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人类的五大生命体征之一: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疼痛。

按疼痛程度分:轻、中、重(剧)。

按疼痛病程分:急性疼痛(acute pain)、慢性疼痛(chronic pain)

按疼痛深浅部位分:浅表痛、深部痛

按疼痛解剖部位分:如头痛、胸痛等...

来疼痛门诊就医的患者,医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如何判断疼痛的部位和性质呢?

大多数没有结构性改变和器质性疾病的疼痛患者,多是以解决疼痛症状为目的就诊,在来疼痛门诊就医时多数已经在多个科室反复就诊,可能没有很好的解决症状,也可能是仅仅阶段性缓解了症状。

医生的责任是在患者五花八门的故事性叙述中寻找有效的证据,结合精准的查体和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指定合理的、适合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方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且告知患者适合自己的、合理有效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将疼痛的分值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当然,理想的治疗结果是没有疼痛!

那么,医生在诊疗疼痛患者时,理想的是与患者共情;了解病史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治疗的一部分,就是倾听患者的倾诉,引导患者做有效陈述;医生和患者一起爬楼梯,最终找到病因;

以肌筋膜触发点表现的疼痛(以肌筋膜触发点表现的疼痛)(1)

疼痛,从急性疼痛到慢性疼痛的转化过程中,首先出现的多数并不是结构性改变或者器质性改变。更多的疼痛首先是源于肌肉出现了问题,在长年累月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下才出现结构性改变;

比如门诊常见的颈肩部僵硬和疼痛,即使我们在疫情期间宅在家里,没有做过多的运动,也会出现僵硬、疼痛,逐渐发展到夜间痛、顽固痛、静息痛。

是因为我们无视了颈肩关节的运动轨迹和肌肉、关节的功能,是为了我们做正常的肩关节外展、背屈、后伸、上举,头部正常的动作是前伸、后仰、侧转;我们在有大量可以使用的时间里,头部前伸,手举手机或者平板,或者躺在床上做同样的动作,使得我们在需要保持手部和屏幕的稳定状态下,部分肌肉处于我们不可知的牵拉或者疲劳状态下;加上冷气和风扇在局部不停的降温,肌肉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下。当我们感知到疼痛时,我们的关节和其他肌肉不得不去代偿性的工作,久而久之出现结构性改变,于是出现了颈部曲度消失、肩关节僵硬和功能受限;

以肌筋膜触发点表现的疼痛(以肌筋膜触发点表现的疼痛)(2)

什么是触发点?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是骨骼肌内结节处大量高度异常的敏感小点,并在此处可触摸到一条紧绷的肌带。它最初由美国临床医师 JanetTravell于1942年提出,她发现对肌筋膜炎患者骨骼肌膨大结节处进行 针刺缺血性按压时,可产生躯体局部性疼痛或远处牵涉性疼痛,并伴随肌 肉的局部抽搐反应。临床上,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可分为活化触发点和隐性触发点两种。

以肌筋膜触发点表现的疼痛(以肌筋膜触发点表现的疼痛)(3)

活化触发点表现为自发性疼痛、局部或远处牵涉性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易 疲劳和失眠等症状。隐性触发点在没有机械性刺激的情况下,不会产生自发 性疼痛。当创伤、疲劳、免疫力降低、营养物质缺乏、人体姿势长期失衡等 因素刺激隐性触发点时,它们可以转化为活化触发点,导致触发点疼痛区域 的大面积疼痛,并经触发点通路传导致远处牵涉性疼痛和自主神经高度过 敏,形成一组疼痛症候群,临床上称其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根据肌肉尺寸原理,长时间持续静态工作,较小的Ⅰ型肌纤维 首先被募集,最后下线。这种生理特征的肌纤维被称为灰姑娘纤维,易于产生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在各种姿势肌中比例较高。办公室工作人员在进行 30 min的打字工作过程中,肩部始终处于低量、静止和持续的肌肉收缩,引发了肩部肌肉肌膜疼痛触发点的形成,特别是长期肘部无支持的手部工 作,会造成上斜方肌、肩胛提肌和斜角肌过用,引发这些肌肉肌筋膜疼痛触 发点的早期产生,最终导致手腕部的疼痛。因此,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普遍发生于办公室工作人员、音乐家、牙科医生等长时间低强度肌肉收缩的职业群体中。

