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城市,高楼大厦随处可见,但承载着这个城市的记忆、过往的风云却常是一些老街旧巷。广西桂林是一座以山水闻名又有深厚历史文化沉淀的城市,市区的东西巷作为为桂林历史文化街区,见证了桂林城自唐代武德年间建城后近1400年的历史兴衰,至今仍是桂林的地标之所。

初夏时节,傍晚时分,我陪同外地友人沿着旧时桂林的中轴线正阳路向北直行,不久就到了靖江王城正阳门门口,只见三座门洞依次排开,墙面斑驳,青石地面乌黑油亮,两座石狮镇守着城门,此情此景已有五百余年。

桂林东西巷,就位于王城正阳门前。王城始建于明初,为明代藩王的靖江王府,到了清代废藩改为贡院,民国年间,贡院被废弃,面南最大的城门定名为正阳门。正阳门右边向东沿伸的巷子为“东巷”,左边伸向西边的巷子便是“西巷”,合称东西巷。这也是桂林明清时期遗留下的一片历史街巷,虽历经风雨与数次改造,但仍不失古风雅韵。沿街房屋按修旧如旧原则翻修,青砖灰瓦与木门雕沿,亦然一派桂北民居特色。这两条巷子内,还包括有万寿巷、江南巷、兰井巷等数条传统小巷,不仅是桂林古代历史风貌的观景区,也体现了桂林近代的历史文脉。

东巷口,友人发现一块介绍牌:自从唐代武德年始,东西巷已是桂林商业文化繁华的中心地带,明代桂林设藩王府,东西巷不仅成为商贸聚散中心,更是当地达官贵人、远近文人墨客栖居的首选地。时下疫情放缓,游客日增,一派市井喧嚣。但只需走入巷口十余米,身后的车水马龙声便渐渐隐去,在南方小巷淡淡清霉味中,不仅可见斑驳墙壁上岁月流转的沧桑,还会发现一连串历史人物留下的足迹:两广总督岑春煊家的古井、白崇禧机要秘书谢和庚的故居、清代“兄弟翰林”龙氏兄弟旧宅遗址……

在东巷内侧数十米,有一个不大的“遗址广场”,透过厚厚的玻璃地板可见一片古代建筑的墙基遗址。这是2013年东西巷翻修前,考古人员在勘探时的意外收获——建于明代初期的靖江王宗庙遗址。出于对历史遗迹的保护,相关部门采用有机玻璃对遗址整体进行覆盖,并在其上建造“遗址广场”,由此,近500年的明王府宗庙遗址重见天日,并能与今天的我们隔空“对话”。

“遗址广场”往里不远,是东巷9号一栋气派的清代老宅院。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时任云贵总督的岑毓英在此置地建房,理由冠冕堂皇:家乡西林距省会桂林二千里,子弟读书、应试路途遥远,此处供西林子弟们暂住、学习所用,方便考取功名。后来,两广总督的岑春煊也曾在此居住,躲避清末民初的政治风雨,这里亦是两任岑氏总督的故宅。

穿过东巷来到西巷,西巷多为百姓民居,有许多当地特色的小吃摊。友人在巷口闻到一股清香,顿时来了兴致,香飘四溢的是桂林有名的小吃马蹄糕。马蹄糕虽然是蒸制食品,但与北方面食做法不同,采用细腻的米粉包裹红糖、芝麻和桂花,放在小竹筒内一个个蒸熟,大约一分钟就可以做好一个,因形状马蹄而得名。小摊基本沿用了旧时工艺,一个小音箱还放着传统的哟呵声:“马蹄糕,马蹄糕,小把爷吃了长得高,大人吃了不出老。一个铜板买一块,两个铜板吃得饱。”听着这呦呵声起,眼前仿佛时光倒流,声声叫卖中,一群小屁孩从巷头巷尾飞奔而来,有的流着鼻涕,有的手里抓着零钱,眼里满是兴奋。

西巷的民居不高,透过一户户屋顶,可以看见巷尾天主教堂尖尖的屋顶、清真寺肃静的院墙,在一片烟火气息中享受着暮光的洗礼。我拍拍正在大快朵颐的友人,把手指向巷子深处:在华灯初上的灯火中,米粉、馄饨担子挑在巷子里叫卖,糯米饭、桂花糕、米花糖的小推车飘香……

桂林东西巷值得打卡的地方(漫步桂林东西巷)(1)

桂林东西巷值得打卡的地方(漫步桂林东西巷)(2)

桂林东西巷值得打卡的地方(漫步桂林东西巷)(3)

桂林东西巷值得打卡的地方(漫步桂林东西巷)(4)

桂林东西巷值得打卡的地方(漫步桂林东西巷)(5)

桂林东西巷值得打卡的地方(漫步桂林东西巷)(6)

桂林东西巷值得打卡的地方(漫步桂林东西巷)(7)

桂林东西巷值得打卡的地方(漫步桂林东西巷)(8)

桂林东西巷值得打卡的地方(漫步桂林东西巷)(9)

桂林东西巷值得打卡的地方(漫步桂林东西巷)(10)

桂林东西巷值得打卡的地方(漫步桂林东西巷)(11)

桂林东西巷值得打卡的地方(漫步桂林东西巷)(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