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典文化,历经千年而流传至今,犹如夜空的繁星。每个朝代都有名流后世的文人,他们在自己的诗文著作中和后世进行"灵魂对话"。尤其是那些"文豪"级人物,很多朋友都希望了解他们的坎坷仕途,以及去世的真相。

或是寿终正寝;或是意外身亡。著名的诗人杜甫便是后者,经历过多年逃亡的生涯后,璀璨的生命在一座小船上消失。

杜甫一生遭遇(半生颠沛流离的杜甫)(1)

毫无希望的科举之路。

年少时的杜甫也是一位"富二代",家庭条件较为富裕。和所有孩童一样,那时候的他也是个"调皮专家",摸鱼捉虾,上树摘果样样精通。但他的特殊之处在于,七岁时便可以作诗,好学上进。

成年之后的杜甫,也扮演了"自由旅客"的角色,游历各地,欣赏山川美景。同时也留下一些诗歌,毕竟当时年少轻狂,心中有无限期望,所以诗中不乏有李白一般的豪放。在游玩期间还遇到了被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伴"旅游"。

杜甫一生遭遇(半生颠沛流离的杜甫)(2)

然而杜甫的科举之路却像偏远山路一样崎岖坎坷,在公元736年,他在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失败。之后便去看望当时任兖州司马的父亲,又度过了一段"纸醉金迷"的生活。公元747年,杜甫去长安本家应试考试,再次落第。

在长安住了十年之久的他,经常向朝中官员献上诗赋,希望能够得到赏识。最终唐玄宗看到了他的才华,封给他一个"仓库管理员"的小官。

杜甫一生遭遇(半生颠沛流离的杜甫)(3)

颠沛流离的逃亡。

朝廷爆发混乱后,杜甫也开始了躲避战争的逃亡生活,并写下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样的现实记录。新帝即位后,杜甫返回长安,希望能够得到重用,途中却被反叛军抓获,但因为官职太低。便没有被严加看管,最终杜甫逃出敌营,成功见到了新帝。

之后却因为惹怒了唐肃宗而接连被贬,在战乱之中希望为国效力的杜甫,感受到了朝廷的黑暗和自己仕途的无望。

杜甫一生遭遇(半生颠沛流离的杜甫)(4)

辞掉官职后又四处"流浪",经常需要靠朋友的救济才能勉强度日。当时在成都建造的的草堂,便是几位朋友的帮助。那个时候的生活,可以用"清贫困苦"形容。虽然在外地生活穷苦,但杜甫心忧家国,坚信朝廷能够度过"战争寒冬"。

然而战争接连不断,杜甫只能继续南下逃亡,江陵、岳阳、潭州、衡阳等地,都有杜甫逃亡的足迹。原本可以像旅客那般游览各地美景,如今却是脚步匆匆,杜甫心中苦啊!

杜甫一生遭遇(半生颠沛流离的杜甫)(5)

意外身亡。

公元770年,潭州遭遇叛乱,杜甫只能再次返回衡阳。原本想去郴州投靠舅父,途中却遇到洪水,只能暂时停止行进。小船停在江边,杜甫无法离开,连续五天没有吃喝。饥饿伴随着忧国思家之情,杜甫险些饿倒在船上。

然而"天不亡我",在第六天,当地的县令听闻大诗人杜甫被困江边,便派人送来了酒肉。享受了几日的美食,洪水依然没有消退,如果贸然前行,小舟很容易被洪水所淹没。归家心切的杜甫决定顺流而返,先返回潭州,之后再做打算。然而在返回途中,杜甫却不幸去世,没有见到家人最后一面。

杜甫一生遭遇(半生颠沛流离的杜甫)(6)

如果杜甫所在时期没有爆发战乱,或许能够成为第二个"李白"。然后战争和逃亡,使得他体会到了民间疾苦和山河破碎。于是中国诗坛少了一位浪漫派诗人,多了一位现实主义的"记者",用朴素有力的诗句记录了乱世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