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阅读一本书:读一本书容易懂一本书很难(1)

阅读,是陪伴我们一生的修行。

有的人每天烦琐事务缠身仍可以几天读完一本书,有的人有大把时间刷手机却抽不出一本书的时间。

有的人“扫”完一本书就能准确获取有用信息,有的人“啃”完一本书还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有的人读完一本书之后可以收获精神上的满足,有的人读完一本书之后觉得毫无用处、浪费时间。

归根到底,如果缺乏阅读技巧,或者只会像读教材一样读书,不但云里雾里,而且很容易失去阅读兴趣。

本期书单关键词:【阅读能力书单】,帮助我们实现终身阅读,阅读自由。

01《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快速阅读一本书:读一本书容易懂一本书很难(2)

这是一本为阅读的人,或是想要成为阅读的人而写的书。

如果更具体一点,这本书是为那些想通过读书提升自我的人而写。

读书,每个人一生中都要做的事情。

但是,正如“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一样,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如何阅读一本书。

所以,自古至今,有很多人总结出了很多阅读方法,供我们学习借鉴。

在古代,诸葛亮“观其大略”、陶渊明“不求甚解”、韩愈“提要钩玄”、朱熹“熟读精思”苏轼“八面受敌”等,都是有效的阅读方法。

然而,这些读书方法多为个人经验,不成体系且无法普及。

美国教育家莫提默·艾德勒在其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系统介绍了各层次、各类书籍的阅读方法,如“杠杆阅读术”“拆书阅读法”“速读法”等等。

比如,阅读之前对书籍进行分类,书籍不同,阅读的技巧和需要倾注的精力自然不同。

比如,用最简单句子介绍一本书,才会更加深刻且准确地理解书的内容。

相信打开这本书,一定会找到属于你的阅读顿悟时刻。

02《阅读的方法》

如何快速阅读一本书:读一本书容易懂一本书很难(3)

培根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

一本书出现在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

我们要想准确找到那套骨架,必须拥有庖丁解牛的技能。

但是,对于不同的书,需要的阅读技巧和要求是不同的。

罗胖的《阅读的方法》,则是展示了很多让我们爱上阅读、轻松阅读、海量阅读的方法,而且不累。

比如,不要从头到尾逐字阅读,随手翻开任何一页都可以作为开始,也可以在任何一页结束。

比如,不要把这本书收回到书架上,而要让它保持“随时可读”的状态。

对于读书,就是要自己喜欢、自己高兴。

一个段落不喜欢,就跳过去;一本书不喜欢,就换一本。

就像一个闯进游乐场的孩子,奔跑撒欢,遇到喜爱的,就玩个不亦乐乎,单纯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03《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如何快速阅读一本书:读一本书容易懂一本书很难(4)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这三重境界,一定程度上也相当于阅读的几个层次。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也就是刚刚开始找到阅读的情趣。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一境界体现了深入理解、用功细读的阅读层次,需要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一境界,生动描述了广泛涉猎书籍、最后终有所获的欣喜,这是知识的内化与升华后的感动。

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则是直接帮助我们进入阅读的第三重境界。

奥野宣之在书中描述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通过做笔记吸取书中营养,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

其实,不论是洋和尚奥野宣之,还是老学究王国维,都反复强调了阅读的终极目的。

这就是,通过阅读,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经验的内化与积累,更是格局能力的拓宽与提升。

04《阅读变现》

如何快速阅读一本书:读一本书容易懂一本书很难(5)

《阅读变现》的书名其实是误导,这本书不是讲知识变现的方法技巧,而是一件更重要且更有价值的底层逻辑。

那就是如何通过阅读,把知识转变为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个人的终身成长、持续增值。

要想提升个人价值、拥有更多人生选择的权利,阅读书不是唯一的方法,但却是最有效、性价比最高的的方法。

山口周在《阅读变现》一书中,详细揭秘了一套操作性和复制性都很强“高效阅读法则”。

山口周的阅读秘笈其实只有两个字:读后。

通过读书获得知识,就好比厨师为烹饪而进行备菜。

从事知识生产工作的人也是如此,平时先将阅读获取的知识信息储存起来。

需要的时候,依据不同的需求,将这些知识进行组合,从而生产出知识性的成果。

我们之所以没有通过阅读实现提升自我,问题并不在备菜的菜量上,而是出在“备完菜后”的烹饪技巧上。

也就是说,相较于“阅读量”,“读后”才是问题的关键。

05《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如何快速阅读一本书:读一本书容易懂一本书很难(6)

阅读不是目的,而是工具,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在毛姆看来,人类听故事的欲望是根深蒂固的,好的故事是我们了解世界的途径。

