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劳动者,是有不同称呼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大多称为无产阶级那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公有制有按劳动要素参与分配吗公有制与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的差别?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公有制有按劳动要素参与分配吗?公有制与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的差别

公有制有按劳动要素参与分配吗公有制与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的差别

对于劳动者,是有不同称呼的。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大多称为无产阶级。那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特点是一方面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占有自己的劳动力,另一方面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却为非劳动者所有。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结合只能通过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实现。因此,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是以劳动力所有者的身份出现的。

社会主义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一方面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另一方面它又使劳动者都具有了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者。在这里,劳动者作为公共的生产资料所有者,是可以在不损害公有资产的前提下、和其它劳动者联合起来利用公有资产,通过自己为社会提供劳动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的。在公有制条件下的劳动者虽然也具有公共的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但公有制本身也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因此,在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是以劳动所有者的身份出现,其利益要求也表现在劳动所有方面。

从这里可以看出,公有制条件下的劳动者与私有制条件下的劳动者的区别表现为劳动所有者与劳动力所有者的区别。

当劳动者作为劳动力所有者的身份出现时,其主体性表现在市场上,他是自己劳动力的所有者,他可以选择自己中意的买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一旦进入生产过程,劳动者的劳动已经属于资方所有,这里的劳动者与生产工具相类似,他只是资方进行资产增殖的工具而已。

当劳动者作为劳动所有者的身份出现时,他的主体性表现在生产过程中:他凭借投入的劳动量而享有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权,他凭借投入的劳动量而具有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分配权。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劳动者当家作主和按劳分配。

我们知道,在建立产权制度的企业,劳动者追求的是工资;而在建立劳权制度的企业,劳动者追求的是工分。工资是什么呢?是价值量预定的货币,也就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表现;而工分是什么呢,是劳动者参与企业生产成果的系数,其价值量是待定的、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相关联的。如果我们把某个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工分累计量除以这个劳动集体在同时的工分总量,就得到这个劳动者的工分比,这个工分比就是参与劳动集体成果的分配系统。把这个劳动者的工分比乘以劳动集体用于分配的个体需要价值量,就得到这个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在产权型企业,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而工资及人工费用作为成本,理所当然也是企业最小化的目标。而在劳权型企业,企业的经营目标是消费价值最大化,即把用于个人需要的价值量最大化。

分析到这里,我们已经明确了公有制和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的根本区别:

1是劳动所有者与劳动力所有者的区别;2是生产主体与市场主体的区别;3是劳动所有权要求与劳动力所有权权利要求的区别;4是争工分与拿工资的区别;5是个人收入作为企业最大化目标与最小化目标的区别。

公有制条件下的劳动者是以劳动所有者的身份出现的,其利益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体现劳动者利益要求的制度形式是工分、是消费价值量;劳动者的收入与个人劳动量投入、与劳权企业经营的好坏成正向的比例关系:个人投入劳动越多,企业搞得越好,个人收入越多,反之亦然。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是以劳动力所有者身份出现的,其利益要求表现为劳动力所有权,劳动者的收入与个人劳动投入、与企业经营好坏成反向的比例关系,个人劳动投入越多,企业搞得越好,个人收入相对而言越少;但是反过来却若企业搞得不好,个人工资按照本来原则是不应该减少,而应该遵循商品买卖的支付法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