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古沛朱氏编注的全国《朱氏族谱名序选》一书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

朱氏族谱字辈大全(全国朱氏族谱名序选出版发行)(1)

编撰者从全国近200部《朱氏族谱》中,搜集宋代至民国期间全国《朱氏族谱》所载名人序言九十篇,分谱论、谱序、家训、原姓、谱藏、附录(邾国本末)共六个部分。序言作者多为历代状元、进士、丞相、封疆大吏、文化鸿儒及史学大家。其史学、史识、史才非常人可比,厚积薄发,言之有据,且造诣深邃,笔精墨华。序作者虽不乏朱氏翘楚,邾城遗芬,如宋代理学大家朱熹、明代国师朱升、清代丞相朱之锡和大学问家朱骏声等;但更多异姓贤达,如宋代状元、丞相文天祥,元代史学大家马端临,元史修纂宋濂,明代三部尚书唐龙,清代状元翁同龢等。与朱氏或师友,或宦游,或通家,或姻娅。其傥言宏论,高屋建瓴,淋漓墨沈,字字珠玑。读其文,不仅咀嚼生甘,感人至深,且明史益智,深受文化熏陶。

朱氏族谱字辈大全(全国朱氏族谱名序选出版发行)(2)

文化部原党组书记、山西省原省长、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于幼军获悉编篆者为弘扬朱氏文化所做的努力,欣然为《朱氏族谱名序选》作序。“夫古沛,吾故乡也;朱氏,吾根本也。吾爱此书,爱朱氏文化之文化,故乐为之序。” 文史学者朱浩熙研读历代《朱氏族谱》150余部,整理遴选名家名序,标点注释,撰写作者简介。

徐州市谱牒学会秘书长朱信龙潜心搜集朱氏族谱相关资料。该书搜集、整理、辑录及出版,历时四年之久。选集成册为宣纸线装本,绫绢函轶,装帧古朴、典雅精美,具有文献和收藏价值。

关于朱氏族谱

历史上的朱姓,也与中国其他族姓一样,非常重视本族姓历史的编修。最早的朱氏族谱兴修于何时何代,资料不足征;但作为汉魏六朝东南最古老和庞大的门阀世族,朱姓已有家乘、谱牒。

隋唐之世,谱牒之学大兴。当此之时,朱姓谱牒不仅藏于私家,且为国家收藏,甚至公开流传于世。所以宋人欧阳修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时,才可能将宰相朱敬则的沛国朱氏世系理清。唐人林宝的《元和姓纂》,也应是参考了朱氏谱牒而撰成其“朱姓”条的。

理学大师朱熹也非常重视族史的研究。他成名后,曾率领福建族人到安徽婺源寻根访祖,又亲自编修了《婺源茶院朱氏族谱》,并撰写谱序。他的这种重视家族历史的态度,为后世朱氏树立了榜样。

明清之世,朱姓修谱之风更盛,并产生了如南海九江朱氏的朱次琦这样的谱学名家。朱次琦在继承前人谱学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编纂体例,强调重实证的修谱方法,编成了一部清代谱牒的典范之作《南海九江朱氏家谱》,被誉为“清代谱牒学发展中的一个大家”(见《谱牒学研究》第三辑所载冯尔康文《清代谱牒学家朱次琦》)。

朱氏族谱字辈大全(全国朱氏族谱名序选出版发行)(3)

解放以后,祖国大陆朱姓修谱一度中断,但港、台地区则仍有公刻或私印朱氏族谱问世。时至今日,修谱之风在祖国大陆又悄然兴起,就笔者所知就有多处朱姓在新修族谱。如湖南平江岑川紫阳堂1991年九修《朱氏宗谱》,1993年湖北应城紫阳堂《朱氏宗谱》,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新修族谱。

唐,介公(朱熹为介公十二世孙)之十八世孙万四公在南宋末迁桐城罗塘洲,后第三代朝二、朝四、朝六、朝九四兄弟迁会里(现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会宫镇)。成为遍布全球朱姓之始。这一支已于2011年完成会理朱氏忠恕堂九修家谱,共二十二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