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恢复了课外班,小九灵机一动:妈妈我们带上垫子去学校旁边的小公园野餐吧。

我理解他想要野餐的心情,能吃到一些平时我们不允许吃的零食,能在公园里自由奔跑,观察昆虫,拿着玩具在外面玩的心情也和家里不一样。

看着外面30多度没什么风的天气,我在窗口感受了一下黏糊糊的空气,脑袋都大了。

看着他因为疫情被关久了的心蠢蠢欲动,我在征求了爸爸的意见后,洗了一些水果,去超市买了一点点零食,就出发了。

坐在公园的草地上,有风吹过也不觉得凉爽。是下雨前的那种闷热,让人无法畅快呼吸,不动一头汗,一动满身汗,我只能安慰自己“心静自然凉”。

你的心事我都能理解(你的难过我能理解)(1)

小九和爸爸去远处探索的时候,我拿出《非暴力沟通》打发时间,正看得起劲,旁边一阵吵闹声惊扰了我。

一个大约4岁多的小男孩,大声哭闹着,嘴里含糊不清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夹杂着“不要不要”,他妈妈有些生气地站在旁边冲他吼。

孩子在持续哭闹,妈妈吼完气得盯着他,一起的两个阿姨当和事佬劝了两句,无奈孩子和妈妈都不肯妥协。最后还是妈妈败下阵来,在孩子的哇哇大哭中,强行把他抱走了。

在孩子抬着头和妈妈倔强对峙的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两个互相不被理解和倾听的灵魂,无比伤心失望。他们都有着强烈要表达的需求,但谁都不想听对方在讲什么。

我看见过很多次热搜,带着“熊孩子”的字眼,不外乎是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大哭大叫,父母管不住或者根本不去管。

这在众多未婚朋友眼中很“婚姻劝退”“生娃劝退”的一幕,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是很常见的,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有和孩子沟通不畅的情况。

可能很多父母都会奇怪,小时候还很听话的孩子,为什么随着年纪的增长,反而不听话了呢?

以前我只是会听到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如此感慨,现在和我同龄的父母也会有这种觉察。

如果有朋友来问我,三四岁的孩子还乖巧可爱,五六岁突然叛逆不听话该怎么办?

我可能会恭喜他:你的孩子在用这种方式宣布“独立”,并且终于成功引起你的注意了。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回忆起,孩子第一次说“不”的场景。

我翻了翻记录,小九会说话以后,爸爸记录的他第一次“叛逆”是在1岁8个月:

1岁8个月的小九问:“爸爸,我今天能看一会儿电视吗?”我:“可以。”小九一下很生气:“为什么我今天不能看电视?”我:“我说的是可以啊!”小九自己都笑了,于是我意识到他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叛逆。

虽然是个小误会,但这是小九正式“挑战”父母的权威,他开始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我和爸爸都为他的成长感到开心。

事实上,孩子年幼的时候,一切只能由爸爸妈妈做主,我们太容易忽略掉他们的声音和意见了,拥有掌握一切的权利,非常容易令人沉迷,无法自拔。

当他们一天天长大,开始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小小社交圈,吸收越来越多的知识,当然会开始挑战父母,令我们有失去“掌控”的感觉。而很多父母为了捍卫掌控一切的权利,以爱之名,和孩子尽情互相伤害。

当我们意识到孩子变得“不听话”时,可能也需要问问自己:孩子为什么非得听话?我们一定是正确的吗?我们是否懂了孩子“小情绪”背后的原因?

宝宝的小情绪

孩子日常有数不清的小情绪,我上一次遇到小九这种突然崩溃的小情绪,还是在两个多月前。

识别情绪

我和小九一直有睡前聊天的习惯,我们会回忆一天生活中美好的时刻,会聊遇到的困难,商量解决的方式,也会聊一些突如其来的小情绪,我们一起来梳理。(一开始只是他给我讲幼儿园的事,我很少分享自己的事,现在他每天也很关心我工作有没有乐趣,有没有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那天晚上,我们照常聊幼儿园的趣事,他非常开心,说因为表现得太好,老师奖励了他一块巧克力,他就和最好的朋友分享。好朋友拿过去掰开,把多的那块自己吃了,少的给了小九,当时他心里不太高兴,但是也没说什么。

他和我描述这件事的时候,眼泪突然就下来了,哭着跟我说:妈妈,我想要吃多的那半块巧克力……

我搂着他,拍了拍背,安抚了一下说:小九现在很伤心难过(描述情绪),是因为没有吃到那块多的巧克力(描述产生情绪的原因,将情绪和原因做链接),很想哭一会儿是不是,妈妈抱着你,哭一会儿吧(理解和允许,帮助他消化情绪)。

小九点点头,在我怀里哭得特别伤心。

调整情绪

引导解决

过了五分钟,他的情绪发泄得差不多,只有一点点抽泣的时候,我问他:小九你哭完了吗?好一些了吗?

小九:嗯,妈妈,我哭完了,好一些了。

我:那妈妈和你聊一聊吧。首先要表扬你,一是今天表现得特别棒,获得了老师的奖励;二是要表扬你得到巧克力以后懂得和好朋友一起分享;三是表扬你虽然心里不高兴,但没有当时发脾气,而是知道自己不高兴了,不知道怎么办,回来和妈妈分享,想要寻求帮助,对不对?

小九:是的,妈妈。我没想到他一下子把巧克力就塞嘴里了,我想要多的那块,我还没来得及说。

我:如果下次再碰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小九:下次,就由我来分巧克力吧,这样我就可以吃到多的那一半了。妈妈,如果他说他想吃多的那一半该怎么办呢?

我:妈妈提醒一下,这是谁获得的奖励呀?

小九:我获得的。

我:既然是你的巧克力,那你可以怎么做?

小九:那我就告诉他,这是我的巧克力,应该由我来分配。等到他自己获得巧克力,才由他来分配。

我:非常棒,虽然今天有一点点不愉快,但是我们找到了下次遇到这样的事情的解决办法。你现在感觉心情怎么样?

小九:妈妈,我已经不难过啦,我下次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开玩笑:那你和他还是好朋友吗,下次还会分享巧克力给他吗?

小九:当然是好朋友啊,下次由我来掰巧克力,我就要吃多的那块。

说实话,当时我心里是觉得有些好笑,可对小朋友来说,少吃一个角角的巧克力真的是天大的事了。

对照到我们,不也每天都在为看起来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又是压倒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emo吗……

如果实在不知道孩子难过该怎么引导,只要给他一个安静的拥抱,就胜过指责和迫不及待的“人生经验”一百倍。

看完今天这篇文章,如果你开始有意识察觉到自己或者孩子的情绪,并为它命名,试图找出原因和解决方法,那就真的太棒啦!

你的心事我都能理解(你的难过我能理解)(2)

最后,推荐大家去看《非暴力沟通》,很实用的一本书。最近我上的一些课,看的一些书,都在反复强调识别情绪和感受的重要性,内容大同小异,方法也相差无几。

《非暴力沟通》里面写得挺细,值得反复观看和练习。我看这本书,小九也很感兴趣,晚上睡前让我给他读一小篇,还要和我一起讨论:他关注的点千奇百怪,提出的问题匪夷所思……

我觉得五岁多的小朋友还不太懂,不适合读这本书,读了两天就想拒绝,但他打着关心我学习进度的名义,让我无话可说。

没想到我还没有开始鸡他,就被反鸡了……

你的心事我都能理解(你的难过我能理解)(3)

你的心事我都能理解(你的难过我能理解)(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