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学宝主笔团 |口袋妈妈 来源 |家学宝( ID:jxb579) 1 “妈妈,我同桌为什么要对老师撒谎?” 闺蜜的女儿小番茄委屈的问妈妈。 看见女儿闷闷不乐的模样,闺蜜赶紧上前了解情况。 原来,小番茄今天和班上的一个小男孩闹矛盾了。 起因是这个小男孩动手推倒了小番茄,然后小番茄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 可是在老师询问这个小男孩推人的原因时,他竟然对老师说,是小番茄骂他了,所以才会动手推她。 “可是,我明明没有骂过他呀,妈妈,他为什么要对老师说谎?” 小番茄还是不解地追问。 闺蜜平时很注意对孩子言行举止的引导,所以对女儿的话深信不疑。但对于这个小男孩为什么要对老师撒谎,闺蜜也很疑惑。

面对孩子撒谎90%的父母都做错了(孩子为什么要撒谎)(1)

有时候,无论我们这些父母,怎么费劲地给孩子灌输“做人要诚实”的观念,可孩子偏偏还是学会了撒谎。 面对撒谎的孩子,很容易让我们气愤、恼怒。在我们一直以来的印象中,孩子撒谎就等同于“不诚实”,这似乎踩到了了孩子道德品质的警戒线上。 但,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儿童研究所,曾对1200名2-17岁的孩子进行过说谎实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无论性别、国籍、文化、宗教信仰, 2岁的孩子中,有20%的人会说谎,3岁的孩子中,有50%的人会说谎,4岁的孩子,有超过80%的人会说谎,而大于4岁的孩子绝大部分都会说谎。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说过:说谎是一种自然倾向,他是如此自然,如此普遍,是儿童自我中心思维的基本组成部分。 所以,孩子撒谎是个很普通、而且普遍的现象,普遍到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曾撒过谎。孩子说谎不一定就是不诚实和品质恶劣。 那么,孩子为什么要撒谎呢? 2 孩子进入了撒谎敏感期 儿童心理发展学专家廖军曾说,孩子在两岁左右会进入撒谎敏感期,一直到四五岁。 在撒谎敏感期,受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驱动,孩子会为了编故事而撒谎。 奥斯卡金像奖影片《头脑特工队》中,主人公莱莉在幼时,就假想出来了一个好朋友,并给它起名叫冰棒,冰棒在莱莉的想象中,有棉花糖做的身体,有大象的脑袋、猫的尾巴,甚至它的眼泪都是各色各样的糖果……

面对孩子撒谎90%的父母都做错了(孩子为什么要撒谎)(2)

显然,在幼小的莱莉的心中,现实和幻想是融为一体的,假想朋友冰棒就是“真实存在”的事物,它会陪莱莉一起玩耍、一起唱歌跳舞、一起飞跃月球……..当这些从莱莉的口中说出时,而这,在大人眼中,就更像是谎言。 等有一天,莱莉能分清幻想和现实时,她曾经的好朋友冰棒,也就在莱莉的记忆中彻底消失了,这也意味着莱莉又成长了。 撒谎敏感期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意识到“我知道而你不知道”,意识到自己与众不同,可以以独立个体的形态存在。 《人类简史》一书中曾提到:讨论虚构的事物正是智人语言最独特的功能。 儿童绘本《莎莎的月光》,讲述了小女孩莎莎“爱说谎”的故事,她编的故事连那些漂洋过海的水手都自叹不如。但是,爸爸担心莎莎总是说“假话”,会惹出麻烦。 果然当莎莎的好朋友托马斯,为了见到莎莎编造出来的袋鼠宝宝时,差点丢了性命。 莎莎用自己的想象,编造了一个自己可以主宰的世界,那里有虚拟的美人鱼妈妈、袋鼠宝宝、龙拉的战车……..并视为这些是自己独有的东西。 但是,莎莎也因为自己的谎言,闯出大祸。 面对处在撒谎敏感期的孩子,需要父母更强的同理性,耐心、和包容力,帮孩子分清“真实”和“假想”之间的区别。 3 撒谎的背后,藏着孩子的真实需求 知乎上有一条获得高赞的话:孩子撒谎的主要原因是,家长接受不了孩子所说的实话。 当孩子逐渐长大,能分辨清楚自己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后果时,说谎似乎就成为了一种有意识的“预谋”。 有一位网友说: 他撒谎,不敢对父母说实话的原因,只是害怕爸爸妈妈看到他糟糕的情况后,会发怒、生气、唠叨和打骂他。 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印象中,父母经常会因为一些小的状况责骂他,譬如不好好吃饭、走路慢、见人不打招呼…… 有一次,他把玩具汽车给弄坏了,害怕被爸妈打骂,就撒谎说是邻居的小孩弄坏的,从而避免了一场打骂。 网友说,那是他第一次撒谎。 逐渐地,当父母问他数学怎么样的时候,他会把考了30分的卷子藏起来,并告诉父母,自己数学一般。 当父母问他上课怎么样的时候,他会隐瞒上课打瞌睡,被老师叫起来罚站的事实,告诉父母上课一切还好。

