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了午夜场的《八佰》,看完电影出来,走在大街上,耳边仍然是子弹的嗡嗡声,街道两边依然是灯红酒绿,像极了电影里隔岸观火的南岸租界。

战死沙场的女将(21岁战死沙场娘儿子愿意)(1)

镜头里,四行仓库这边一片漆黑,而隔岸的租界却灯红酒绿,一派歌舞升平,就像片中说的“对面是天堂”

看看周围,是我们如今的中国,强大的中国,因此真的很难想象,当年我们是落后成什么样子了,居然让小日本骑到头上拉屎撒尿。

当年在四行仓库里,负责阻击的将士其实是400多人,为了壮声势,才说的800人,也就是八百壮士。

战死沙场的女将(21岁战死沙场娘儿子愿意)(2)

日军架梯子攀登四行仓库

正是这400多人,成了上海沦陷后的最后抵抗力量,面对数万日军,展开了没有任何生机的战斗。

战死沙场的女将(21岁战死沙场娘儿子愿意)(3)

片中的人物,几乎个个都有自己的特点,个个都是片中的主角。

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郑恺饰演的陈树生这个角色,在当时的四行仓库战斗中,是有这个真实角色的。

陈树生

战死沙场的女将(21岁战死沙场娘儿子愿意)(4)

《八佰》中,郑恺饰演的陈树生

郑恺饰演的这个角色,给人印象深刻。

当时日军用加厚的钢板,组成了类似古罗马的龟甲阵,行进到了仓库底下,准备在墙上凿洞填埋炸药,只要这个炸药一爆炸,四行仓库就会倒塌。

到时候驻守在仓库里的将士们,不是被掩埋,就是因为失去抵抗能力,被日军就地歼灭。

战死沙场的女将(21岁战死沙场娘儿子愿意)(5)

守军向下面的日军丢掷手榴弹,但因为钢板的厚度和硬度关系,手榴弹丢到钢板上,都被直接弹开了,起不到任何作用。

下面的日军凿墙速度很快,用不了多久,整个工事就会完成。

战死沙场的女将(21岁战死沙场娘儿子愿意)(6)

千钧一发之际,陈树生决定舍生取义

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四行仓库的倒塌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而上面的守军对下面的日军束手无策,眼看就要束手就擒。

千钧一发之际,是陈树生抱着炸药跳了下去。

战死沙场的女将(21岁战死沙场娘儿子愿意)(7)

日军的火力非常密集,陈树生跳下去的时候就已经中弹了,他用下坠的重力撞开了钢板,落到了日军阵中,周围的日军睁大了眼睛看着这个从天而降的人,紧接着,陈树生从内部引爆了身上的炸药,炸的日军人仰马翻。

战死沙场的女将(21岁战死沙场娘儿子愿意)(8)

国之大义

在片中,郑恺饰演的陈树生一看情形不对,几乎没有多想,就转身取来了成捆的炸药绑在了身上,匆匆将写在汗衫上的遗书交给战友,一个敬礼,就跑到窗口,纵身跳下去了。

陈树生赴死的过程只不过几秒,显得对生命似乎一点都不留恋,这恰恰是英雄在关键时刻的绝决。

战死沙场的女将(21岁战死沙场娘儿子愿意)(9)

三国时期的赵子龙

片中多次提到了三国时期的赵云赵子龙,因为赵子龙一生戎马,讲究的是国之大义,更有孤胆英雄的胆色。

赵子龙于百万军中七进七出,英勇护主,性格沉稳,独当一面却不意气用事,在大义面前,更是忍辱负重,置生死于度外。

战死沙场的女将(21岁战死沙场娘儿子愿意)(10)

四行仓库中留守的四百多名将士,身陷日军数万大军的围困下,却坚守国之大义,打出了中华民族的气节!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舍生而取义

片中导演加了一个情节,就是陈树生跳下去后,日军又再次迅速组织起了钢板阵,在原先的地方继续工事。

墙在一点点被凿空,倒计时又开始了,形势越来越急迫。

战死沙场的女将(21岁战死沙场娘儿子愿意)(11)

这时,敢死队的将士们排着队来到了窗口,身上都绑着成捆的手榴弹,一个接一个的跳了下去,随着情势的越来越急迫,将士们跳下去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到了最后,几乎没有了间隔。

"湖北通城李满仓!""孩儿不孝了,娘!""湖南浏阳王金斗!""俺叫赵孟良!"……这些将士甚至来不及留下遗书,直接含着遗言就慷慨赴死了。

战死沙场的女将(21岁战死沙场娘儿子愿意)(12)

四行仓库底下硝烟弥漫

谁都是有爹娘的孩子,中国人最重孝道,都说父母在不远游,但是山河沦陷,神州陆沉,值此国难危亡之际,中华男儿舍生取义,这样的好儿女,恰恰是中华最孝顺的子女了。

战死沙场的女将(21岁战死沙场娘儿子愿意)(13)

"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这是陈树生用自己的鲜血写在汗衫上的遗书,赴死的那一刻,他才21岁。

战死沙场的女将(21岁战死沙场娘儿子愿意)(14)

"舍生取义,儿所愿也!"陈树生用鲜血写在汗衫上的遗书,仅八个字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