么呢?在逃荒,往其他国家逃荒,这样的逃荒者,近乎千人。而这时候,作为国君的您,粮仓里有余粮,府库里有余钱,当官的人呢,不把这种情况告诉您,不开仓放粮给老百姓,也不给老百姓钱财,活活让老百姓给饿死了或者逃荒了。这算什么?算是上面的人怠慢,下面的人残害老百姓啊。国君与当官的,都是不仁且暴慢的人,残害老百姓,虐待老百姓。这样的政策,您居然希望老百姓为当官的卖命?曾子说,要警醒啊,要警醒啊,您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您啊。当官的如此不管老百姓的死活,这老百姓在战场上,不过是用同样的态度对付当官的罢了。要想让老百姓为其长官效命,很简单,国君施行仁政就行了。老百姓自然会为长官赴汤蹈火,不会再袖手旁观了。这一段话的意思很简单,您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您,您都不管别人的死活,凭什么让别人管您死活呢?所以失败的人,是您自己造成了失败,没人支持您了,您自己要反思,而不是索取,要求别人,这只能让别人越来越讨厌您,远离您。要学会对别人好,施恩给大众,大众才会支持您,所以真正高明的领导者,是不断地施恩于自己的老百姓的。老百姓自然会为您效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