以肌筋膜触发点表现的疼痛(以肌筋膜触发点表现的疼痛)(4)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是骨骼肌内结节处大量高度异常的敏感小点

临床上,骨骼肌疼痛、关节功能受限、肌筋膜炎、肌损伤或疲劳等常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有关,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原因是骨骼肌内有活化的肌 筋膜疼痛触发点。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流行病学调查显85%的疼痛门诊患者都涉及到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甚至95%慢性疼痛病人也与此关联。

有研究表明,人类4岁后才开始在某些肌肉出现触发点。4岁后的儿童有 长时间保持肌肉收缩的机会,使供应这些肌肉的小血管受到压迫,造成局部 的代谢产物堆积和供能需要增加,局部的酸性环境(高H 离子浓度)刺激该骨 骼肌产生隐性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尽管这些隐性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处于不发 病状态,但是它们会使骨骼肌变得极易受到损伤,故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产 生与人类生活和工作方式有着密切的关联。

以肌筋膜触发点表现的疼痛(以肌筋膜触发点表现的疼痛)(5)

白色×表示触发点,红色表示触发点引起疼痛部位

临床检查可触摸到骨骼肌内的挛缩条束,在这个挛缩条束上可触及疼痛结节,对疼痛结节进行触压或针刺可引发带有强烈酸胀痛感觉的局 部抽搐现象。

疼痛触发点是一个复合体,即肌腹上的触发点结节,称为中央触发点;与此相连在肌肉和肌 腱联合部以及骨的附着处也会出现病理增厚改变,称为附着点触发点。后者 在临床上常表现为一种末端病、腱鞘囊肿、狭窄性腱鞘炎和肌腱炎等症状。 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两者,即中央触发点和附着点触发点。

根据受累肌牵涉痛的规律定位触发点,在触发点处有明确的压痛和可触及紧张带或收缩性结节,深压还常出现牵涉痛。不同的肌肉常有几个不同的固定疼痛触发点,每一个疼痛触发点都有自己固定的疼痛触发点,每一个疼痛触发点都有自己固定的牵涉痛区域。 快速触压和针刺触发点可引发局部抽搐反应或压和扎的牵涉痛。受累肌肉的 运动和牵张范围受限和肌力变弱。睡眠不足时加重,或易疲倦和睡眠异常。

以肌筋膜触发点表现的疼痛(以肌筋膜触发点表现的疼痛)(6)

牵张疗法 牵张辅助疗法有两种:一种是自我牵张技术,用于患者在家中自我锻炼;另一种是治疗师的牵张技术,由治疗师为患者牵张同时整复关节位置。但是对于那些不能施针的按摩推拿师可以通过冷喷雾牵张疗法来 灭活疼痛触发点。其要点是在对有疼痛触发点的受累肌进行牵张的时候,反复从触发点位置到牵涉痛位置的皮肤表面用冷喷雾剂进行有方向的喷射。所以,也要求定位触发点和认清牵涉痛的分布范围。在冷的作用下,抑制了肌肉的牵张反射使短缩的肌纤维被牵张开,从而灭活了疼痛触发点。但必须注意不要过分牵张,所以只要患者有被牵张的感觉即可,反复多次,逐渐牵张开。

以肌筋膜触发点表现的疼痛(以肌筋膜触发点表现的疼痛)(7)

肱三头肌触发点牵拉

针刺疗法 这是肌筋膜触发点疼痛治疗的精髓,各种针都可用来穿刺定位的触发点,我们进行中西医结合,利用针灸针的锥状针尖,对触发点进行钝性松解,减少穿刺针对肌肉的切割伤,得到更好的疗效。准确刺到触发点,肌肉会有抽搐反应(跳动)或扎(针)牵涉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