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述一段汉朝末年一段奇闻异事 ,这段故事是由曹娥引起的,说到曹娥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她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人物之一

正史诸葛亮毛遂自荐(三国奇闻异事投江)(1)

浙江上虞曹娥墓

曹娥出生在东汉末年,母亲早亡 ,是父亲费尽辛苦将她抚养长大 ,与父亲最为亲密,二人相依为命,他的父亲叫曹盱,是一个本分普通的农民,由于曹盱平时善于唱歌跳舞,精通乐器,在一位前辈的指导下,他成了当地一名非常出名的巫祝(也称巫师),由于当时的老百姓非常的迷信 他们对于死去的人要举一些跳舞请神送神的仪式,请巫祝为他们招魂,当时曹盱经常为乡亲们举行招魂仪式,单说这一天曹盱接受乡亲邀请正在江面上举行招魂仪式,不料正然弹跳之间,忽然江面上吹来一阵大风,由于立足不稳,曹盱不小心被大风一下卷进了江里 ,此时阴风阵阵,随着波涛的翻滚,曹盱渐渐地没入江水之中 ,当时有很多看热闹的人群,见此情形 在恐慌中一哄而散 顿时江岸上冷清了不少 ,只留下江水的咆哮和江风的呜咽声 。

正史诸葛亮毛遂自荐(三国奇闻异事投江)(2)

曹娥

此时曹盱的女儿曹娥年方14岁。当她听到父亲的噩耗以后,不顾乡亲们的劝告,沿着江岸嚎啕痛哭,来回寻找父亲的尸首 她沿着江岸整整寻找了17天,也整整哭嚎了17天。哀怨之声昼夜不绝,但是仍未找到父亲。于是她抱来了一个瓜,使尽全力扔到了江里,然后喃喃地说道:“瓜呀”求你帮我找到我的父亲吧,求你找到我父亲尸体的所在地吧 ,只见那个瓜随着是江流一起一伏的。向下流飘荡 ,当那只瓜漂到一处随着江水的旋涡就沉了下去 ,曹娥见此情形纵身一跃,就投入了江中不见了,据说在此后又过了五天的时间里,已经死去曹娥终于拖着父亲的尸首,一起浮上了江面 ,父女二人被在江边打渔的乡亲发现后将二人搭上了岸,人们不禁啧啧称奇 一传十,十传百,乡亲们被曹娥感动了,众人合力将他们父女二人葬在了江边 。由于这件事情颇为奇特,曹娥的孝行在当地传为佳话。

不久,山阳胡陆人杜尚(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渔台县内)接朝廷旨意,出任上虞县令 根据《续汉书》记载所述,度尚幼年丧父,是由其母亲抚养成人, 他对母亲极为孝敬,当他听说到曹娥的事迹以后,也十分感动 ,于是他决定为曹娥在江边立一方石碑。予以表彰曹娥的孝行,并教化后人。

正史诸葛亮毛遂自荐(三国奇闻异事投江)(3)

曹娥碑文

数日后一块宽六尺,高一丈的青石碑几近完工,但是接下来碑文的撰写却成了一件难事 ,寻访数日未发现有此能为之人 ,于是发下告示,巨额悬赏招募能够撰写好碑文的人 ,单说这一天下午,县衙突然里来了一个小孩儿,也就十二三岁的样子 ,看起来聪明伶俐 ,手里拿着县太爷张贴的告示,对杜尚言道,县太爷,就让我来试试吧 ,当时度尚和县里的师爷班头们觉得好笑 ,心里想就你一个小孩儿,你懂什么呀 你能写碑文 ,他们一脸轻蔑之意挂在脸上 。小孩儿呢当时并不在意 ,向度尚讨来了笔墨纸砚 ,在赞叹曹娥之余 只见他大笔一挥,刷刷点点,一盏茶的功夫,洋洋洒洒地写下了流传后世千年的曹娥碑 ,碑文写道:“悒伊孝女、嗟丧其父、诉呻告哀、赴江水号、视死如归、是以渺然轻绝,投入泥沙。翩翩少女、载沉载浮、或泊洲渚、或在中流、或趋湍濑、或逐波涛、千夫失声悼痛,万至余观者填道,云集路衢,泣泪掩涕,等小孩儿写完,众人无不拍案连,连连叫好 ,后来度尚又命人将曹娥改葬于江南道旁。

正史诸葛亮毛遂自荐(三国奇闻异事投江)(4)

蔡邕

这件事越传越远,惊动了一位当时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他就是被后人称为建安七子的之一的蔡邕 ,蔡邕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大文学家,书法家 ,出于好奇,当时正值壮年的蔡邕带上了家人蔡福,二人打马扬鞭。直奔上虞县境内 ,经十几日奔波,他们终于来到了曹娥碑前 ,当时他们来到碑前已经夜已更深,伸手不见五指,蔡勇只能以手触摸碑文,用心默读 ,当他读完以后,既兴奋又赞叹 ,于是换蔡福拿出笔墨 在石碑的后面题写了八个大字即“黄娟幼妇,外孙齑臼,后因有公事紧急,未多驻留便与家人打马而去。

次日天明,路人见碑文后面多出的八个大字后都不解其意。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件事也就时间的消散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当时正处于三国时期,军阀割据,天下局势混乱 ,西蜀大将黄忠在定军山大败夏侯惇 ,于是曹操聚集兵马西征讨伐刘备 ,路经蓝田地界,曹操偶见前方一片树林郁郁葱葱,林木秀丽且挺直,心中很是喜悦,并言道:‘此间必出贤士’ 曹操的谋士郭嘉道:“我素知此地为蔡邕之女蔡琰在此居住”曹操一听大喜,此女与我相识,是我的一个旧友也,于是曹操带了几个随身文武,前往林中山庄拜访 ,他们来到山庄后,蔡琰奉茶相待,她精通音律,是当时名噪一时的才女,当时她为曹操众人抚琴一曲,优雅的琴声,勾起了曹操心中的许多的陈年往事,对于蔡邕因祭拜董卓而遇难之事很是感慨。

正史诸葛亮毛遂自荐(三国奇闻异事投江)(5)

曹操与蔡琰(蔡邕之女)故友重逢

在叙谈期间曹操见到蔡邕的女儿蔡琰堂前的一幅画颇为奇怪,画上描绘的就是曹娥投江的故事 ,江边石碑上所刻的即是蔡邕写在石碑上的八个大字“黄娟幼妇,外孙齑臼,曹操不解其意,便问身边的主簿杨修(字德祖),德祖可知此碑文为何意?杨秀微笑点头 ,曹操示意杨修先不要讲出 ,过了半个时辰,曹操与众人辞别了蔡琰继续向西行军,走出约30里之处,曹操带住了坐骑 ,与杨修策马而行 ,曹操对杨修讲道 ,德祖现在可以说了 ,碑文是何意啊,杨修微微一笑,说道,丞相容我讲来,黄娟者,有色之思也 丝字加色字是个“绝”字 ,幼妇者少女也 ,少女相合,是个“妙”字 ,外孙是女儿之子 ,女子相合是个“好”字 ,齑臼者是受辛也 ,受辛相合是个“辞”字所以八个字是四个字谜,合起来是“绝妙好词”,也就是蔡邕对碑文的赞语。曹操听后捻髯会心一笑说道,德祖的你的才学高出我30里呀 。由此也可以看出,杨修杨德祖才思敏捷 ,是曹操身边一个非常难得的智谋之士 ,但是由于他太过于显摆,才情外露引起了曹操的不满 ,后来终招致杀身之祸。好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把历史的趣闻奇事讲给您听,谢谢大家,对我的留言,点赞、评论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