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净意道人写作的第1年

第117篇原创文章

怎么判断自己的心是否死了(震晕自己的见解)(1)

今日看新闻时,偶然间阅读到一位大神解读的《论语》,被他的解读惊叹,他站在了一个完全不同我们平常认知的角度去解读《论语》,而且理论通达,直指本意,分享几句牛人的解读,一起学习。

怎么判断自己的心是否死了(震晕自己的见解)(2)

《论语》中:人不知而不愠。看看大家都是如何解读这句话的。

普通人:人家不了解我,对我评价不客观,我也不生气。望文生义。

网友:没有人举荐做官,却不恼怒。

杨伯竣先生《论语译注》翻译成:

朝廷、贵族还未听闻到我的品行和才干而不知道我,故还无从聘用我,我却不怨恨。

康震老师:

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要不高兴。这个世界上充满了误解,不是所有人都了解你,你不要因此感到烦恼。

怎么判断自己的心是否死了(震晕自己的见解)(3)

牛人:

“人”,一般指别人,但这里的别人特指那些不能“闻、见、学、行”“圣人之道”的人,也就是行“圣人之道”时需要“法度之,教化之”的人。

“知”不是本义的“知”,而是“智”的古字,“人不知”不是“人不知道”,而是“人没有智慧”。

“人不知”,这些人没有智慧,没有什么智慧?没有“闻、见、学、行”“圣人之道”的智慧。

“愠”解释为“郁结”。

“不愠”,是“使之不愠”的意思

“之”是指“人不知”里的人。谁使之?行“圣人之道”的人。“愠”的根源在于“不知”,一个人“不知”,各种不好的情绪就会“郁结”在其中,就会生病,对于中医来看,所有的病,归根结底就是“愠”,就是“郁结”。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一个国家、一个世界,如果由“不知”的人组成,那么同样要“愠”,同样要生出“郁结”来,所谓民怨沸腾、夫妻不和、冷战热战,等等,都是由“不知”而“愠”的结果。

怎么判断自己的心是否死了(震晕自己的见解)(4)

康震老师解读得更有文化,普通人基本上就是望文生义,不得其法。唯有牛人,将逐字逐句贯穿着整个《论语》的战略大意解释清楚了‘人不知而不愠’的由表及里的本质意思。

怎么判断自己的心是否死了(震晕自己的见解)(5)

看完孔子的话,再来看佛陀对众生痛苦的解释,发现他们两位有异曲同工之妙。佛陀认为:众生的痛苦来自无明,即对外界世界和自我自性的不了解,所以由不了解本质产生了假象,由假象引起了痛苦,众生由于五蕴六尘的蒙蔽产生了我执,这样痛苦常伴左右,时时相伴不得其解。

通过对孔子言论的翻译,发现,牛人大哥的翻译应该说更加接近孔子的本意。有人理解为:不必在意外部对自我评价;有人理解为孔子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坦然得;康震老师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相处时不理解彼此的坦然面对;唯有牛人大哥对此句话的理解站位更高:行‘圣人之道’的人,要去引导那些陷入无明无智慧的众生,让他们脱离没有‘闻,见,学,行’的‘郁结’,进入‘圣人之道’。这个理解也符合孔子《论语》全篇的主旨和要义。

怎么判断自己的心是否死了(震晕自己的见解)(6)

看到此解,的确是令人的思路打开一层,你从没站在这个角度看过问题,所以就会有会感觉开了‘天眼’一样的光彩夺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