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重庆市合州区东的钓鱼山上有一座古城,青山绿影,风景秀丽。然而七百多年前,这里曾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惨烈大战,南宋军民和蒙古大军在这里展开了整整36年的拉锯战。蒙古方面则损兵折将,连蒙哥大汗也陨落于此。横扫欧亚的“上帝之鞭”,数十万骁勇善战的蒙古铁骑,最终“折鞭”在这里——钓鱼城。

1259年,在钓鱼城下羞愤而亡的蒙哥大汗,曾立下临终遗言:城破日定要屠尽城中百姓。然而,他的弟弟忽必烈却最终没有执行,钓鱼城军民得以全身而退,这是为什么呢?

蒙古为啥不绕过钓鱼城(上帝之鞭折断处)(1)

蒙哥汗曾经对钓鱼城不屑一顾。自从1258年2月蒙古兵分三路大举攻宋以来,他亲自率领的西路军主力已经拿下了成都和川北的大部分府州,钓鱼城似乎已如囊中取物一般了。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坐小城却结结实实是一块钢铁般难啃的硬骨头。

蒙哥死后,蒙古内部便围绕着汗位之争爆发了内讧。当时,中路军忽必烈已经突破长江天险包围了鄂州,南路军已经打到了长沙,还有东部路、西路军,听到蒙哥身死都全部扔下战争成果北返,甚至于正在征战欧洲的旭烈兀远征军,也在留下小部分军队后,仓促东归。

剧烈斗争的结果是忽必烈胜出,蒙古分为五大汗国。而钓鱼城的战事却断断续续一直没有停止。1260年,立下赫赫战功的钓鱼城守将王坚被调去了临安,接替他的是副将张珏。1262年,由于守将全汝揖疏忽,蒙军攻占了钓鱼城通往外界的要道大良坪。1266年,蒙军又攻占了开州,这样他们就可以绕开重庆,直接顺江而下直捣临安了,而钓鱼城则成为了一座孤岛。

蒙古为啥不绕过钓鱼城(上帝之鞭折断处)(2)

张珏趁出奇制胜,在冬夜里被蒙军认为最安全的地方凿石上山,一举收回了大良坪,阻断了元军主力与开州的联系。第二年四月,蒙古平章赛典赤率数万水军来攻,又被张珏以巨石沉船之计打得大败。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襄樊之战打响。为防止川军对襄樊的支援,忽必烈加紧了对四川的攻势。派都统使合刺率兵攻合州,在渠江北岸和西岸筑城,意图对钓鱼城实现战略包围。张珏则直接率军攻进了元川东军主帅汪良臣(前死在钓鱼城下的汪德臣的弟弟)的屯兵重地女青坪,并且纵火尽毁元军粮草军械,从而逼迫合刺回军驰援,钓鱼城围困再一次被解除。

蒙古为啥不绕过钓鱼城(上帝之鞭折断处)(3)

1276年,临安城破,南宋投降。不久后,重庆也陷落了,钓鱼城内粮草告罄,且再无后援。城外蒙古人依然虎视眈眈,但钓鱼城也依然如铁通一般,蒙古虽死逼围困,却始终奈何不得。

此时城中的守将,是王立。王立早年收复泸州时,击毙了一个蒙古千户熊耳。熊耳夫人是元安西王相李德辉同母异父的妹妹,当时也被王立俘虏,却谎称姓王,颇有姿色。王立惮于理学“同姓不得成婚”的规矩,和熊耳夫人结为兄妹,并带到了合州钓鱼城内。

熊耳夫人最终说出了自己的身份,对王立劝降,并称她可以说服李德辉保全钓鱼城的百姓。王立接受了她的劝告。在李德辉的斡旋下,1279年正月,王立率钓鱼城军民向元军投降,忽必烈则下令赦免了全城百姓。当年二月初六,崖山海战失败,南宋彻底沦亡。

蒙古为啥不绕过钓鱼城(上帝之鞭折断处)(4)

如果说13世纪“世界时间”的中心是在蒙古,那么钓鱼城下1259这一年,无疑是最具有分水岭特征的一年。这一年之前,蒙古纵横捭闾所向无敌,这一年之后,蒙古陷入内斗分裂。这一年,蒙古最后一任被“共戴”上位的大汗蒙哥,集合了纽璘、汪德臣、史天泽等十万精兵悍将,来攻一座小小的钓鱼城,却含恨而死。

钓鱼城从1243年四川制置使余玠下令筑城开始,到1279年投降结束。历36年,这座小城如钉子一般插在蒙古大军的后方,使他如锥刺心。王坚、张珏、王立等守将率领军民奋勇抗敌,一直到南宋灭亡,始终守望不移,堪称永不陷落之城。

最后也许是实在没办法,也许是连忽必烈也敬佩这座小城军民的勇气,选择以违背蒙哥遗恨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围城之战。

壮烈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