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现象及其蕴含的基本定律,是如何被隐藏又被发现的?

今晨灵感记录并回顾了老子的无中生有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演绎发散思维方式和成语九九归一的归纳收敛思维方式,尤其是数学归纳法的完全归纳,进而,再到我多年前从区分广义与狭义融智学,并严格以数学模型来限定的发散与收敛交替思维方式,最终聚焦于融智学创立初期发现的三大基本定律(涉及如何由简到繁再化繁为简的人类认知第一次以及第二次大飞跃过程中认识信息的现象和本质的过程):

融智学第一基本定律是序位关系唯一守恒。其经典实例就是单一集合{0,1}与分层集合{0,1}第一层{00,01,10,11}第二层{000,001,…,111}第三层,……(后续以此类推和演绎)。该定律曾应邀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一楼阶梯教室(2017年夏)为筹备智能科学国际会议期间作为跨学科大讨论班的系列讲座之一(林建祥和马尽文等教授都参加并做了积极的交流与学术讨论)。

融智学第二基本定律是同义并列对应转换。该法则或规律暨定律是融智学创立前期邹晓辉在高中至大学阶段就反复思考并验证,最终通过第一和第二两个基本定律的结合证明它们属于刚性法则。具体表现为直接和间接的算术进制及其相互转换法则的可验证性。例如各种进制之间的符号体系的自动化批处理与人机交互的协同变换。其中,系统工程融智学给出了一个非常典型的实例:用十进制数字给每一个汉字即单音节的言自动编码,不仅获得了双列表即孪生图灵机模型,而且,还发现了间接形式化方法与间接计算模型及其蕴含的间接P进制所表达的言和语的关系数据库及其数学原理乃至计算机科学原理与人工智能技术新方法新工具即全球语言&知识&软件&硬件测序定位系统。

融智学第三基本定律是同意并列对应转换。对第一和第二两个基本定律约束各种类型的现象信息做有针对性的各式各样的解释&广义翻译即广义的语言学(含语言科学和语言哲学)的解读。

信息技术的规律(信息的现象及规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