面对孩子撒谎90%的父母都做错了(孩子为什么要撒谎)(3)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说: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会挨骂,而寻求的一个避难所。 父母和孩子是人世间最亲密的人,也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位导师,当孩子面对错误、困惑不知所措的时候,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信任度的高低。 我的一个朋友,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语文考试得了61分,于是他偷偷地将成绩改成了84分,希望能够瞒天过海。 结果还是被心细如发的妈妈发现了,当时他又羞又恼,就大哭起来。 然而,他的妈妈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将哭泣的他揽在怀里,爸爸也是没有说什么,只是轻轻抚摸了下他的头。 那一刻,他突然觉得很幸福,也是那一刻,他如负释重——原来撒谎是一件多么累人的事情。 父母的宽容和理解,犹如一束温暖的阳光驱散了堆在他心头的阴霾。 从此,他几乎没再撒过谎。 心理学家赫尔巴说: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 4 面对孩子的谎言, 父母需要用智慧去化解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具有诚实的品格,那么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谎言时,就需要用智慧去化解孩子面临的困惑,而不是依靠惩罚、打骂。 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该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 当孩子撒谎后,家长可以试试这样做: 1. 允许孩子犯错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幼年时,领着弟弟妹妹一起玩耍,当他们玩的高兴时,看到了叔叔手里拿着一把斧头。 小华盛顿为了看看这把斧头有多锋利,就用它将爸爸最心爱的一颗樱桃树给砍断了。 当三个孩子意识到闯祸了以后,担心哥哥被父亲责骂,妹妹提议让小华盛顿撒谎骗父亲。但是,小华盛顿还是决定去向父亲承认错误,并承担责罚。 当父亲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并没有责罚小华盛顿,而是语重心长对华盛顿说:乔治,你做事这样糊涂,我很生气。不过,我很高兴你勇于认错,承认错误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懦弱的人是做不到的,而你却做到了。 华盛顿的父亲以宽容的心态,允许孩子犯错、鼓励孩子承认错误,这件事对华盛顿的影响很大,后来华盛顿成长为一名勇敢、敢于担负责任的人,并总终成为一代伟人,成为了美国的象征。 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线之上,允许孩子犯错。父母保持一颗平常心,用接纳的态度对待孩子的错误,告诉孩子犯了错不要紧,承认错误比犯错本身更重要。 2. 不给孩子贴标签 当孩子撒谎后,父母要避免对孩子说“撒谎成性”、“习惯撒谎”……之类的话语,给孩子足够的信任感。 某卫视《四大名助》有一期节目, 13岁的少女王雪冰曾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后来却变得离经叛道,弃学、毁坏家里的物品,最让父母头疼的是她常说谎话。 当主持人问王雪冰的爸爸,有什么话要讲时,父亲很不客气的说: 她(女儿)说十句话,十句话都是假的。 台下,青春叛逆的王雪冰泪如泉涌。 看到这里,我突然很心疼这个被爸爸贴上标签的女孩子。

面对孩子撒谎90%的父母都做错了(孩子为什么要撒谎)(4)

父母不信任孩子,孩子也不再信任父母,这道隔阂的大门无疑成为了亲子关系中的巨大障碍。 当父母给孩子贴上“撒谎成性”的标签时,当感觉到被最亲密的人放弃时,孩子的信任感也就岌岌可危。 3. 陪孩子一起,分析找出“犯错”的原因 和孩子直面造成孩子撒谎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让孩子想办法弥补错误造成的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哆啦A梦》中有一句台词:虽然犯错是人类的缺点,但是从错误中学习是人类最大的优点。 孩子撒谎,最该反思的是我们大人。一棵小树苗,在缺水、缺光照的环境中长成弱不禁风的样子,我们却要责怪小树苗树没有好好长。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在孩子的身上,我们总能照见自己的不足和影子。 面对撒谎的孩子,父母要做的就是心平气和,同孩子一起成长。 (图片来自网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家)

面对孩子撒谎90%的父母都做错了(孩子为什么要撒谎)(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