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冬季的开始,为冬三月之始。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草木凋零、蛰虫休眠。正如《孝经纬》中说道:“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

立冬到了,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立冬的这“冬”字吧。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展现“冬”字的呢?

冬字的演变

甲骨文中的“冬”字是“终”字的初文,最早的意思表示:终结、终端。到了西周中期才出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于是古人就借用“冬”来称呼一年中最后的季节。

其字形像是一根丝绳的两端都打上了空心结,意味着到头了、完结了。冬季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也有终结之意。

还有一种解释便是:字形像是被白雪覆盖的两面屋顶,两边还挂着冰凌,来表示冬季的天气。

各家说法都不同,但观察其字形都有一定道理,所以甲骨文中的“冬”字解释还有待考证。

古代说的立冬,汉字里的节气立冬(1)

甲骨文中的“冬”(1)

古代说的立冬,汉字里的节气立冬(2)

甲骨文中的”冬“(2)

但是到了后面文字不断的演变,甲骨文的字形很难让人联想到冬季。到了金文,字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下图是冬字的两种金文形态,左边字形与甲骨文字形相差不大,但是右边字形和甲骨文字形相差较大,这个字形像是一个房子,然后房子里有一个日字,大致意思是太阳出不来,天空无太阳照耀,强化了天气的概念。

古代说的立冬,汉字里的节气立冬(3)

金文中的冬(1)

古代说的立冬,汉字里的节气立冬(4)

金文中的冬(2)

篆文中的“冬"字的字形,是基于金文的字形进行修改的,房子中间的日字不见了,从而在下面增加了“仌”字形(“仌”字是冰的古字体)。这个变化以强化冬天结冰的意思。

古代说的立冬,汉字里的节气立冬(5)

《说文解字》小篆

《说文解字》中:“冬,四时尽也。”(译:“冬”是指四季的最后一个季节。)

古代说的立冬,汉字里的节气立冬(6)

图为《说文解字》,来源网络。

后“冬”字经过隶变,简化了写法,把的上半部分变成了“夂”,而下半部分的“仌”简化成了两点,就是隶书和楷书“冬”字。

古代说的立冬,汉字里的节气立冬(7)

隶书中的冬

古代说的立冬,汉字里的节气立冬(8)

楷书中的冬

以上便是“冬”字字形的演变过程,从这个冬字的演变可以看出,汉字发展是慢慢的细化、慢慢的完善化。

冬字的字义

名词

1、表示:冬季

例:《尚书‧洪范》:“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柳青《种谷记》二:“他准备今冬不买地,用那个力量雇人打土窑。”

如:冬月;冬至;冬眠;

2、通“终”。完结,终了。

例: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势》:“冬而复始,日月是□。”通行本“冬”作“终”。

古代说的立冬,汉字里的节气立冬(9)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势》(局部),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3、通“终”。指自始至终整段时间。

例: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老子‧道经》:“飘风不冬朝,暴雨不冬日。”通行本“冬”作“终”。

古代说的立冬,汉字里的节气立冬(10)

马王堆《老子》甲本帛书(局部),藏湖南省博物院。

拟声词

1、形容敲鼓或敲门等的声音。

例:唐·顾况《公子行》:“朝遊冬冬鼓声发,暮遊冬冬鼓声绝。”、刘大白《红色的新年》诗:“冬!冬!!冬!!!远远地鼓声动了!”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