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有新人#

校园篇——小学

我的小学是在陈店乡小学上的,虽然距离家里就一两公里,但那时候每天放学走回家都要走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直至现在我经常会在梦里梦到那条上学放学走了无数次的小路。小路在学校旁边走的一条穿过河流、田地的路,大路是从街上过走的一条石子马路,那时候基本上所有的小伙伴都是走的小路,因为他们一直认为小路近一些,至于大小路的远近,我直至现在都不太清楚。

80后回忆山村小学(90后的童年校园篇)(1)

陈店小学校门口

学校门口右手边是一个小卖部,记忆中每次去小卖部买东西现场堪比现在挤公交,但是那里对于小孩子的我们来说是一个无比向往的地方,各式各样的小零食凌乱了眼睛,手上有了一毛钱会迫不及待的去买一根或者一片辣条,那时候都是一包一包的各式各样的辣条辣片,但是都是散卖的,你给老板一毛钱,然后小心翼翼的从那包里面拿走其中一片,如获至宝的细细品尝,吃完了还想吃,但是没有钱,只能舔舔拿过辣条的手指头,意犹未尽。

那时候是从家里提一袋子大米,然后到学校食堂换成饭票,一张票是二两还是五两,记不清了,直到现在家里都还收藏着当时没吃完的饭票、长方形、蓝色的,然后自己从家里用吃完的老干妈瓶子装菜早上带过去,中午一放学就都跟从牢里放出来的一样(用当时的一句话来讲)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到食堂去打饭,刚开始是用的那个铝制的饭盒,圆的、不锈钢的,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形了,就换成了那种瓷钵子,外面一层白瓷里面是铁的那种,打好饭之后把早上带来的冷菜往热腾腾的饭菜里一热,当时吃的贼香。

80后回忆山村小学(90后的童年校园篇)(2)

记忆中的饭盒

最让人记忆犹新还是水的问题,记得当时学校是不提供水的,每天上学得自己从家里带水去喝,但是当时我从家里去学校要四十分钟的路程,所以有时候会忘记带水,再加上家里连瓶子都没有,所以有时候渴的一天找同学借水喝,但是又不好意思把别人的水都喝完,因为别人也要喝啊,手里一毛钱都没有,所以有时候就忍到放学,大夏天的连跑带走的赶到家里,用家里的水瓢喝几大瓢才解渴。

直到后来学校提供饮用水了,然后就把家里过年喝完的大饮料瓶子,那种两升的可乐瓶子带过来接水喝,不知道的以为我自私,带那么大个瓶子自己灌几瓶水饮水机的水就没了,其实谁不想拿一个小饮料瓶子,那种上面还有贴画的,很好看的,但是当时家里条件根本不允许买那种,所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喝上饮料,而且还是全家一起喝的那种量贩瓶的,喝完后洗干净收起来,留着上学的时候带水喝。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初中,过年的时候家里有亲戚带了一题小洋人妙恋的饮料,才有正常的饮料瓶子使用。

80后回忆山村小学(90后的童年校园篇)(3)

舍不得丢掉的瓶子

最奢侈的莫过于一袋五毛钱的方便面了,那时候没钱买,别的同学买了一包,几个玩得好的小伙伴们就都凑过去分一手方便面里面的调味料,一袋调味料每个人手掌心上倒一点,然后用食指蘸着一点点的舔,那时候没有什么卫生不卫生,吃相不吃相的,对于物质匮乏的时期,一包调味料就是美食了。

当时最流行的游戏就是丢沙包,抓石子,沙包是自己在家用一小块布、里面装一把沙子缝制起来的,那时候还很流行谁的沙包好看,外观越精致的沙包越受欢迎,用粉笔在地上画一条线,然后两人就开始用手打起沙包,类似于现在的羽毛球,只不过是用手而不是球拍,也可以双人打,那时候一个沙包就装下了所有课间的快乐。

80后回忆山村小学(90后的童年校园篇)(4)

