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旧居——合肥“李府”

但凡所谓故居或旧居都是用来纪念著名历史人物或当代名人。可也不尽然。吾乃凡夫俗子,却也有一间旧居留世了,且看似亦可万万年矣。当然,这是托了中堂大人李鸿章的福,合肥“李府”就是我的旧居。

名人故居合肥(我的旧居合肥)(1)

好多年前,有我小学和中学的同学乐呵呵告诉我(其时,我已迁居海南浪迹天涯),说我们曾一起嬉闹玩耍的“我的家”,变成了“李府”,有的还传图为证。且无不遗憾地说当时为什么大家没有在老房子里拍照存影。

是啊,从小学四年级直到高中毕业插队下放我是一直住在“李府”的。我高中毕业是1975年,在那个年代相机是奢侈品,胶卷是价格不菲的消费品,很少有照像的机会。但是,没有存照的根本原因,还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我们当时是生活在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上。孩提时代,李鸿章是国人眼里的卖国贼,如今这位晚清股肱名臣已经得到客观评价,而吾辈亦恰如世人所说“耄耋方懂李中堂”。

我给吾的旧居“李府”冠上个引号,是因为当今“李府”乃是个赝品。中堂大人故居,吾的旧居,其实早已灰飞烟灭了。曾见得拆下的古建筑挑出屋檐与廊柱之间的钭撑(说不出它的建筑专业术语),都是十分精美的三维镂空木雕。印象中雕刻的都是吉祥寓意的飞禽走兽,堆放成小山一样被当作垃圾丢弃了。唉,那可是个个都比现今的雕饰粗线条云纹的赝品精致美观多了,多少精品如这般消失在历史的烟尘里令人嗟叹。

名人故居合肥(我的旧居合肥)(2)

“李府”旧址,在49年后是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大院,周边还有七、八个银行宿舍区。现今“李府”故居的大门楼,在我记事时就不复存在了,其所在位置是当时省人行办公楼,呈“匚”字形状的二层现代建筑,二楼铺设漂亮的红漆地板。“匚”字形开口处在二楼有天桥回廊相接,临街淮河路上的一楼是银行营业厅,北边背街的一楼(包括地下室)是金库。我确实没见过真实李府门楼的旧时模样,说当今“李府”是赝品另有实据。

我是住在李府里面(向北)最深的一进合院,也是印象中当时留存下的李府古建群中最精美的一进院落。我住在座北朝南二楼最西的房间。当时我姐姐也住在李府,按现在的“李府”布局推算应当是第一进合院西侧紧邻的另一个李府合院的二楼最西南角的那间房。我住的房间北面后窗正对着当年省人行车库山墙,约4米之距。如今这间旧车库还存在(见配图)。那年我回合肥时步测了一下,现今“李府”的后墙(吾旧居北面后窗的那堵墙)距这堵山墙已变成约有30米距离了,足见此“李府”已经与彼李府向南做了20多米这么远的“漂移”。这可能是“李府”重建时,要在其后墙外另辟一条新的便道有关。

名人故居合肥(我的旧居合肥)(3)

另外,我住的李府这进院落,重建的布局也是有错误的。原建筑二楼的南侧这边是没有座南朝北房间的,合院这侧就是堵院墙,二楼只有回廊连接东西两侧。当时回廊两端已经封死,回廊成了银行堆放空白单据和办公品的仓库。而其下一楼是没有栏杆的走道,中间有一道门通向前一进合院,文革中里面有守备金库的驻军时此门是锁死的,住户进出该合院是走东侧靠北的便门。现在“李府”把南侧这边二楼回廊做成带走廊的房间,这“座南朝北”的建房与座北朝南的合院正厅相对,应当不符合汉族古建常规,这错误实在是太不应当了。

诚然,既便是赝品,我依然喜欢吾的旧居,更欣然它还成了合肥这座省会城市“庐阳一景”的网红打卡点。因为,它勾勒固化了我青少年时期许多成长中的美好记忆。

感谢合肥市政府对李府的重建和修缮维护。

名人故居合肥(我的旧居合肥)(4)

名人故居合肥(我的旧居合肥)(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