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杂家作品《淮南子》相传是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序》)作者认为此书如道一样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黄帝内经芒种前后养生?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黄帝内经芒种前后养生(淮南子内论道)

黄帝内经芒种前后养生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杂家作品。《淮南子》相传是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序》)。作者认为此书如道一样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

《淮南子》著录共分为内二十一篇、中八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中篇养生,外篇杂说。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一般列《淮南子》为杂家。实际上,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塞翁失马”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淮南子名言名句
  1、白玉不雕,美珠不文,质有余也。——洁白的美玉不用去雕琢,美艳的珍珠不用去修饰,(就显得十分珍贵和完美了),是因为它们本身的特性、质地非常的完美了。
  2、心哀而歌不乐,心乐而哭不哀。 ——内心悲哀时,即使唱歌歌声也不会欢快;内心快乐时,即使哭泣哭声也不会悲哀。
  3、天下之物莫凶于鸠毒,然而良医囊而藏之,有所用也。 ——鸠毒虽然厉害,但是用好用对地方便成了救世济人良药。
  4、福莫大于无祸,利莫美于不丧。 ——幸福是什么? 有人会说幸福是拥有财富,幸福是拥有知识,幸福是拥有爱情等等。他们所回答的都是幸福就是拥有。当然“拥有”是没有错的,但是要想拥有就要付出,如果“拥有”的条件不断地变化,不断地满足自己的欲望,那么追求这样的幸福就要有大的付出,就成了生活的负担,会使一生忧虑不安,难道这样会幸福吗?如果对“拥有”不贪心,那么就会有小的付出,而且也容易心满意足。追求幸福要像追求物欲一样,要有节制,要有满足感,这样,幸福就会常在你身边。利益也与之同理。
  5、明月之光,可以远望而不可以细书;甚雾之朝,可以细书而不可以远望寻常之外。—— 明月的光亮,可以使人看得见远处的东西,却不能在月光下细细书写;大雾的日子,可以细细地书写,却望不见一丈开外的东西。这几句说明世间各种事物各有其长短、利弊,人们应当扬长避短,兴利除弊。
  6、逐鹿者不顾兔。 ——此句是说,狩猎者在追逐大猎物时,往往顾不上猎捕小猎物。从积极方面理解,这样做目标专一,穷追猛打,定可达到目的,不至于犯顾此失彼,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错误。从消极方面理解,这样做缺乏统盘考虑,不能做到统筹兼顾,因而收效也不理想。
  7、林中不卖薪,湖上不鬻鱼。 ——山 林中的柴火,湖岸边的鱼虾,都不会当商品出售,需要时自取就行。指东西多了,人们 便不当一回事,就不会去争。
  8、福由己发,祸由己生。 ——祸和福,都在于自己。
  9、置猿槛中,则与豚同,非不巧捷也,无所肆其能也。 ——把猿猴关在笼子里,它就会像猪一样,并不是它没有灵巧攀登、轻捷跳跃的本领,而是没有发挥它的这种本领的条件。
  10、不自强而成功者,天下未之有也。 ——没有自己自立自强的人 在天下不会成功。
  11、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12、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 ——有宽大的胸怀就可以容纳众多各种人才,用德行感化别人,可以使别人的怀念更加深远,胜过不德而服众。
  13、省事之本,在于节欲。 ——劝人节制欲望。
  14、或誊人而适足以败之,或毁人而乃反以成之。 ——有时赞美一个人,却恰好使之身败名裂;有时诋毁一个人,却反而成全了他。
  15、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如果某人三心二意,那么他得不到任何一个人的信任;如果他一心一意,始终如一,那么他会得到很多人的信任。

16、仁义者,治之本也。 ——仁义礼制,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17、日不知夜,月不知昼,日月为明而弗能兼也。——太阳不知道黑夜的情况,月亮不了解白昼的景象,太阳与月亮都有光亮可以照明,却不能兼知黑夜与白昼的情景。说明这样一个哲理:事物由于存在的条件、所处的地位等局限,都各有其片面性,即使如日月之明,也有不能兼察之处。
  18、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 美的东西虽然有很多的争议和诽谤,却不能任人践踏。就好比真理,再多的言论诋毁终能真经不灭。恶的丑陋的东西,虽然表面冠冕堂皇但终究经不起历史的考证,得不到世人的支持,最终遭人唾弃。
  19、见雨则裘不用,升堂则蓑不御。—— 遇到下雨天,就不穿皮祆;进人屋内,就不用蓑衣。说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道理。
  20、行同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走的一样,方向一致,就是千里也会相从,走的不一样,不是一条路,对门也不通。
  21、待西施、毛嫱而为配,则终身不家矣。—— 一定要等待着选择西施、毛嫱那样的美女做自己的配偶,那么就终身不能成家了。这两句可用以说明娶妻要持现实的态度,也可以此作比,说明任用人才也要持现实的态度。
  22、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想要生火最好的莫过于钻木取火,想要获得水最好的莫过于自己凿井,戒告人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23、疾雷不及掩耳。 ——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24、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多惧害勇。 ——贪欲多了,会有损道义;忧虑多了,会有损智慧;畏惧多了,会减少勇气。
  2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从更广大和更长久的角度去看,祸福相依。因福而喜、因祸而悲,恰恰说明看得窄、看得短。
  26、圣人之道,宽而栗,严而温,柔而直,猛而仁。——做人应当宽容而庄重,柔和而能干,正直而平易近人,具备这些优点就是有福之人,宽容、温和与平易近人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舍此便不可能与他人友好相处;庄重、能干、正直,是做人的正确立场,舍此就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友谊。
  27、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圣人不以盈尺的璧玉为贵,而珍惜一寸的光阴,这是因为时间难以得到却容易失去。
  28、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 ——下一步棋是不足以看出一个人的智慧的,弹一下琴弦是不能够听出琴音里的悲伤的。
  29、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 ——其实也就是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古人加强自律的一种体现。

