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分享:《子不语》——神仙部

古代志怪故事1001(古代志怪神话故事分享)(1)

书籍简介:

《子不语》是袁枚所著的短篇小说集,其名出自《论语》中的“子不语怪力乱神”。后袁枚发现与元代人的小说名字雷同,于是改名为《新齐谐》,其名取自《逍遥游》:“齐谐者,志怪也。”后来,元代人那部同名小说失传,于是后人便仍用《子不语》之名。

《子不语》大谈鬼神怪异,以神鬼之说揭露批判当时社会的恶弊。其中内容,虽充斥着“宿命说”的思想,但并不影响现在的人们去芜存菁,去伪存真来自我反省。当然,如果只是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与好友相聚时的闲聊,也无伤大雅。我们不宣扬迷信,但可以从中获得启发,事情与否,皆在自身。

我参考了天津人民出版社的版本,将《子不语》和《子不语续》合在一起,将其分作神仙、志怪、鬼魅、奇人、奇幻、秘闻六个部分。原文附在最后,整体故事内容不会变化,其中少许的对话或有加工,具体不一,或受天气影响,或受情绪影响,或受点赞收藏影响……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清代诗人,散文家,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派别之一的“性灵说”的倡导者与代表人物,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他的文笔与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又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嘉三大家”。

袁枚少有才名,23岁中举,次年参加朝廷科考,获二甲第五名,中进士,并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袁枚27岁时外调做官,经任多地,虽有政绩声望,但仕途并不顺利。在34岁时,父亲去世,袁枚便辞官养母。嘉庆二年,袁枚去世,享年82岁。

袁枚从辞官到去世中间这近五十年的时间里,除了刚开始的三年,因经济拮据而短暂出仕外,剩余的时间皆隐于市井,过着读书、创作、授学的惬意生活。

古代志怪故事1001(古代志怪神话故事分享)(2)

神仙部

故事一:钟孝廉

我有一个同榜的好友,叫邵又房,是常熟人,小的时候跟随忠孝廉……不对不对,是钟孝廉学习,他们两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

有一天半夜,钟先生忽然惊醒,大哭道:“完啦!完啦!我要死啦!”

听到此话,邵又房大吃一惊。

钟先生为人正派,平常不苟言笑,突然间如此惶恐,和他的人设不符啊!于是,邵又房便问先生发生了什么事情。

钟先生余惊未平,颤颤道:“我刚才梦见两个官差从地下探了出来。他俩来到床榻前,非要拉着我走啊!”

“莫非先生平常藏拙?您这是阴神出窍,鬼差护送?”邵又房又惊又气,先生有那修仙之法,竟不教我!

钟先生气急,一掌拍下,其势之盛,其威之大,犹如山洪倾泻。邵又房一瞬间耳鸣目晕,恍然之间,似入仙境,痴痴道:“还……还得是先生您,这开天门的方式如此……啧啧,如此特别……”

听他如此说,钟先生大喝道:“孽徒!再要胡闹,立马送你去见三清老祖!”

邵又房脑中昏昏之后,疼痛来袭。听到钟先生的话后,立刻起身,板板整整地站在床榻前,恭敬道:“先生,我错了……”可怜他刚才受了一巴掌,魂儿还没回来,还要直直地站着。

钟先生不再理他,自顾自说道:“我意识不受控制,迷迷糊糊地跟着那两个官差走在路上。那路不似寻常,黄沙遍地,白草漫路,宽广无比,不见尽头,而且无有一人。走了不知道多少里,他俩带我进入了一座官衙,我在里面看到了一个神……”

“嘶……”听到这里,邵又房倒吸一口凉气,嘴里喃喃道:“神……难道真的有神吗……”念及此,他想通了什么,立马打断了钟先生的话:“先生!先生!”

“嗯?”钟先生疑惑地抬头看着邵又房。

邵又房正了正身子,正色道:“先生,您相信光吗?”

……

一时间空气凝结。

钟先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呼出,咬着牙,一字一句道:“我相信。”

邵又房像是找到了知己一般,十分激动。此刻,他曾经遭受到过的讥讽的话语,鄙夷的目光都不再重要,他就知道,自己是对的!他喜上眉梢,刚要踏步朝着先生抱去,只听得先生的声音传来:“那!你!相!信!三!清!老!祖!吗!”

邵又房的身子像是被一股寒气冻住,怔在原地。而那股寒气,好像是来自……先生?

不及他过多思考,“砰”的一声响起。

邵又房双膝跪地,晃晃悠悠:“先……先生,您继续……”

“那神头戴乌纱冠,朝南而坐。还没等我看清他的面容,官差就将我押跪在堂下。我刚要叫疼,那神明开口问我知不知罪……”

“先生……您有什么……”

“闭嘴!”