这里的故事,不仅仅是书里那些精彩的故事,还有书背后的故事。

所以毛姆在这本读书笔记里,几乎把古往今来的大文豪点评了一遍,把阅读变成了一种有趣的事情。

比如《呼啸山庄》的作者勃朗特小姐,一辈子离群索居,几乎对世界一无所知,但《呼啸山庄》却充满了痛苦、矛盾和激情。

比如,大作家巴尔扎克生活奢侈、为人自私,在作品里却把人对金钱的渴望写得清清楚楚。

在千奇百怪的故事里,毛姆不仅是在享受阅读的乐趣,更是在带领我们理解人生和世界。

06《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

如何快速阅读一本书:读一本书容易懂一本书很难(7)

《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是一本让入门小白升级为读书大神的秘笈。

在这本书里,作者基本上把小说、戏剧、诗歌等文学种类都梳理了一遍。

他分析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26种文学意象,雨雪、春夏秋冬、吸血鬼。

在这些文学意象的分析中,作者认为阅读要养成俯视书籍的习惯。

在阅读一个故事时,要从故事和意象中脱离,用俯视的角度重新解读故事,并借助以往的阅读经验,我们才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理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会阅读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然后学习。

07《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如何快速阅读一本书:读一本书容易懂一本书很难(8)

什么才是阅读的最佳状态?

读懂一本书,就是阅读的最佳状态。

《读懂一本书》的作者樊登,是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他从小就很不喜欢读书,一直认为读书很苦。

直到樊登第一次认真读起了《论语》,“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三两句古话让人豁然开朗。

阅读的意义则是,阅读者除了接收信息,更重要的是将信息重新组合成自己的东西,赋予阅读新的含义。

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如果你正感到迷茫或焦虑,不妨开始读书。

大量阅读,答案自现。

当我们从阅读的角度去理解生活、解决问题时,现实是如此的与众不同。

08《越读者》

如何快速阅读一本书:读一本书容易懂一本书很难(9)

阅读,有各种存在的理由及意义。

其中,最动人、作用也最大的,还是阅读和理想或梦想结合的时候。

我们无意中阅读了一本书,或许开启了我们对一个理想或梦想的接触、认知,从此我们对人生有了不同的想象、期待及规划。

正如当初我因为读了一本理财启蒙书《小狗钱钱》,就走上了投资理财的财务自由之路。

我们人生现实与理想及梦想之间,有着巨大鸿沟的界限。

是阅读,让我们有机会跨越这个界限。

也是《越读者》这本书,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到,阅读原来不仅仅是为了阅读,还可以为自己实现理想积蓄力量。

09《深阅读》

如何快速阅读一本书:读一本书容易懂一本书很难(10)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看书。

我们一生的时间很有限,一定要读那些值得我们动笔墨的书,不是什么书都去读。

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短视频横行肆虐的这几年,我们接触了太多的碎片化信息。

很多时候,接受的甚至是被曲解、被断章取义的文字。

所以,深阅读很重要,深阅读一些值得我们动笔墨的好书尤其重要。

《深阅读》中说,如果书读得不够、深,只依赖互联网的话,就只能在海量的信息表面漂流,完全无法深入其中。

要想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得先确保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格局思想达到足够的深度。

我们平日面对的各种问题,浮世之中的各种乱象,不过是河流表层的浊水罢了。

浊水喝着很苦,但只要向下深潜,就能找到清流。

关键在于,我们首先得知道底下存在清流,然后还须具备“深潜力”。

而读书,就能教会我们掌握这种“深潜力”。

10《超级快速阅读》

如何快速阅读一本书:读一本书容易懂一本书很难(11)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如果说上面的某一本书介绍的阅读方法不适合我们,这或许是作者的问题。

如果说所有的方法都不适合,那就不是单纯的阅读能力问题,而是学习能力问题。

《超级快速阅读》的作者克里斯蒂安·格吕宁说,阅读其实是一种学习形式,通过阅读把书中的知识内化、吸收。

不会阅读或者阅读低效的人,其实是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上的欠缺。

尤其是对于需要阅读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书,这本书给出了非常清晰的学习路径。

比如类似思维导图的“视觉卡片”法,在阅读时把每个小章节提取出一个核心关键词,再以辐射图的形式关联各个信息点。

再比如,把时间管理的方法与阅读方法结合起来,帮助我们提高阅读效率等等。

读书,也是一种习惯,没有哪种习惯是轻而易举就养成的。

希望每个人都在读书的这条路上,早日找到自己的方法,终生阅读、向死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