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五灯会元》有言,“恶习虎不食子”,这句话常被用于教育不应当伤害亲近的人。但是自然界的法则并非绝对如此,生病、夭折的小老虎都会被母亲吃掉,在食物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母老虎也会吃掉自己的孩子。人类比虎的感情要丰富得多,同时人类社会中还有这伦理道德的制约,这种伤害亲生子女的行为发生得并不多。然而,个例依然还是存在的,伤害子女或者丢弃不管的例子,无论古今中外都是有的,甚至许多名人也概莫能外。

提到近代物理学,任谁也绕不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个名字。这个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聪明的天才,在物理学上的成就是非凡且瞩目的。

爱因斯坦的孩子为什么会有精神病(爱因斯坦智商极高)(1)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旧照

爱因斯坦被誉为继伽利略、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跳出了牛顿三定律的限制,为物理学开拓了全新篇章。然而人不可能是完美的,爱因斯坦虽然在学术方面取得了相当成就,他的感情生活却一塌糊涂,在教育子女方面也饱受诟病。

01

爱因斯坦的一生中有过两段正式婚姻。第一任妻子米列娃是他的同窗,两人一同就读于瑞士苏黎世大学。米列娃虽然长相不出众,却同样是天赋非凡之人,在数学和物理方面都有着不小的成就。两个同样智慧的灵魂就这样吸引了彼此,并迅速坠入爱河。两人在一起后不久,米列娃就怀孕了,当时两人还都在瑞士读书,而且还没有结婚。怀孕后,米列娃不得不暂时休学,回到家乡生下了两人的大女儿——丽瑟尔。回到校园后,米列娃把孩子寄养在了自己的父母身边。

爱因斯坦的孩子为什么会有精神病(爱因斯坦智商极高)(2)

▲瑞士苏黎世风光

虽然爱因斯坦的父母很反对两人在一起,但他本人很爱自己的妻子,在米列娃生下女儿的第二年,两人就正式宣布结婚。然而令所有人始料不及的是,丽瑟尔患有先天性的精神病,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这件事对于初为父母的爱因斯坦夫妇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众所周知,先天性的精神疾病一般是遗传的,丽瑟尔的精神病,便是遗传自她的母亲米列娃。虽然米列娃一生精神正常,但她的母亲患有精神病,她的妹妹也有精神问题,这也是为何当初爱因斯坦的父母反对两人在一起。

爱因斯坦的孩子为什么会有精神病(爱因斯坦智商极高)(3)

▲爱因斯坦与米列娃旧照

大女儿的去世固然给两个人都带来了悲痛,但两人最初的婚后生活,相对而言也还算是甜蜜而幸福的。除了女儿,米列娃还先后为爱因斯坦生下了两个儿子——汉斯和爱德华。不过,两人并没能白头偕老,爱因斯坦专注于学术研究,再加上当时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相当严重,爱因斯坦便在美国定居了下来,与米列娃分居了整整5年。

爱因斯坦的孩子为什么会有精神病(爱因斯坦智商极高)(4)

▲丽瑟尔与汉斯旧照

这5年间,爱因斯坦的私生活相当混乱,据不完全统计,他有着不下十个情人。爱因斯坦曾经在博士论文中写道:“我需要我的妻子,她能为我解开数学上的难题。”或许原本两人在一起的时候,爱情中就掺杂了很多其他因素吧。在结婚后,米列娃几乎完全放弃了学术和事业,但却没能留住丈夫的心,也没能守护住自己的爱情

02

与米列娃离婚后,爱因斯坦又迎娶了自己的堂姐埃尔莎,但没有再生下孩子,米列娃则终生没有再嫁,一个人将两个儿子抚养成人,爱因斯坦对两个儿子的关爱都很少。这两个孩子,都继承了父母聪明的头脑,大儿子汉斯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学者,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在美国的大学里担任教授;小儿子则在音乐、医学等方面都有着相当的成就,被誉为是二人中最像爱因斯坦的一个。

爱因斯坦的孩子为什么会有精神病(爱因斯坦智商极高)(5)

▲爱因斯坦蜡像

然而萦绕在米列娃和她的两个孩子身上的,还有另一个阴影,那就是她家族的遗传性精神病。小儿子爱德华在20岁时确诊了精神分裂症,被迫在精神病院里接受长期的治疗。这家瑞士的医院在治疗和调养方面颇有口碑,但却需要不菲的费用,而米列娃的生活费并不多,为了支付这一笔费用,母子两人的生活常年拮据。爱德华也曾多次给自己的父亲爱因斯坦写信,表达对他的思念,希望他能够对自己和母亲伸出援手。

爱因斯坦的孩子为什么会有精神病(爱因斯坦智商极高)(6)

▲爱因斯坦与第二任妻子埃尔莎

遗憾的是,爱因斯坦从未给自己的小儿子回过信。多年后,爱德华终于彻底失望,对自己的父亲不再抱有幻想,并在生前的一次采访中表示:“有一个天才的父亲对我来说没有任何用。”事实上,爱因斯坦在得知小儿子的病情后也只是表示了惋惜和怜悯,甚至说出“如果我知道,我就不会让他来到这个世上”的话。爱因斯坦既没有陪伴孩子长大,也没有在孩子生病时给予心灵或心理上的鼓励,作为父亲,爱因斯坦无疑是不合格的。

爱因斯坦的孩子为什么会有精神病(爱因斯坦智商极高)(7)

▲爱因斯坦演奏小提琴旧照

在很多人看来,爱因斯坦的三个孩子中,大女儿丽瑟尔和小儿子爱德华都是精神病患者,这固然与母亲的遗传有关系,但也与家庭的因素不无关系——特别是小儿子爱德华的病情,若是能得到父亲的关爱,说不定会有很大好转。爱德华出生时,米列娃和爱因斯坦的婚姻已经出现嫌隙,在他未长大成人的时候,爱因斯坦已经远赴美国。可以说,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始终缺乏父亲的陪伴。生病后,爱因斯坦也没有给他丝毫的关爱和帮助,使得爱德华愈发心灰意冷。

爱因斯坦的孩子为什么会有精神病(爱因斯坦智商极高)(8)

▲爱因斯坦剧照

事实上,很多醉心学术的科学家和文学家,在家庭方面都有一定的遗憾,特别存在着对子女关心不够的问题。爱因斯坦在专注于研究的时候,往往会忽略掉身边所有事物的变化。法国思想家卢梭也是如此,他曾经亲手把自己的五个孩子送进了孤儿院,他对此给出的解释是孤儿院的教育比家庭教育要好,但实际上确实是为了怕影响自己的写作。直到晚年,他才在《忏悔录》中对自己方面的行为进行自责,然而此时他与孩子已经两不相识了。

结语

在笔者看来,父母与孩子之间不仅仅是责任,更是一段非常奇妙的缘分。北宋学者吕公著有言:“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父母很大的影响,若是缺少了这一部分,人生就不是完整的。爱因斯坦在科学方面的成就固然值得我们肯定与尊敬,但是他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冷漠也必须得到批评。

参考资料:

《五灯会元》

《爱因斯坦传》

,