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寒假,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实践小分队一行在各自的家乡进行了社会实践小分队成员有的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有的走村串户切身感受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有的走进企业近距离感悟改革开放的发展历史,在实践中切身体会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渣滓洞唯一的幸存者?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渣滓洞唯一的幸存者(青年见闻①渣滓洞)

渣滓洞唯一的幸存者

2022年寒假,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实践小分队一行在各自的家乡进行了社会实践。小分队成员有的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有的走村串户切身感受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有的走进企业近距离感悟改革开放的发展历史,在实践中切身体会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

我们一行人在各自的实践中感受学习,又在彼此的成果分享中总结领悟。此行让我们明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与我们的先辈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奋斗、始终奉献密切相关,让作为新一辈青年人的我们更加明白,只有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立定初心、奋斗拼搏,才能创造更大的辉煌。

提起重庆,人们想到的是山城,是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是一座诞生了红岩英烈的英雄之城。

在2022年的寒假,借着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重庆渣滓洞监狱,走进那段惨痛的历史,牢记先烈们的铮铮铁骨。

走进渣滓洞,映入眼帘的是一派肃杀的景象:院落的周围布满了碉堡、暗哨和铁丝网。渣滓洞分为内外院:内院有一楼一底的男牢16间、女牢2间和一个放风场;外院是特务办公和拷打审讯革命者的地方。监狱配备了一个连的特务看守,制高点上设有机枪阵地和岗亭。大门是整个监狱的唯一通道,平时封闭,只开一个小门供进出。

渣滓洞关押人员最多时达300多人,英雄的革命烈士江竹筠、黄显声、何雪松等都曾在这里被关押施刑。渣滓洞内有一刑讯室,隔着玻璃我看见了曾用来拷打革命烈士的皮鞭、老虎凳,还有曾让烈士无法逃脱的脚镣、手铐。听着讲解员讲述的“烤人油”“点灯”等酷刑,我的内心恐惧不已,无法想象先烈们承受了多大的痛苦。看到囚室里阴暗、潮湿的环境,想到烈士们曾经受到的非人痛苦,我心生寒意。可是,当时的烈士们却是那样的坚强、勇敢,他们宁可牺牲自己,也绝不叛党!

渣滓洞原为人工开采的小煤窑,20世纪20年代由程尔昌开办,因煤少渣多而得名。1943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强占渣滓洞,改为看守所,把白公馆关押人员全部迁押于此。1946年底,关押人员全部迁回白公馆,渣滓洞一度关闭。1947年12月,渣滓洞作为重庆行辕第二看守所重新启用。1949年11月27日夜至28日凌晨,特务对关押人员进行集体大屠杀并焚毁男牢,在这场浩劫中,180名革命前辈遇难,仅有15人脱险。1956年,渣滓洞看守所旧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70多年过去,渣滓洞依旧,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那些革命先辈所做的英勇贡献,让我们永远铭记。今天,我们能有如此自由美好、繁荣富足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不忘初心、发愤图强,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