“哎。好的。”

钟先生继续说着。

那神明问罪过后,,一张张人物画像在钟先生的脑海中依次而过,有“三姓家奴”张翼德,有“拱手投降”王景兴,有“吓汝一跳”邢道荣,还有“非我作为”的曹子桓……

他腰杆一挺,铿锵有力道:“不知!”说完后,他悄然地摸了摸鼻子,心道还好还好,还好没变长。

听闻此话,神明轻蔑地冷哼哼了一声,淡淡说道:“你再想想。”

这句话让钟先生想起了小时候,自己犯错后,父亲问责自己的情景。他隐约之间看到那位神明的手中好像突然多了一把……戒尺?看到这,他冷汗忽地流了下来……

过了好久,钟先生试探性地说道:“大神,大神,我错了。我不孝顺啊。父母去世,我停棺二十年,没有能力给父母下葬,我罪该万死啊!”

神明扫了他一眼,说道:“小了,小了。再想想。”

“我小的时候不懂事,一不小心玷污了一个婢女,后来又和两个妓女暧昧不清。”

“哎,小了,小了。”

“我嘴上无德,总是讥讽嘲弄别人的文章。”

“这就更小了,格局再大点,再想想。”

钟先生脖子一横,道:“没了!除了这些,我没有其它的罪过!”

神明见状,对身边的人说道:“让他好好照照。”

左右官差道一声遵命后,取了一盘水,给钟先生浇在脸上。一时间,诸多破碎的片段从钟先生的记忆中浮现,并慢慢拼凑完整。

原来,钟先生的前世叫做杨敞,有一次和好友同去去湖南做生意。在这期间,自己见财起意,将好友推入水中淹死,然后夺其财物。看到这一幕记忆,钟先生浑身颤抖不已,恐惧如同潮水般袭来,将自己沉入水底。他三魂尽失,七魄全无,匍匐在地,磕头如捣蒜,一个劲道:“知罪,知罪……”

“还不变吗!”神明厉声大喝,举手拍案。而后只听得“咔嚓”一声,天崩地裂,周遭的一切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汪洋大海。大海无边无际,海中无有生灵,只有自己靠着一片菜叶漂浮在海上。

钟先生不禁心生疑惑,菜叶那么轻,自己活生生一个人是如何在它上面而不下坠的呢?他仔细一看才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一条蛆虫,耳目口鼻都十分的小。见状,钟先生放声大哭,然后就醒了。

邵又房听完先生的故事,心中感叹万千,先生果然骗我,他真有修仙之法……我得好好侍奉先生才行……

钟先生见邵又房愣神,还以为他心中悲痛,一时无语,便叹道:“我梦中是这般的场景,想必现实中也大限将至了吧。”

邵又房听到这话,急忙安慰道:“先生不要为此苦恼,梦境而已,不足为提。”

钟先生摇了摇头,赶忙让人准备棺材丧葬之物。

果然,三日之后,钟先生吐血身亡。

邵又房心中懊悔不已,先生真真有修仙之法啊,这才三日便污血尽出,飞升而去。都怪自己太笨,竟没得到先生真传……

古代志怪故事1001(古代志怪神话故事分享)(3)

原文:

余同年邵又房,幼从钟孝廉某,常熟人也。先生性方正,不苟言笑,与又房同卧起。忽夜半醒,哭曰:“吾死矣!”又房问故,曰:“吾梦见二隶人从地下耸身起,至榻前,拉吾同行。路泱泱然,黄沙白草,了不见人。行数里,引入一官衙。有神,乌纱冠,南向坐。隶掖我跪堂下。神曰:‘汝知罪乎?’曰:‘不知。’神曰:‘试思之。’我思良久,曰:‘某知矣,某不孝。某父母死,停棺二十年,无力卜葬,罪当万死。’神曰:‘罪小。’曰:‘某少时曾淫一婢,又狎二妓。’神曰:‘罪小。’曰:‘某有口过,好讥弹人文章。’神曰:‘此更小矣。’曰:‘然则某无他罪。’神顾左右曰:‘令渠照来。’左右取水一盘,沃其面,恍然悟前生姓杨,名敞,曾偕友贸易湖南,利其财物,推入水中死。不觉战栗,匍伏神前曰:‘知罪。’神厉声曰:‘还不变么?’举手拍案,霹雳一声,天崩地坼,城郭、衙署、神鬼、器械之类,了无所睹,但见汪洋大水,无边无岸,一身渺然,漂浮于菜叶之上。自念叶轻身重,何得不坠?回视己身,已化蛆虫,耳目口鼻,悉如芥子,不觉大哭而醒。吾梦若是,其能久乎?”

又房为宽解曰:“先生毋苦,梦不足凭也。”先生命速具棺殓之物。越三日,呕血暴亡。

写在后面的话:

神鬼仙佛,精灵妖怪,远则远矣,近则近矣。远,敬畏尊重,对天地生灵报以平等善意。近,反思自省,对故事公案心生感悟以修自身。文中内容,只作为故事分享,茶余饭后,谈资而已。如有所悟,在于自身,评论分享与否也在自己。

如果觉得本文还不错,请动一动发财的小手,点赞、转发、收藏,让我们一起运动手指,预防老年疾病,长命百岁。

关注我,分享更多有趣的小故事。

古代志怪故事1001(古代志怪神话故事分享)(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