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县令品级(隋唐时期的刺史)(1)

在各种影视剧中,经常出现各式各样的官职,例如太守、刺史、知府等等,这三个官职都是地方上的行政长官,但权力划分和职权范围也不一样。其中,刺史是隋唐时期的官职,知府则是明清时期的官职。刺史和知府相比,到底有什么不同,双方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呢?认真的说,刺史的权力明显高于知府,最主要的就是对军权的控制。刺史拥有军权,而知府没有这个管理。

唐代县令品级(隋唐时期的刺史)(2)

首先,我们聊聊刺史和太守的关系。在秦朝统一全国以后,开始推行郡县制度。每个县设立县令,每个郡则设立了太守,当时,全国划分为36个郡。请注意,太守的权力很大,能够调动自己管辖区内的所有驻军。随着郡数量的增多,朝廷对各地实际情况并不真正了解。

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朝统治时期,朝廷建立了州,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例如著名的荆州、益州、徐州就是那个时期出现的,每个州设立1位刺史或者州牧,例如荆州刺史、益州牧。州属于监察区,并不是行政区,各个郡的长官仍是太守。但是到了东汉统治的中后期,各州刺史逐步成为了地方长高,而且向军阀迈进。在东汉末期军阀混战的时候,各地区的刺史和太守们相互混战,最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唐代县令品级(隋唐时期的刺史)(3)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州的数量开始不断增加,例如出现了梁州、广州等等。到了虽然统治时期,由于州的数量太多,州逐步取代了郡,成为了地方行政区划。州刺史也取代了太守,刺史大人成为了一个州的实际当家人。隋唐时期的州,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州的刺史,属于从三品官,上等州可能管辖了20多个县。

中等州刺史,属于正四品,权力和管辖区都低于上等州。至于下等州,则是从四品官,仅仅管理几个县。例如扬州就属于上等州,扬州刺史的权力很大。唐朝为了监控各个地区的刺史,把全国划分为15个道。道也属于监察区,在唐朝统治的中前期,各个道的采访使们还不敢直接插手地方行政。因此,州刺史才是一片地区的当家人。

唐代县令品级(隋唐时期的刺史)(4)

刺史负责整个辖区各方面的工作,例如经济建设、政策制定、人事任免、赋税征收等等。从这些工作内容来看,刺史类似于明清时期的知府和知州。其实,这两种官职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对军权的控制。在隋唐时期,有一句话形容刺史非常直接“上马统军,下马治民。”由于当时还没有省一级的区划,各州刺史直接对朝廷负责,因此,刺史拥有对自己管辖区内驻军的管理权和调动权。

在唐朝统治的末期,藩镇混战的过程中,各地的刺史大人相互征战。一旦达到一定的水平,会被朝廷册封为节度使。如果是实力强劲的节度使,能够被朝廷封为平章政事或者郡王。由此可见,刺史有成为军阀的实力。在明清统治时期,文武完全分离。知府大人虽然能够管理行政事务,但无权调动管辖区内的驻军,这是本质上的差别。

唐代县令品级(隋唐时期的刺史)(5)

在隋唐统治时期,边疆地区的刺史权力最大,因为刺史可以兼任武职都督,这就意味着可以调动边疆上的野战部队。在隋唐时期,文官和武官的职权划分还不是那么清晰。即使是读书人也普遍尚武,因为出现了“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的说法。唐朝诗人杜甫则说:“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宋朝建立以后,刺史成为了历史,因为知府、知州等称呼,就是从宋朝开始的。到了明清时期,太守和刺史成为了地方官的雅称。例如苏州知府,下级官员拍马屁,可能会称呼为太守大人。至于各地的知州,有时候被称为刺史大人。其实,无论是知府还是知州,与太守、刺史相比,权力上都有不小的差距。毕竟太守和刺史直接向朝廷负责,知府和知州则由巡抚、总督进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