30、骅骝良马,一日千里,然其使之搏兔,不如豺狼,伎能殊也。 ——千里马一天可以跑上山里,但是让他去抓兔子,却不去豺狼,这是技能专长不同的缘故。
  31、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石涔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 ——日月想要明亮.浮云遮蔽了它们;河水想要清彻,沙石弄脏了它;人的性情想要平和,嗜好和欲望损害了它。
  32、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下轻上重,其覆必易。
  33、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 ——祸灾与福气,利益与危害,往往是相倚并存,互为因果,互相转化
  34、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治理国家的原则,最根本的就是要利民。 而利民,就要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35、正身直行,众邪自息。——意思是为人纯正,行动坦直,所有的邪恶的行为就自然会止息。
  36、不以贵为安,不以贱为危。 ——不把身居高位看作是安全,不把处于贫贱的位置而看低自己。
  37、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
  38、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
  39、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 ——考虑问题要细致,处事要谨慎,同时胸襟要开阔,志向要远大;智谋要圆通灵活而品行要端正;才能要广泛多样而处事要简约。
  40、善游着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41、槁竹有火,弗钻不然;土中有水,弗掘无泉。 ——干枯的竹子能生火,但不去钻它就不会燃烧;地下藏有泉源,但不去挖掘开发就流不出泉水来,事物的变化离不开一定的条件,即使具备成功的可能性,不付出劳动也不可能变成现实,成功决不会从天而降。

42、不贪最先,不恐独后。 ——不强求能得第一,不担心落后。
  43、利害之道,祸福无门,不可求而得也。
  44、圣人论世而立法,随时而举事。
  45、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
  46、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
  47、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 ——祸患产生于欲求太多,灾害产生于没有防备。
  48、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49、良医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
  50、吞舟之鱼荡而失水,则制于蝼蚁,离其居也。 ——摆动的大鱼,一旦失去了水,就会被嵝蚁所制服,这是因为它离开了适于自己居住的处所所致。 事物的生存,凭借于一定的条件。一旦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条件,该事物就失掉了优势而濒临于死亡。
  51、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太山之高。 ——当人的注意力集中注视某一细小的东西时,即使霹雳闪电,也会充耳不闻;当人的听觉集中在音乐欣赏之中时,即使像泰山这样高大的东西,也会视而不见。教导人治学或做事时要进入类似的境界,要专心致志,乐此不疲,这样才能够有所成就。
  52、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 ——所以福变成祸,祸变成福,变化的没法子研究到底,深的没办法测量啊!
  53、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54、巧治不能铸木,巧工不能斫金。 ——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
  55、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
  56、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真知而止体。 ——兰花生长在无人的山谷,不会因为没人看而不芳香;船在江河上,不会因为没有人乘坐而不浮在水上;君子做事,不会因为没人知道而停止不做。

57、积爱成福,积怨则祸。
  58、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 ——群星闪烁,不如一轮明月的光辉;打开十扇窗户,不如打开一扇门敞亮。
  59、目见百步之外,不能自见其眦。 ——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东西,但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眼角,他容易观察别人而却不易认识自己。
  60、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马先看是否驯服,而后看是否优良;人应当先看是否讲信用,然后再看他的能力如何。
  61、上求材,臣残木;上求鱼,臣干谷。 ——皇上想要木材,臣下就毁坏树木,滥伐森林;皇上想吃鲜鱼,臣下就车干山谷,涸泽捕捞。
  62、入其国者从其俗,入其家者避其讳。
  63、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当船翻了以后就能知道谁擅长游泳,马在奔跑的时候就能知道哪个人的骑术更高明。
  64、乐听其音,则知其俗;见其俗,则知其化。 ——听一听音乐,便可知其民俗风尚;知其民俗风尚,就知道其教化的情况。
  65、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66、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
  67、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
  68、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69、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70、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71、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