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实证主义哲学相对,法国十九世纪有另一股强大的思潮,那就是浪漫主义思潮。它展现出人类精神生活的另一维度,那就是个性、自我、幻想、激情、怀旧等等精神向度。这个思潮几乎席卷十九世纪精神文化的各个领域,哲学、文学、音乐、绘画,那些浪漫主义的天才们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让我们至今享用不尽。

浪漫和法式优雅(什么是法式浪漫)(1)

浪漫这个词可以说是人们使用最多的一个词,它的意义内涵极广,有时让人抓不着要领。浪漫主义这个概念几乎没有一个人人认可的定义,以赛亚·柏林在他的名著《浪漫主义的根源》中,开宗明义就说:“浪漫主义是一个危险和混乱的领域,许多人身陷其中,迷失了”。他举出弗莱教授的论述说:“当一个人意欲从事对浪漫主义的归纳时,哪怕只是无关宏旨的话题,比如说,英国诗人萌发出了一种对待自然的全新态度,比如说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他们的态度迥异于拉辛和蒲柏,就会有人从荷马的写作,迦梨陀娑,前穆斯林时期的阿拉伯史诗,中世纪的西班牙诗歌,最终从拉辛和蒲柏的诗中找出相反的证据”。他的意思就是说,浪漫主义的一些要素可以从最广泛的人类精神生活和作品中找到,甚至从与浪漫主义诉求相反的作品中找到。你说华兹华斯这位湖畔派诗人的诗是典型浪漫主义的,但我也可以从古印度的诗歌迦梨陀娑中找出同样性质的东西,所以寻求一个定义几乎是不可能的。

浪漫和法式优雅(什么是法式浪漫)(2)

但是也有一个办法 : 归纳和概括一种思想倾向的基本特征,在那些被称作浪漫主义的作家、思想家身上寻找最大公约数,看有那些特点在他们身上起主导作用。当然我们可能发现,在一个人身上这种性质表现突出,在另一个人身上那一种性质表现突出,但总有一些东西是他们所共有的。丹麦文学批评大家勃兰兑斯在总结德国浪漫派时,列举了其中代表人物身上的特点,比如诺瓦利斯是“带有亢奋的情欲和亢奋的神秘理念”,蒂克“一个玩世不恭的忧郁 病患者,带有病态的天主教倾向”,霍夫曼“一个被监视的梦想家,沉溺于半疯狂的鸦片幻境中”,维尔纳“一个愚妄的神秘主义者”。

从这种种个人特征中,其实可以归纳出一些共同点,比如说,文笔上的忧郁与亢奋,神秘主义倾向,对宗教的热情,耽于幻想等等。勃兰兑斯指出:“具备这些特征的一个法国人,就是迈斯特”。

浪漫和法式优雅(什么是法式浪漫)(3)

这些表面上的特征能说明浪漫主义运动的实质吗 ?

在十五世纪一份拉丁文的手稿中,人们发现了一句话:“通过阅读某些浪漫主义作品,也就是那些主要根据虚构的英雄事迹,用法语写成的诗”,据此白壁德断定,所谓浪漫主义就是“在这些著作中,虚构的因素远大于现实的因素”,他又说:“当我们说一件东西是浪漫的,就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这件东西是奇异的而不是有实现的可能性”。

浪漫和法式优雅(什么是法式浪漫)(4)

我想,他这是概括出浪漫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它是指人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的一个不同于当下现实的世界。既然浪漫主义者是以奔放的想象力创造作品,宣扬他们心中的理想,那么提供给他们想象力驰骋的天地,就一定和历史有关,所以他们往往是怀旧的。

浪漫和法式优雅(什么是法式浪漫)(5)

夏朵布里昂说:“我只写我自己”。也就是说,浪漫主义者的创造活动,是一种不断从自我投射到对象,又从对象返回自身的过程,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找到了世界的依据,那就是主体的存在,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内心的激情,外界不过是一堆无定型的质料,形成不了任何意义的载体。所以自我是万物的尺度,我写我心,万物皆备于我。打个比方,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这是说,我无法怀疑一个可以怀疑的我存在。浪漫主义者会说,我想象我体悟,故我存在。所以老黑格尔在他的巨著《美学》中谈到浪漫主义艺术时指出:“雕刻过度到其他几门浪漫型艺术的一般转变,是由于主体性原则,既侵入了内容,又侵入了表现方式。主体性这个概念所指的是精神从外在世界,退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所获得的观念上的自为(自觉)存在,从此精神就不再和它的肉体结合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了”。所以,听友们在体会浪漫主义的思想方法时,首先要抓住这一点,就是主题原则。与科学主义、客观主义相反,浪漫主义不承认有一个外部现成的结构,人只要去认识这个结构,顺从它就可以获得真理,就像我们前面讲过的实证主义。浪漫主义认为,外部世界的意义,是人的精神活动所创造的,这并不是非理性,而是确定理性不是工具而是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