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们被这篇《人物》文章刷屏:《谷岳,穿过自由的边界》。

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1)

我们想起了那个扎马尾的男孩,也想起了他所追求的自由。
很多人认识我们,是因为《搭车去柏林》

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2)

2009年6月8日,北京下着瓢泼大雨。

谷岳和刘畅,一个是为履行对德国女友的承诺,用苦旅证明爱情,一个是随心所欲地“顺便”结伴同游,只因路线恰好合适。

两人一起冒着大雨,背着40公斤重的背包,一路从后海搭便车到柏林,浪漫到无可救药。

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3)

不要工作,不管房贷,扔下一切去搭车旅行,这俩人是脑子秀逗了吗?

谷岳对此有自己的看法。

在成为一名环球旅行者之前,谷岳在美国金融行业工作,似乎是人人艳羡的行当,却不是当时的他想要的生活,长途旅行才是他真正的热情所在。

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4)

人们劝他安心赚钱,等到退休之后再去想周游世界的事,他偏不依。

2003年,谷岳辞了工作,变卖家当,从西雅图出发,耗时两年零一星期,走了18个国家,回到出生地——北京。

这个看似不管不顾的决定,在谷岳看来,原因也很简单。

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也不会去做了。

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5)

就是因为这份近乎“野蛮”的冲劲,才有了后来的《搭车去柏林》。

在那之后,我们记录了许许多多这样敢想敢做的旅行者,带儿子周游世界的老极一家,深入恐怖之都索马里、感受死亡之城切尔诺贝利、挑战北极户外露营的“玩命情侣”张昕宇梁红……我们本以为,没有什么能再让我们感到惊奇。

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6)

然而相隔近十年,当李新咏和张明决定共同搭车穿越非洲和美洲时,我们都替他们捏了一把汗。

对于这个疯狂的计划,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不可能!

太危险了。

搭车出行本身就有一定的危险性,你不知道你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会被带到什么地方。

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7)

在搭车文化相对普遍的欧美国家,搭车旅行或许还不算太危险,但在以混乱著称的非洲和时局动荡的南美,你几乎完全无法预知前方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

当两人在埃及“会师”,开始“野蛮”非洲之行时,20岁的李新咏,已经完成了搭车穿越西伯利亚、穿越北欧,最终抵达巴黎的“壮举”,算得上是搭车旅行的“老司机”。

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8)

张明比李新咏大9岁,也刚刚结束中东和亚美尼亚的搭车旅行。

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9)

换句话说,这两个人都不是生瓜蛋子了。

然而在穿越非洲的旅程中,两人却经历了真正的心惊肉跳

在苏丹首都喀士穆,两个大小伙子遭遇了黑人醉汉的“性骚扰” 和“持刀抢劫”二连击。

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10)

在津巴布韦露营,又差点在睡梦中被路过的大象踩死。

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11)

对于热爱冒险的李新咏来说,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经历,却让他的同伴张明感到有些招架不住,一遍又一遍地提出同样的问题:

为什么不能坐大巴,为什么不能住青旅,为什么一定要搭车搭帐篷,为什么一定要这么苦?

虽然嘴上一百个不情愿,但口嫌体直的张明在结束了惊心动魄的非洲之旅后,还是和李新咏一起踏上了从北极到南极,穿越美洲的旅程。

了解搭车旅行的朋友,一定知道答案。

在这样的旅途中,最重要的风景是人。

而搭车、搭帐篷的方式,把陌生人之间的距离缩到最短,短到你可以看清对方身上的斑点和皱纹。

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12)

在如此近的距离之下,你会看到:人和人,好像真的差很多

最明显的,是贫富差距。

一位埃及突突车司机的月收入是2000埃及镑,相当于800元人民币,却至少要养活一家5口人。

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13)

而在美国死马镇,北冰洋旁边的美国石油工人,一天就有将近3000元人民币的收入。

更令人震撼的,是国情的差异。

生在和平年代的人,很难真正理解“和平不易”。

在哥伦比亚,李新咏和张明经历了一次真正的“火线穿越”。

因为当地发生了暴乱,南下厄瓜多尔的路几乎被封死,更没有便车,但从乌斯怀亚前往南极的时间却十分紧迫。

没有别的办法,两人只好铤而走险,坐上了揽客的摩托车,穿越暴乱区。

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14)