那时候没有这么花哨的布料

穿着妈妈做的布鞋在尘土飞扬的操场上玩丢沙包,是多么的无忧无虑,布鞋是班上大多数同学都穿的,一般是妈妈用一块钱一双的白色泡沫鞋底纳的鞋子,所以穿上很容易打滑,但是却很轻便,红的黄的绿的布面,然后用一个类似于搭扣的布带子扣上,鞋子脏了就用刷子刷刷就干净了,一般一双鞋子都会穿得鞋底都快磨破了才会换双新鞋,还记得小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双绿色的球鞋,十二还是二十块钱,我高兴了好久,因为球鞋在那时候是很洋气的鞋子,并且比布鞋要耐穿很多。

80后回忆山村小学(90后的童年校园篇)(5)

妈妈做的花布鞋

学校一进门是一个操场,操场上有升旗台,左手边是一栋教学楼,教学楼后面有一排矮房子,再往右手边是很老的建筑,但是每个地方都有印象,我都在那里的教室里面上过学,毕竟小学有六年的时光呢,现在回想起来有种很神奇的感觉,仿佛我就坐在小学的教室里面上课,窗外是那些绿色的树,老师在讲台上讲着听不太懂的课,有种很怕被老师点到名字的恐惧感,稚嫩而又懵懂无知的年纪,那是一个跟现在完全不一样的时代,是明信片、贴画流行的年代,没有手机电脑的年代,手里有五毛钱就能高兴好久的年代,每天的愿望就是作业少一点的年代。

80后回忆山村小学(90后的童年校园篇)(6)

那时候最爱吃街上一块钱一碗的粉,加点咸菜特别好吃,连汤都能喝完。还有一毛钱一根的辣条,挤都挤不动的学校小卖部,每次一到放学时间就开挤,很多买零食的小朋友都拿着一毛两毛钱大声嚷嚷着要买的东西,那简直是小学生的天堂,里面的每件商品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都是致命的诱惑。小卖部旁边是新厕所,是相对于教学楼后面的老厕所来说比较新的厕所,大概有一二十个坑位,因为贴了瓷砖,距离远所以来这里上厕所的人也相对于来说少一些,但是依旧很脏,没有冲水设备,味道依旧很大,至于老厕所的卫生程度留给你们自己想象吧!

教师住的宿舍楼,门口的那块地是我们班负责打扫卫生,那么小的人,拿一个大竹扫帚在那扫地,不得不佩服小时候的我们真勤劳,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好想回去体验一下在操场上做体操的感觉,穿着妈妈做的手工布鞋,戴着妈妈做的手工红领巾,那时候买一条红领巾得7毛钱,家里为了省下这比费用妈妈就用一块红布给我做了一条,但是尴尬的是家里没有红线,所以不得已用白线缝的边,那时候每次戴红领巾的时候都生怕被同学认出来红领巾是自己家里做的,感觉很羞愧。

80后回忆山村小学(90后的童年校园篇)(7)

小时候多么希望拥有这样一条红领巾

还记得以前经常穿的那件玫红色的外套,衣服特意买大了好几号,就是为了能多穿几年,印象中那件衣服好像从小学三年级穿到了初中,大大的,极其宽松,那时候不讲究吃穿,也没条件讲究,买一件新衣服能高兴几个月,然后还穿着新衣服到处串门一圈,但那时候也没什么烦恼,物质匮乏的时代,没有精神层次的压迫。

拥有五毛钱就能高兴好久的年代,再也回不去了,小时候应该一辈子都不会想到长大后的自己会为一个小房子而发愁,而只会为自己的梦想会不会实现而担忧,那时候天真的以为长大后打几年工就能买套房,想想就觉得很可笑啊,现实真打脸啊,现在是打一辈子工都买不起一套房的年代,什么梦想幻想的,通通在金钱的面前低头,那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人是为房子发愁,电视里新闻联播天天播着小康生活,当时还天真的以为自己赶上了好时代呢。总想跳过学生时代直接奔向社会,殊不知那才是最好的时代。(校园篇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