路上遇到戴头巾、拿大刀的暴乱分子,故作镇定,任由对方“检查”背包,若无其事强颜欢笑,惊险通过。

经过穿越暴乱区的最后一段路程时,一个催泪弹就在路中间炸开,让李新咏泪流满面。

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15)

全副武装的防暴警察,就在交火的间隔来和他们嬉笑自拍,然后再次开始打仗。

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16)

可是走着走着,又会发现:人和人,好像也差不多。而很多人们眼中所谓的“障碍”,其实是一种自我设限。

语言,不是交流的障碍。

在埃及,两人搭上了一辆工厂摆渡车。

热情的司机穆罕默德不会说英语,却十分健谈,用翻译软件也能和李新咏聊得很投机,还不忘引经据典,分享了一句“拿破仑”的名言,“婚姻会让人成长”(拿破仑很有可能没说过这句话)。

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17)

年龄,不是梦想的障碍。

很多人觉得,环球旅行是年轻人才会干的事,但谁又能仅凭年纪给「梦想」设限呢?

在卢旺达,李新咏和张明第一次遇到了退休教师卫老师,对这个随身携带自己腌的鸡蛋的老大姐印象深刻。

像小年轻一样,卫老师也会时不时地搭便车旅行,她已经走完了美洲,这次是趁着儿子结婚前独自游非洲。

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18)

在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山脚下,三人再次相遇,卫老师还提前用随身背的小电锅,为男孩们炖了牛肉,做了面片。

原来,追求梦想,什么时候都不晚。

境遇,不是尊严的障碍。

在秘鲁,张明、李新咏机缘巧合地和19岁的德国男孩、一帮委内瑞拉难民,搭上了同一辆车。

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19)

同车旅行,德国男孩是利用课余时间体验生活,而难民们则是为了逃离暴乱,谋生存。

中途,一路节俭的德国男孩买了一个西瓜,分给了难民,一车人蹲在路边一起啃。

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20)

原本对难民敬而远之的张明,也拿出了自己的威士忌,一人一口轮流喝。

路上好心人送给难民的啤酒和食物,大家也一起分享。

这些难民也许失去了国家,却并没有失去乐观和勇气。

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21)

这一程,张明和李新咏见过了形形色色的人,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事,饱尝了人间冷暖,更使得陌生人萍水相逢的善意,显得格外动人。

无论是在美国极寒的死马镇,还是在炎热的埃及,两人都遇到了担心他们安危的暖心警察,时刻关注两人的行踪,一再嘱咐,遇到问题可以向警察求助。

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22)

在埃及,饥肠辘辘的李新咏和张明,只是闻见了院子里飘出来的饭香,探了探脑袋,就被热情的老大爷招呼进去,好吃好喝款待。

听说两人晚上要搭帐篷,老大爷执意要留他们在自己家住了两天,临别一直送到巷子口。

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23)

张明和李新咏知道,也许这一别就是永远。

临行前,两人也偷偷给老爷子买了他最爱的水烟草,还在里面放了个代表中国的熊猫钥匙扣,“希望每次用钥匙开门的时候,都能想起来自中国的两个男孩,被他照顾过”。

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24)

这或许也正是旅行的迷人之处,大多数的萍水相逢,一转身就是沧海桑田,旅途中的美好,也只能当下享受,不能打包带走。

都说一起旅行是检验情侣的试金石,但像张明和李新咏这样长期搭档旅行,天天待在一起,难道就不会厌烦?

当然。

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旅行者,通常搭伴旅行的也不能超过两个月。

张明和李新咏同行一年多,生活习惯与旅行诉求的差异,更容易激化矛盾,爆发一次次的争吵,张明和李新咏这对搭档也曾“分分合合”。

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25)

甚至曾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在非洲大打出手,引来了警察。

虽然对彼此拳脚相加,但当警察对张明动手时,李新咏立刻冲上去拼命阻拦,全然忘记对方的身份。

两人这时才发现,彼此不仅仅是旅途中互相信赖的伙伴,情感上也早已将对方当成了家人,自己人无论如何争吵,也不准别人欺负半分。

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搭车穿越非洲南美暴乱区)(26)

在这样的旅途中,沿途的景色是风景,吃到的美食是风景,遇到的人是风景,搭档也是风景,这风景如此丰富,如此动人,难怪会驱使一茬接一茬的旅行家,不顾一切,前仆后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